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歷史中最精彩的時期就要數三國時期了,相比戰國初期的七十二國的角力,到後期的七雄爭霸,三國則顯得更加純粹了點。不管是前期的袁紹、袁術等十八路諸侯,還是到了中期的三國鼎立,任何一個人都有著自己一統天下的夢想,在中原大浪淘沙的競爭中,哪怕是三國第一武將呂布都戰死國滅,可想而知,三國這個大舞臺上,競爭的都是一些什麼樣的逆天大人物。

隨著袁紹、袁術這兩位富二代先後覆滅,而呂布、陶謙等人又都是土磚瓦狗,曹操在郭嘉、荀彧等人的幫助下,把北方的對手,一個個都收拾乾淨了。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大勢所趨之下,曹操掌控了整個北方,而劉備則是在離開中原之後,直接去了荊州,也是在江夏有了立足之地,江南地區的孫權則是乘著曹操和中原群雄爭霸時,周瑜、張昭等人幫助他完成了對江南地區的控制。

在曹操穩定了他的後方之後,就率軍南下,準備把整個南方都掃滅,而劉備則是和孫權兩人報團取暖,周瑜在赤壁一把火燒了曹操的八十萬大軍,之後曹操沒有力量再次南下,只能去穩定自己內部了。而劉備在諸葛亮、龐統等人的幫助下,橫跨荊益,還拿下了漢中,雖然後來有關羽大意失荊州,但是總體來說,三國鼎立的局勢已經確定了。

隨著時間的流逝,曹操、劉備等老一輩兒都駕鶴西去,三國也各自稱帝,形成了一個互相挾制的局面。熟悉歷史的朋友應該清楚,諸葛亮掌握了蜀國的國政以後,積蓄力量,不斷北伐,單單是諸葛亮擔任宰相期間,蜀國就進行了六次北伐,這極大地損耗了蜀國的國力,因此很多人認為,如果不是諸葛亮固執地堅持北伐,而是選擇了休養生息,蜀國不斷積蓄力量,極有可能抓住機會一舉翻盤,完成統一。

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休養生息、積蓄力量,那估計蜀國連四十年都堅持不了,會更早地滅亡,更不用說統一了。選擇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然後戰勝強敵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蜀國和他們所處的環境完全不同,沒辦法和他們一樣完成逆襲,我們先看一下三國之前選擇休養生息、積蓄力量,然後戰勝強敵的兩個例子:第一個是勾踐滅吳,在春秋時期的江南地區,有兩個國家,一個是吳國,一個是越國,越王勾踐在位的時候,錯誤地判斷了吳國的實力,趁著吳國王位更替的時候,就直接發動了對吳國的戰爭。但是沒想到新即位的吳王夫差卻是有實力的,在伍子胥的正確領導之下,越國大敗,就連越王勾踐都被俘虜了。而越國被迫割地賠款才把越王勾踐給贖出來。勾踐深以為恥,臥薪嚐膽二十年,在暗中不斷積蓄力量,還有范蠡獻上的美人計,使吳王夫差沉浸在西施的溫柔鄉中無法自拔,最終越國完成翻盤,戰勝了吳國。

第二點是漢滅匈奴。秦末的時候,匈奴在冒頓單于的領導下完成了統一,隨著秦朝滅亡、漢朝初建,讓匈奴吃癟的秦軍早已灰飛煙滅,於是匈奴準備挑戰一下中原地區的漢朝。其實匈奴心裡也沒底,甚至已經做好了失敗的準備,沒想到一打就不小心將劉邦圍在了白登山,漢朝幾乎可以說是被按在地上摩擦。沒辦法,從高祖劉邦到景帝劉啟時期,實行的都是和親政策,到了漢武帝即位,經過文景之治七十多年的養精蓄銳,漢朝國富民強,具備了挑戰匈奴的底氣,於是衛青、霍去病在十年時間裡,將昔日高傲的匈奴騎兵打得滿地找牙,經過漢朝數百年的打壓,最終徹底消滅了匈奴。

這兩個例子都是在三國前發生的,也都是以弱勝強的典範,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值得蜀國來借鑑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這並不適合蜀國。“勾踐滅吳”這個事件,雖然越國是敗在了吳國的手中,實力相比吳國也是弱了不少,但是越國的人口基數很大、土地面積也很廣闊,從這些條件上來看,吳越兩國相差並不大,還有就是“漢滅匈奴”,漢朝統一中國,不管是資源還是國土還是人口方面,都在匈奴之上,只是在秦末的時候,因為連年戰爭,國力就被拉低了很多,最後在被匈奴打敗。不管是越國還是漢,他們的底子都是很紮實的,發展的潛力也都是特別大的,前期的失敗,只不過是因為自己實力需要一定的時間恢復,所以休養生息是沒有問題的, 只要能恢復過來,也是能夠戰勝曾比自己強大很多的對手。

不過蜀國卻是並不適合這種做法,因為他不管是人口還是國土面積,都要比魏少很多,甚至還要比吳國差很多。而如果三個國家都選擇和平相處,國民上下一心謀發展,這樣下去魏國和蜀國之間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因為這樣的情況下,蜀國是沒有任何機會的諸葛亮正是看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才堅持不斷得通過北伐開給魏國更大的壓力,不斷去消耗魏國的實力,他也明白在關羽大意失荊州,這也是讓蜀國沒有了統一天下的機會了。如果能夠長久地生存下去,這才是蜀國的出路。不知道大家對這件事情有什麼看法?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圓明園原貌到底有多美?英國曝出一組照片,現在售價達20萬英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