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性格殘忍多疑,火燒了慶功樓,殺死了許多功臣。
只有兩個人躲過了這場蓄謀已久的大屠殺。一個是朱元璋的軍師——劉伯溫;另一個是他的的結拜兄弟、跟隨他南征北戰,功高蓋主的當朝宰相——徐達。
也是劉伯溫看穿了朱元璋建造慶功樓的陰謀,提前告病歸裡,回青田老家養老去了。
徐達與劉伯溫素來要好,是生死相依的鐵哥們兒,徐達問劉伯溫平安終老之計,劉伯溫告知。徐達依計逃過了大火焚燒之劫。但是,徐達回到家裡想到那些為了大明江山浴血拼殺了一生,又被無端冤殺的生死兄弟,情緒氣悶,鬱結在胸,背生大癰,臥病於榻,日夜不能寐,度日如年。
朱元璋聞知,前往探病,隨送二宮美女。名曰:安心養病,享樂天年,實則讓其速死。徐達人雖粗魯,身旁也不乏精明謀士,深知朱元璋之意。於是,徐達順隨其意,不昧皇恩,但求早死,求得靈魂上的安寧。徐達終未逃出朱元璋的謀殺而亡,落得個忠君之名。
與此同時,朱元璋想到一個人,覺得自己做的這些殘害忠良功臣之事,瞞得過天下人,瞞不過劉伯溫。朱元璋心裡著急,派自己的心腹內侍,帶抬上禮品,以探病為名,前往青田打探劉伯溫的生死病情。
一干人等來到青田劉府,只見劉府白布飄飄,靈棚高大,進進出出的人等,頭裹白布,膀戴黑紗,腳步匆匆。
原來,劉伯溫昨天剛剛死去。朱元璋的心腹人無奈只得回京,向朱元璋稟明。朱元璋心裡的那塊石頭了地,放下心來。
隨是如此,朱元璋仍然害怕有人惦記著他的大明江山,對各地的封疆大吏,高階官員仍然不放心。於是,他暗自決定,微服私訪。
有一天他路過一座坍塌的破廟,想到自己創業之初,曾經出家當過和尚,就信步走了進去。只見廟院裡野草叢生,非常荒涼,在廟堂上發現神像破敗,蜘蛛網絲連連,更無供品、香燭、菸灰的痕跡。很顯然,此廟很早就已人跡罕至了。
朱元璋四下裡打量,看到一面牆上有一幅和尚壁畫,和尚身背一支大布袋,畫旁有一首詩:
大千世界正茫茫,
何必收拾一袋藏;
古來多少英雄輩,
得道多助失道亡。
朱元璋對這首詩唸了又念,對著畫裡的和尚看了又看。越看這個大布袋和尚越想自己,越念越像是賭咒自己殺害功臣的罪惡。又細查看了這首詩的每一個字,極像是劉伯溫的筆跡。
最後,他長嘆一聲,命人把這壁畫拓了下來,剷除了牆上的墨跡,回到了京都。
從此以後,朱元璋不再屠殺功臣,也是他心裡有愧,鬱鬱寡歡,沒過幾年患病死去了。
據說廟裡的那幅畫正是劉伯溫所畫。
原來,劉伯溫並沒有死。當時劉伯溫雖然賦閒在家,暗中派人打探京城訊息。當他得知朱元璋派欽差尋他探病,喑知就裡,在家詐死,瞞過了朱元璋。
再後來,劉伯溫喬裝改扮,四海為家,流浪於世。一天,他留宿那座廟院裡,回想起那些為了大明江山拋頭顱灑熱血英雄好漢、忠義之士死的冤屈,和自己坎坷跌宕的一生,雖然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倖免死於非命,但是,到頭來依然是苟且偷生,不免悲感交集,黯然淚下,奮筆疾書,留詩畫於此,感嘆人生。
從此以後,劉伯溫就隱居深山,再也不出來了。
沒有想到陰差陽錯,幾年後的這一天,朱元璋也來到了這裡,看到了劉伯溫留下的這幅畫,體會到了劉伯溫內心裡對造世英雄們的懷念,為他們鳴不平。
這幅畫是誰書畫?朱元璋心裡也明白,但他不再追究。也正是這幅詩畫,重重地壓在了朱元璋的心頭,成了他患病去世的一個病因。
正所謂是:
共患難易,同富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