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法戰爭的時代背景——16-19世紀法國對越南的長期覬覦

中法戰爭發生的時間是19世紀,彼時,從16世紀開始的世界資本主義時期已經進入巔峰。

從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英法就一直在不斷爭奪著全球各地殖民地的控制權,越南就是兩國在東方掠奪的焦點之一。而早在16世紀末和17世紀初,法國傳教士就已經開始利用在越南傳教的便利,蒐集越南情報。18世紀中期,法國阿德蘭區主教百多祿更是建議法國國王路易十六佔據越南,進而北上侵略中國。

1787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根據百多祿的建議,制定了侵略越南的“東方帝國”計劃。甚至於同年,在百多祿的操縱下,法越兩國還簽署了《越法凡爾賽條約》。但由於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路易十六身首異處,“東方帝國”計劃擱淺、該條約也未能獲得批准。

走上斷頭臺的路易十六

直到1858年,法國開始聯合西班牙艦隊入侵越南土倫港,並於次年佔領了西貢。

1862年,法國、西班牙強迫越南簽訂了歷史上著名的第一次《西貢條約》,越南封建政府被迫割地、賠款,開闢商埠,法國、西班牙可在越南境內自由傳教,法國商船、軍艦可在湄公河自由航行。第一次《西貢條約》簽訂後,1863年法國又侵佔了越南南部的永隆、昭篤、河仙三省,到1867年,更是侵佔了越南南方全部領土。

在同時期,我國的清政府也在1856——1860年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被英法強迫簽訂了《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

胡志明市——舊稱西貢

中越兩國幾乎在同時期由封建社會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轉變,而在當時,越南與清政府還存在著封建等級制度中的宗藩關係。

雖然宗藩關係也是封建等級制在國與國之間的體現,是必須被時代拋棄的封建毒素!但是在那個年代,在反殖民的道路上,宗藩關係使得中越兩國聯絡得更加緊密,也就此引發了1883-1885年的中法戰爭。

鴉片戰爭後被誘騙出國從事苦役的華工

劉永福統領的黑旗軍的參與,帶來了中法戰爭的階段劃分的分歧?

中法戰爭發生的直接原因是,法帝國主義在佔領了越南南部(南圻)後繼而染指越南北部(北圻),越南由此向宗主國清政府求援。

中法戰爭的階段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階段就是清軍節節敗退階段,此時是中法戰爭的開始階段,主要戰事都因為法軍北上而爆發;第二階段則是清軍陸戰接連大捷,海戰則佔劣勢階段,這一階段中比較湧現出的著名戰役有老將馮子材率領滇軍取得勝利的鎮南關大捷,以及同時發生的臨洮大捷。

需要宣告的是,無論在戰爭前期還是後期,法國在戰場上始終未獲得決定性勝利。甚至,在戰爭後期,從整體戰場角度看,清軍是佔了一定優勢!但最後,該戰的結局是以清政府屈辱簽訂《中法天津條約》而告終。正因此,此戰也被稱為“法軍不勝而勝,清軍不敗而敗”之戰,是中國近代反殖民侵略戰爭中較為著名的戰爭之一!

中法簽訂條約——示意圖

在中法戰爭的階段劃分上,早年間其實還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

因為早在清軍援助越南之前,於1873年,就有中國農民義軍——劉永福黑旗軍在越南抗擊法國侵略軍,其當時的知名事蹟有第一次紙橋之戰的勝利。因此,有些學者認為,中法戰爭應該以此為起點,因為劉永福的黑旗軍是中國農民義軍。

正因此,形成了中法戰爭的第一種劃分方式,即以1873年的第一次紙橋之戰為起點。

然而,有學者指出,早在1867年劉永福就已經接受了越南國王的招封,成為越軍的一部分。1873年紙橋之戰爆發時,劉永福的身份是越南保勝防禦使,黑旗軍也是越南政府軍團練力量的一部分,被稱為“劉團”。因此,劉永福黑旗軍抗擊法軍嚴格意義上屬於越法戰爭的範疇,不應該被劃分至中法戰爭中。

劉永福故居

正因此,形成了中法戰爭的第二種劃分方式,即以首次有清軍加入的1883年越南山西之戰作為中法戰爭起點。

這是兩種分歧較大的劃分方式,主要的區別就是對於劉永福黑旗軍是否隸屬於中方存在爭議。從當時的視角看去,劉永福黑旗軍已經被越南政府拉為團練,那麼就不應該被劃歸為清政府的力量。正因此,第二種劃分方式應該是更科學的。

當然,除了這兩種劃分方式外,還有以1884年6月爆發的觀音橋之變為中法戰爭起點的等等,眾說紛紜。

不過,不管如何劃分階段,中法戰爭都是我國近代歷史上最能反映出清政府的統治羸弱不堪的事件之一。

事實證明,清政府統治後期,國家積弱不堪、飽受欺凌,國人要自強,還得堅持反帝反封建才行!

反帝反封建油畫

參考文獻

[1] 唐上意. 中法戰爭階段論[J]. 廣東民族學院學報, 1991(2):29-33.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代社會為什麼壓制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