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識大體,棄細務,選賢任能,使各負其責,是國之道,這個道理我們都是懂得的,但如果不加以監督,或是不善領導,本來好好的人才也會變壞的,這樣的例子在歷史和現實中是不勝列舉。

因此,選賢任能與事必躬親就成了領導者要解決好的一對矛盾唐憲宗時期的宰相杜黃裳就曾專門論述過這個問題,他說:“帝王對上承受著天地與國 家賦予的使命,對下負有安撫百姓與周邊民族和邦國的重任,必然朝夕憂勞,固然不能夠自圖清閒和安逸。

然而,君主與臣下是各有職分的,國家的法度是有一定的程式的。如果能夠慎重地選拔天下的賢才,並且將重任託付給他們,制定法則,當他們立功的時候便予以獎賞當他們犯罪的時候便處以刑罰,賞罰分明,不失信用,選拔與任用都出以公心。這樣的話哪還會有什麼人不肯竭盡全力為朝廷辦事呢?朝廷還會有什麼尋求的目標不能實現呢?賢明之君在尋求人才的時候是辛勞的,而在任用人才以後卻可一勞永逸,這便是虞舜能夠清靜無為而使政治修明的原因啊!至於訴訟與易等煩瑣細小的事情,應由職能部門去辦理而不是君主所應該躬親過問的,如果事必躬親,那就會管不勝管過去,秦始皇用衡器 稱取所閱疏表奏章,每天一定要閱讀一定數量的奏章,不可謂不勤勉了;魏明帝親自到尚書 臺檢驗發行文書,隋文帝在議事的時候,侍衛們只好互傳食物充飢,這些人不僅對當世全無 補益,卻反遭後人譏笑,費力不討好。他們的雙耳與雙眼、身體與心志並非不勤勞而辛苦,但是他們致力的事情,並不合乎情理啊!” 任何事情都不能片面看待,上述的做法首先是建立在有一個頭腦明白的皇帝的基礎上的 如果皇帝糊塗,不僅上述的理論無法實施,那實在是亡之道。

中國歷史上就有許多皇帝因為貪圖享樂、疏於政事而導致了政治腐敗乃至亡國。因此,只有將勤勉地處理政事和上述的做法結合起來,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宋太宗是不是符合上述的要求,姑且不論,但他確實是一個事必躬親、兢兢業業的皇帝說他日理萬機,恐怕也不太過分。 按照當時的規定,皇帝要和每個在朝的官員談話,聽取他的報告或建議,這實際上是很繁重的事。

這天,輪到一批官員上殿引對(回答皇帝提出的問題),不少犯過錯誤降職安排到閒散職位上的官員,面對皇帝痛哭流涕,訴說由於俸祿被削減而導致的生活艱難,宋太宗耐心地聽他們訴說。輪到由開封判官貶為衛尉少卿的呂端時,卻不一樣,只聽他說:“我罪過很大,但皇帝待我恩重如山,如果派我為潁州副史,我就滿足了。”宋太宗很高興,他知道呂端是個十分有見解有才能的人,在大事上從來是不塗的,說:“我是瞭解你的。不久,呂端官復原職。

一個月後,又被提升為副宰相。 對於朝廷的財政問題,宋太宗歷來都是十分關心的。一天,他專門把負責財政的李薄等人都召至崇政殿,要求每個人暢所欲言,對財政方面的問題提出建議。李薄等27個人受寵若驚,請求給些筆、紙,當面就寫成報告,提出了7條建議。宋太宗看了,覺得他們提出的有些建議很好,也說明他們對自己的工作是盡職盡責的。

他從中選出44條切實可行的建議,批轉給了有關部門採用,另19條批轉主管財政的官員籌辦,對有些有價值的還要進一步研究討論,並派知雜御史出席監督。對於李薄等人,不但賜給錢財,還都升為朝廷命官宋太宗對官吏的長處和短處都十分清楚,有天,他對宰相們說:“那些管理財政的官員所提的建議頗有用處。我曾對陳恕等人說過,若論文學和史學,這些人比你們差遠了,而如果論錢糧之事,他們從小就接觸,十分熟悉。你不應該看不起人家,應當虛心請教,一定會有幫助的。可是陳恕不肯放下架子,後來就是本職工作沒有做好。”宋太宗這時召見陳恕指責了他一番,陳恕這才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批評,叩頭承認錯誤。有時,對於一些很小的事,宋太宗也要過問。按照當時的規定,監軍不準攜帶家屬上任。

但王賓任監軍後,他的妻子極好吃醋,為人也極兇悍,自己擅自尾隨而來。王賓趕不走她拿她沒有辦法,無可奈何之下,只好上書報此事。宋太宗知道後,居然親自叫來了王賓的妻子,訓斥了她一番,讓兩個衛士打了她一頓,並處以杖刑一百,配給一個當兵的作妻子。當天晚上,她就死了。

陳州百姓張矩,殺害同鄉王裕家兩條人命,知州田錫徇私枉法,沒有處理,致使王裕家裡的人跑到京城申訴。宋太宗派兩位朝廷官員審問,結果事後都說:“張矩並沒有殺人。”後來,王裕的兒子應募當兵,尋機見到宋太宗:“我並不想當兵,只是為了藉機申訴我家的冤枉!”宋太宗大怒,下令御史臺重審此案,終於將張矩法辦。那兩位朝廷官員和陳州知州田錫、通判郭渭,一律貶官!宋太宗如此日理萬機,國家哪有得不到治理的呢?見洪邁《容齋隨筆》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古希臘列國志」斯巴達(五):國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