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諸葛亮有臥龍的稱號,年輕時期的諸葛亮就表現出其他的聰明才智。後來劉備三次卑躬屈膝請到了諸葛亮。在劉備那裡,諸葛亮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他敏銳的觀察到北方是曹操的天下,東南地區則是孫權的老家。因此唯有西北地區才是他們的革命根據地,後來劉備在諸葛亮的幫助下,佔領了川府之國。漢獻帝被害以後,劉備肆無忌憚的當上了蜀漢的皇帝。這一切對於劉備來說都顯得那麼自然,都虧自己有一個幫手諸葛亮。但是我們看三國演義就會發現,劉備去世以後諸葛亮去不像當年那樣料事如神了。諸葛亮打仗似乎也不是百戰百勝了,那到底是為什麼呢?
首先,劉備臨死前被東吳打得慘敗,差點被燒死。這時候的生活,綜合的國力已經處於三國排行榜倒數第。對於諸葛亮來說,最緊要的事情就是休養生息恢復自身的實力。而且新皇帝繼位以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諸葛亮本身作為帝師還需要輔助皇上之力,內政外交。所以劉備去世以後的十幾年,諸葛亮就很少去打仗。三國志裡面也記載了相對於指揮千軍萬馬,諸葛亮更善於治理內政。
其次,十幾年後,蜀漢的國力恢復到之前的水平。諸葛亮就開始寫出師表,請求北伐,因為他覺得自己此時在北方,可能就沒有機會了。本身他的年齡已經很大了,再加上閒滴囑託讓他內心有極大的負擔。而這種負擔就會亮,諸葛亮變得極度的焦躁,相對於他的對手司馬懿來說,時間並不站在諸葛亮這一邊。打仗的時候要講究沉著應對,越是急躁越容易遭到敵人的埋伏。也就越不容易,在戰爭中嚐到甜頭。
最後,大後方不穩是諸葛亮北伐不成功的關鍵原因。 後主寵幸李嚴,當李巖運送糧草不成功的時候,並沒有過多的懲罰。而且還聽信他的讒言,將諸葛亮招回。雖然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但是主要為了保持與後主的關係,還是不得不回。糧食在戰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運送糧草的這個重任擔在李嚴身上。而以李言為首的反諸勢力,對於諸葛亮來說是一個很大的制約勢力。總而言之筆者認為諸葛亮之所以青史留名,還離不開有劉備這樣一個好的領導。人生需要好的搭檔,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伯樂是十分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