“Turk”一詞最早出現在公元540年編年史書中,漢語稱之為“突厥”,突厥人是歷史上活躍於蒙古高原和中亞地區的遊牧民族,並經常和中國的古代王朝刀槍相見。公元745年,唐朝和回鶻聯合攻滅後突厥汗國,東突厥在戰爭中消亡,西突厥諸部落向西方遷移,活躍在中亞地區。到公元十世紀,其中烏古斯部落的塞爾柱人出現在那個叫小亞細亞的地方,然後逐漸控制了整個西亞地區,並最終建立了自己的國家,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
在小亞細亞這個有著九千多年曆史,各種文明交匯的地區,無論從何方而來的民族,也無論從何時而來的民族,都會存在著種族和文化相互融合的現象。由於政權的不斷更迭和貿易的發展,安納托利亞地區的人們在很早以前就與色雷斯,中東,西亞,希臘半島,義大利,埃及等地區有著緊密的聯絡,民族融合也在有意無意中進行著。亞歷山大大帝就曾經在當地採取過和當地人通婚的方法來加強希臘人的統治,拜占庭帝國統治時期更是透過“希臘化”,“羅馬化”強化了各個民族之間的大融合。
最後來到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經過漫長的幾個世紀的長途遷徙來到小亞細亞的時候。和當初中亞的那個突厥民族更是有很大的血緣差別了,再加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後宮人員來源多樣化的因素,造成了現代土耳其人血統的複雜性和長相的多樣性。走在土耳其的大街上,如果你看見一個男人長得很像阿拉伯人,或者一個女孩有著東歐斯拉夫人的面容,不必驚訝,因為他們都是地道的土耳其人。
一個幸福的土耳其家庭 -- 攝於伊斯坦布林加拉太塔。
在土耳其很多信奉伊斯蘭教的婦女頭上都會戴一個花頭巾 -- 攝於伊斯坦布林。
攝影課 -- 攝於伊斯坦布林街頭。
街頭行色匆匆的土耳其婦女--攝於伊斯坦布林。
土耳其商人 -- 攝於伊斯坦布林香料市場。
戀人-- 攝於地中海古鎮西戴。
土耳其小學生 -- 攝於以弗所古城。
“住”在棉花堡裡的土耳其美女 -- 攝於棉花堡
賓館服務員 -- 攝於卡帕多西亞格萊梅賓館
土耳其肚皮舞娘 -- 攝於愛琴海度假勝地庫薩達瑟。
土耳其帥哥 -- 攝於伊斯坦布林加拉太塔。
憨厚的土耳其大媽 -- 攝於伊斯坦布林街頭。
一位去過廣州多次,熟悉中國的土耳其商人和他的朋友 -- 攝於棉花堡
放假的學生 -- 攝於古城以弗所。
午休的中學生 -- 攝於伊斯坦布林中心公園
虔誠的禱告 -- 攝於伊斯坦布林藍色清真寺
農民 -- 攝於卡帕多西亞鄉村
母與子 -- 攝於安塔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