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時代歷史特點

1、士人階層

戰國時代是一大變革時代,舊貴族和新興地主階級交替,原有統治階級擔負不起這種社會變革的重大責任,需要招徠賢能之士。各國紛紛開始搜尋能夠幫助變法的人才。如秦國的商鞅、魏國的李悝、楚國的吳起、齊國的鄒忌、趙國公仲連、韓國申不害等,都為各國帶來了富國強兵的體驗。“士”階層逐漸成為各國發展必不可少的力量。

《戰國策》中的“士”嚴格說來包括兩種,一種是貴族,尤其是做官的貴族,因為貴族本身知識水平較高,他們失去封地或原有的特殊待遇後,需要自己謀生。

而常年養尊處優謀生手段有限,知識就成為他們最貴重的本錢。

孔子就開啟了私人教學的先河。這樣,有知識的貴族即使沒落也得以生存下去。

另一類則是“策士”,這個群體是融匯形成,成分駁雜,並非一類純粹的個體。

《漢書·藝文志》直接稱其為“縱橫家”,甚至那些著名的“諸子”也可被稱為“辯士”。

士人階層在當時和後世還有區別

第一個就是“遊”。

士人們常常從一個諸侯國到另一個諸侯國活動,以獲取富貴。只要有君主賞識,出仕並沒有國別的限制,完全可能方才還在母國服務,轉身就去原來的敵國。即使孔子、孟子、墨子這種大學者,也帶著學生周遊列國。這與當時列國爭雄,需要搶奪人才有關。

第二,追求人格平等。

春秋末期戰國初期以前,士人大多是低階貴族乃至平民甚至可能是奴隸等“賤民”,春秋末年以後,對士的需求和依賴使士人的地位提高,他們對時勢有自己的分析和思想,要透過君主將自己的政治理想實現,這種自覺的行為與以前俯首聽命大不相同。

第三,不掩飾重利的價值觀。

蘇秦就表示“安有說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錦繡、取卿相之尊者乎?”他的人生目標很明確,就是追求權勢富貴。像《東周·東周欲為稻》,蘇秦兩邊勸,最後“蘇子亦得兩國之金也”,蘇秦既沒有忠於東周,也沒有為西周著想,完全從自己的利益出發。

這次的計謀只是暫時解決了問題而已,並沒有考慮之後西周再利用水控制東周該怎麼辦。他只是兩面陳說利益,自己從中漁利。

等到蘇秦掛六國相印後更是直接感慨“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這種對追求利益的赤裸裸的表達完全不同於傳統的禮樂制度下的規範和道德,更不見容於後來大行其道的儒家。

第四,有自己的道德底線。

縱橫家中不乏“朝秦暮楚”者,也有“士為知己者死”的。蘇秦“以百誕而成一誠”,“為燕尾生”,為了燕國將生命奉獻給敝齊事業。出了名的反覆無常的張儀為報蘇秦對自己事業的謀劃幫助,也會發誓說“為吾謝蘇君,蘇君之時,儀何敢言”。

第五,身體力行。

戰國的“諸子”大多屬於坐而論道,惟有縱橫家把他們的主張徹底地貫徹到實踐中當中,並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很多人都認為,戰國時期“其實也就是縱橫家的時代”。

2、女性參政

戰國時期身居高位參政議政的女性比例遠比後世高,《戰國策》在這方面有較為直觀的反映,像楚國的南後和鄭袖、秦國的秦宣太后、趙國的趙太后、中山國的陰姬和江姬等都是。

不過這些女性在政治參與中缺乏獨立性,更多的還是以美色或巧言換得君王寵愛,命運的本質上仍然只是男性權力的附庸和玩物。

雖然有少數女性(尤其是太后)確實有實權,但這類女性的部分實權更多侷限於對後代或主君的影響或掌控,這些權利更多地來自於其倫理地位,代表著父權家長。

春秋時期女性參政的範圍大多侷限於與自身利益有直接關係的事情上,諸如立嗣、政治婚姻等。

到了戰國時期,參政範圍擴大,甚至出現了比如鄭袖說服楚懷王釋放秦臣張儀(楚二·楚懷王拘張儀)。

到了戰國時期的楚國鄭袖這裡,女性對外交事務的干預已經超出了血緣、親屬的範圍,是單純的以參政所帶來的利益為出發點。

從利益回報而言,這些干預外交所帶來的外交利益也成為了女性參政的驅動力。

還有秦宣太后,也是參政掌權的典型代表。秦武王死後,秦宣太后利用外戚的勢力替她與其子爭奪下了王位,其子又尚且年幼,這為她將其子秦昭王的權力架空,臨朝稱制四十餘年打下了基礎。

從她可以收受他國養地,接見外國使臣之事來看,秦太后擁有的權力是全方位的,對內可以任命大臣,對外可以左右外交。

對於《戰國策》中提及的女性,後宮就如同她們的權謀場,她們在後宮中利用或創造某種優勢與其他女子進行博弈以期達到自身目的,與策士謀臣們遊走各國遊說君王以顯聲名贏權利非常相似,但史書中對於這種工於心計的女性卻往往評價不佳,她們的爭強好勝被認為是挑起了後宮爭鬥甚至是影響了國家安定,並因此受到否定。

如《秦五·濮陽人呂不韋賈於邯鄲》中秦公子異人借華陽夫人得以回國繼位,這些女性在歷史記載中著墨不多,但在史家的敘述中卻成了推動歷史事物走向的主導者,甚至是兩國之戰、國家衰亡的罪魁禍首。

在寵姬形象乃至女性形象背後是一整套男性話語體系,而由楚懷王寵鄭袖所導致的國家衰亡也在暗示著美人亂政、女色誤國的先驗命題。

3、戰略思想

影響較大的戰略思想是“合縱連橫”,這也成為戰國時期外交的精華。

合縱連橫實質上就是當代所謂的地緣政治思想,它是春秋聯盟戰略的發展,是戰國社會變動的特定產物。

如《齊一·蘇秦為趙合從說齊宣王》所言“縱合則楚王,橫成則秦帝”,縱橫運動支配了戰國中後期的國際關係。

七國幾乎所有的外交與軍事策略無不圍繞著縱橫的分合而運轉,秦則成為矛盾的主要方面。

1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石敬瑭丟了455 年的燕雲十六州,是誰收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