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希特勒在全世界人看來是邪惡的,自私的,因為他的自私貪慾,發動了臭名昭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慘無人道的猶太人大屠殺,這些都是因為他自己的邪念所造成的。當我們把這些全部拋開,把它當做一個開疆闢土的君王,那麼他絕對算得上是英雄的,史無前例的。可是再英雄的人他也有決策失誤的時候:

希特勒

拿破崙

一、過早地判斷蘇聯為敵人

1918年俄國爆發了十月革命,布林什維克建立起蘇維埃政權。剛建立的蘇維埃政權基本上是不穩定狀態。國內還在整治異類分子,蘇聯整體向心力不足,在短時間內還無暇外顧。蘇聯繼承了俄國強大的軍事實力,但這些軍事實力也基本上用來防範他國的入侵,和國內的動盪。

斯大林害怕德國的軍事實力跟希特勒委曲求全,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但希特勒卻還是撕毀協議。舉大兵侵略蘇聯,這在蘇聯看來是不守信用的,同時加重了蘇聯人民的反感。使其國內動盪的狀態反而變得一致對外起來,希特勒犯了一個重大的失誤就是俄國國內國內的主要矛盾階級鬥爭變成了一直對外。使蘇聯人民不得不奮起反抗。被迫的要將自己的價值觀推行到全世界,這對希特勒的納粹主義是非常不利的。德國雖然跟蘇聯遲早會有一場衝突。

但是希特勒只有解決英國的問題,才能放手去攻打蘇聯。不然的話,跟蘇聯開戰之後,英國一定會趁火打劫、落井下石、乘人之危,在背後狠插一刀,讓德國腹背受敵。

事實上後來的盟軍也確實是這樣做的,1944年8月25日盟軍年制定了一個"諾曼底登陸計劃",計劃在歐洲開闢第二戰場。如果德國先全面進攻英國,那納粹早就佔領了英國穩固了德國在歐洲的後方。

相比英國,蘇聯人的參戰決心沒有那麼堅定。在納粹開戰的時候,蘇聯就採取互不侵犯的態度,後來的首相丘吉爾太卑鄙,希望將禍水引向蘇聯,讓兩頭猛虎殺個兩敗俱傷。

二戰士兵

二、歐洲是德國最穩定的後方。

德國是一個工業強國家,打仗拼的就是資源。歐洲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人口眾多,納粹份子的信徒也眾多,

歐洲基本上都是最先進的國家,能提供的人才非常多,世界著名科學家基本產自歐洲。

歐洲的工業設施齊備,工業基礎雄厚。

只有徹底拿下整個歐洲,消除西部邊陲的隱患。團結起整個歐洲的力量,德國的戰爭資源才不會枯竭,納粹才可以有恃無恐將戰爭長期打下去。

戰艦

三、想收服蘇聯並非一朝一日

1812年拿破崙帶領57萬大軍隊遠征俄國,相繼取得了斯摩稜斯克戰役,瓦盧蒂諾戰役,維捷斯克戰役的勝利,擊垮了來阻止他的俄軍。從上述戰役來看確實打得非常漂亮。但是呢好景不長最後迎來的卻是莫斯科大火,和俄國的極寒天氣。

俄國有一個天然屏障那就是九月下旬以後的極寒天氣,和俄國長達幾千公里的縱深腹地。

二戰士兵

們來分析一下地形與氣候,在莫斯科以西往柏林去的這一地形基本是平原狀態。氣溫一路上至柏林是越走越暖和,因為西歐東歐部分地區屬於溫帶海洋性氣候,所以總體來說是比較暖和的。而俄國莫斯科以西到波蘭邊界,也基本上是屬於大陸性氣候。但是呢莫斯科以東至遠東地區就屬於極寒天氣了,而且人煙稀少地形陡峭崎嶇,這是俄國的王牌勝於任何防禦,也可以阻擋任何的進攻。

果不其然拿破崙和希特勒攻打俄國的結局幾乎相同,東部戰事順利一直打到了莫斯科,但是呢就是越過不了莫斯科。由於戰線太長補給跟不上,再加上他們帶領的軍隊不適應當地的氣候。俄國本土的民眾長期生活在極寒的本土,早就對本土的天氣適應再加上對地形的熟悉,就更有利於他們的作戰。

希特勒慰問將士

四,英倫小島看似堅挺實則外強內弱

英國領土四面環水與法國隔著一條英吉利海峽,如果切斷西部通向北美洲的海路,那麼英國的補給線基本上就斷了。英倫小島資源貧乏人口稀少,就算圍而不打也可以將英國拖死。然而希特勒和拿破崙都犯下了同樣的錯:

拿破崙行軍

1940年7月6日希特勒實施還是計劃謀求踏平英倫小島,但是遭到了強大的反抗就此不了了之。

1803年拿破崙派海軍穿越英吉利海峽對英國作戰受到了英國海軍的頑強抵抗,後不了了之。

我們從這兩個例項可以看出,希特勒和拿破崙都是在進攻英國的時受到了一點點挫折,就放棄了。轉過頭來去對付俄國,在未攻下英國就向東,兩線作戰,這不是兵家的大忌嗎。

歷史上的失敗很相同,果不其然兩者都是兩線作戰,反而惹惱了英國,玩起命來跟你死拼,最後都導致了嚴重的失敗。

如果他們不犯那樣的低階錯誤,而是帶著整個歐洲所有的資本全力攻打英國,我想英倫小島是招架不住的。打敗了英國就解決了後顧之憂,然後休養生息全力攻打俄國這樣就容易多了。

拿破崙

伯龍以為:在重大決策的時候,稍有彷徨和變動就會導致全盤皆輸,拿破崙和希特勒就是這樣嗎。前期的計劃是完美的,但是呢沒有認真地去實施,輕而易舉地就改變了自己的初衷,這樣是不行的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道光四阿哥奕詝,靠師傅打敗聰明的六阿哥,仁孝二字成就王道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