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晚清異象

在《百年辛亥革命:親歷者的私人記錄》續篇,講到“神秘預兆”在大清朝垮臺之前,出現了很多神秘的預兆,比如說老百姓中紛紛傳說天上將會出現一顆彗星,彗星現,朝代變。

浙江富陽的少年郁達夫每天半夜起床,跟著大人到富春江邊上看彗星,彗星出現就是天下要動刀兵,朝代要更迭,他說他連續起了好多次都沒有看到,但是有人看到了。

有個人叫郭廷以,他後來成了有名的歷史學家,少年時代他生活在河南息縣,他看到彗星了。另外一個人,政治學家薩孟武在福州讀小學,親眼看到了彗星滑落。當時只有9歲的丁玲在湖南常德也看到了。

還有其他老年人、中年人、青年人,他們的身份或是官員、學生、士紳,在日記裡分別記錄了在三個不同地方看到彗星的情況,綜合而言,可以證明那個時代彗星的滑落對民心造成了重大的影響。

到處都有這樣的想象,這種想象其實不是從1911年開始的,從1908年就開始了。光緒帝、慈禧太后在一天內先後離世,當時中國的朝廷命官、地方士紳和普通讀書人都在日記中寫下了他們內心的震驚,中國怎麼一夜之間失去兩個領導者?

那個時代雖然沒有電視,網路,訊息仍像長了翅膀一樣,從北京城飛到了廣州城,這太可怕了,舉國上下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之中。接下來怎麼辦呢?選新君,這一點慈禧在臨死之前已經安排好了,1908年慈禧太后在死之前24小時安排了自己的接班人,一個3歲的、還在吃奶的小溥儀。溥儀非常不願意,哭哭啼啼的,最不願意的就是溥儀的媽媽,溥儀的爸爸載灃也只有26歲,抱著兒子進宮,簡直就是一次誠惶誠恐的覆冰之旅。

可以預言的終結

當溥儀登基時,3歲的小孩是要哭鬧的,所以出現了這樣一個場景:小皇帝在太和殿登基的那一刻大聲痛哭,不肯坐上去,怎麼勸都不行,喊著:“我要回家,我要回家”他父親把他按住,有一個站在他面前的人上前來說:“皇上龍體不能損傷,這麼哭下去對龍體不利,能不能讓他不哭?”下面的大臣跪的滿地都是,但是皇帝一直在哭鬧,所以行禮還沒有完畢,太監就把他揹走了,背的時候說:“完了,完了,回去吧。”

在中國人聽來,這些都是很不吉利的話,這些話進入了一些當事人的日記,也進入了當事人後來的一些回憶,相互參證,基本上是可靠的。這個事傳到民間。大家紛紛議論,大清朝要完了,要回家了。“宣統”年號一公,“宣”跟“完”字都很接近,“統”跟“結”很接近,從1908年到1911年,短短的兩三年間,民間到處傳言大清朝要完結了。

於是唐代人寫的《推背圖》、明代劉伯溫的《燒餅歌》開始流行。民間說《推背歌》和《燒餅歌》早已經預言清朝完蛋了,寫的非常清楚,“手持鋼刀九十九,殺盡胡人方罷手”他們解釋“百”字上面的一字減去是個“白”字。

那個時代所有的省份和城市在獨立起義之後採用的旗幟並不是統一的,青天白日旗、十八星旗、五色旗、八卦旗等,但是辛亥各省光復時最流行的旗幟是白旗。有些人在白旗上面寫了一箇中國的“中”字,或者寫一個漢族的“漢”字,比如在成都在“漢”字外面再畫18圈,更多的就是一塊白布。

為什麼採用白旗?就是因為《燒餅歌》早就預言過了。

綜合當時報紙的記載,好多人的日記和回憶可以確認,那個時代的《燒餅歌》《推背歌》確實是最流行的讀物,是中國改朝換代時的一個心理寄託。

一場雨壓垮一個朝代

大清朝為何脫軌?第一個因素就來自這些神秘預兆,其背後是人心的變動,人心思變。當然真正直接影響大清朝脫軌的第一個原因就是下雨,天不斷地下雨,夏天都是雨,不光是辛亥年的夏天下雨,辛亥年的前一年1910年的夏天也一直在下雨,1909年也是連年的大雨,湖北、湖南因水成災,誇張一點兒說,是一場雨壓垮了一個朝代。

因雨成災,糧食沒有豐收,大米價格急劇攀升,搶米風潮到處出現。最大的搶米風潮發生在1910年4月的湖南長沙。長江流域出現四百萬以上的饑民,如果僅僅長江流域有問題,黃河流域、珠江流域和黑龍江流域保證安全,大清王朝仍然固若金湯,但是老天爺偏偏要和愛新覺羅作對,當長江流域大米成災的時候,1911年夏天南京城可以划船,武漢城可以划船,同時山東巡撫告急山東缺糧,甚至連東三省也因雨成災。魚米之鄉,江浙二省此時也出現糧食危機。

少年徐志摩時在杭州府中讀書,有一天去看電影,發現那麼多人圍在那裡,原來有人在搶糧食,把米店搶了,原因是大米價格太高而買不起。他電影也沒看成,黯然回到學校宿舍,詳細記下了那一天的所見所聞。這是一個少年學生親眼所見,寫在私人日記裡面的,可信度很高。

糧食危機可以說是大清朝脫軌的第一個主要原因,反對辛亥革命的保守著辜鴻銘寫信給上海的《字林西報》說,參與武昌起義的新軍,海外留學回來的革命黨人還比較文明,革命有節制,但是長江流域有幾百萬饑民,這幾百年嗷嗷待哺的饑民一旦捲入革命,革命就會失控。辜鴻銘已洞察饑荒對於大清朝的威脅了。

當時清廷度支部已經沒有什麼錢,隆裕太后至少三次從宮中拿出現銀賑災,給江蘇、四川和湖北,當革命發生以後,她一面壓制革命,一面賑災,因為饑民才是她政權最大的威脅。

糧食危機還帶來了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在近代化的社會永遠是一個致命的威脅。當大米危機出現的時候,大清朝或許還有救,當金融危機出現的時候就真正沒救了。

1911年10月12日以後金融危機首先在北京出現。武昌兵變的訊息傳到北京已經是10月11日,11日到12日之間,內閣竟然沒開會,王公大臣沒有做出一個決策,直到10月12日凌晨5點,他們做出了一個決策:出兵鎮壓,派蔭昌去。

蔭昌出發前,管鐵道德郵傳部長盛宣懷來了,告訴他們打武漢的時候,只要保住漢陽鐵廠,獎勵十萬大洋。盛大人下車時還對著火車視窗對蔭昌說“這個事情別忘了。”蔭昌說“盛大人,你放心,只管把大洋準備好就行。”

謠言變成了事實

與金融危機同時出現的是逃難潮,他們兌錢出來做路費,北京人逃到天津去,天津有租界,使得租界人滿為患。像嚴復這樣有地位的人,逃到天津後,連房子都租不到,最後只好在小旅館裡住,因為他跟外國人關係很好,外國人說“你可以到煙臺來,我借個房子給你住。”

天津全都住滿了,房價急劇攀升,有一些北京人在天津待不下,就住在北京兩個地方,一個是東交民巷使館區,一個是六國飯店。還有一個流向是紛紛逃亡上海,全國各地都有人逃到上海,上海房價也貴得不得了,米也貴的不得了,當上海和天津租界人滿為患的時候,又進一步加劇了這些地方的金融危機。

金融危機和逃難的背後是人心恐慌,全國各地都是謠言,大清朝的脫軌,可以說是因為下雨,也可以說是因為謠言,報紙上每天登載的訊息有許多是假的,凡是講革命黨人勝利的訊息,在南方的報紙暢通無阻,而說清兵打勝仗的報館就有幾家被砸了。很多人當日的日記裡每天都有不同的謠言記錄,但過了幾天謠言統統都變成了事實,比如說今天寫的“太原淪陷”明天寫的“西安淪陷”過後一個星期都變成事實。

大清朝之所以脫軌,不光金融有問題,銀行要關門,國庫也沒錢,這是財政困難。一個天朝大國,到了國庫山窮水盡的時候就一天也混不下去了。錢都到哪裡去了?毫無疑問是落到了私人的口袋裡,許多親王,貝勒和大臣家裡都很有錢,唯獨大清朝的國庫沒錢。最困難的時候,國庫裡只有二十萬兩白銀,許多部因為沒有辦法發工資,紛紛關門,度支部不斷地想辦法借款。顯赫的盛宣懷第二個女婿在司法部任職,離開北京時,竟然找不到路費,因為司法部已經不發工資了,等到45天,終於等到了二百兩銀子,傳票漲價,路費都不夠,最後在天津的典當行典當湊齊了450兩,終於南下上海,但是拖了很長時間,袁世凱後來逼隆裕太后把私房錢吐出來,一次一次的逼,拿到鉅款後他還是不肯出兵打仗。為什麼清朝最後沒有以血流成河告終?南北之間沒有發生大規模集聚的南北戰爭,只是在武漢,南京、陝西打得比較激烈,原因就是袁世凱從來沒打算動真格的。

三方妥協的革命模式

袁世凱早就想好了,要是動真格的,跟南方革命黨人拼命,雖然贏了,也是殺敵一千自傷八百,朝廷還是要收拾他,南方革命黨人,哪怕孫中山在南方建立臨時政府後也是沒錢,雙方沒有大打出手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南方財政困難,外國不肯借款。

從大清朝的脫軌我們可以看到,各方都比較節制,隆裕太后和載灃,袁世凱,孫中山和黃興。在那個時代,他們最終都被動地找到了一條解決政治危機的途徑。這套模式就是妥協的模式,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時代用妥協的方式解決重大的政治危機,解決這樣重大的社會變動,因為三方的被動而導致三方的妥協,讓大清朝和平落幕,接受新的共和制度安排。

兩千年前,中國一直在秦始皇的制度下生活,中央集權制,這套制度用什麼辦法解決政治危機的?一共只有兩種方式,或農民暴動,或宮廷政變,都是用暴力的方式,辛亥革命最後不依靠暴力解決,而是各方妥協,很多人對這樣的被動,很不滿意。隆裕太后做出的決定避免了數以百萬計同胞的非正常死亡。袁世凱雖是一世之嫋雄,但他辛亥年的選擇是正確的,不能因為他幾年後稱帝就否定他在辛亥的選擇。如果沒有袁世凱,辛亥革命不知道還要犧牲多少人的無辜生命。

孫中山、黃興、宋教仁,以及同盟會與光復會的革命黨人付出了巨大的犧牲。雖然他們的力量非常小,經常是從失敗走向失敗,但是他們用勇氣和犧牲換來了亞洲的第一共和國。當他們掌握了南京的政權的時候,他們完全不顧一切舉兵北伐,和袁世凱決一死戰,但是他們沒有這樣做,他們願意妥協,並交出南京政府,讓袁世凱擔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隆裕太后宣佈退位。

15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只因為犯了一點小小的失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