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漢(漢宣帝時為京兆尹,揭發奸邪如神,盜賊絕跡,後因受牽連被腰斬)擔任穎川太守時,穎川豪門大族之間互相通婚、勢力龐大,而官吏間以及當地豪門大族間也都互結朋黨,社會風氣敗壞。趙廣漢想解決這一問題,便授計值得信賴的部下,在外出辦案時,一旦嫌犯罪名確立就依法處罰,同時故意向外散佈當事人的供詞,目的在於製造朋黨間的猜疑。此外,他叫手下人設定竹筒,類似現代的保密信筒,專門接受匿名告發的信件。收到信件後,只要一經查實,便依法治當事人的罪,同時故意隱去揭發者的真實姓名,向外散播告發信是豪門和大族子弟寫的。果然,原本很要好的豪門和大族,竟為了投書相互攻擊而翻臉成仇,不久本以結成的團伙都陸續解散,社會風氣大為改善。
趙廣漢善於學習和思考,精通“鉤距”來刺探情報。所謂鉤距,其實是一種推理。比如,想要知道馬的價錢時候,就先打聽狗的價錢,然後再問牛羊的價錢,到最後才問馬的價錢。因此彼此互問的結果,便能打聽出比較可靠的標準行情,到最後就能夠真正知道馬的價錢,而且不會失實。
趙廣漢政治嗅覺敏銳,早期他依附權臣霍光,共同擁立漢宣帝繼位,被冊封為關內侯;此外,他殺伐果斷,不遺餘力打擊豪強權貴,深受百姓愛戴,但隨著仕途進展順利,自信心極度膨脹,甚至於到迷信自己無所不能的地步。他發現手下對其搞小動作的時候,就直接捏造罪名將對方誅殺。由於過於迷信手中權柄,沒有看成清政治局勢,毫不收斂自己的言行,結果使對手找到一擊必殺的機會。當他即將被腰斬的訊息傳出來後,長安城裡數萬名百姓和官員自發聚集皇宮前,情不自禁地跪下大哭,前來送別趙廣漢,可見百姓有多麼愛戴他。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