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在哪裡?

對於這個問題,史家歷來眾說紛紜。比較公認的說法是有一共有兩個,一個是東線蘇德戰場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戰役;另一個則是西線太平洋戰場的中途島海戰戰役。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此戰堪稱絞肉機,戰況無比慘烈。雖然蘇軍的整體傷亡遠大於德國,但它極大的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使多線作戰的對手由此開始進入守勢,而蘇軍則轉入戰略反攻。

中途島海戰,美軍以損失一艘航母“約克城”號的代價擊沉日本“飛龍”、“蒼龍”、“赤城”、“加賀”四艘重型主力航空母艦。此戰之後,日本海軍遭受重創,對美軍處於絕對下風,太平洋戰爭的局勢發生逆轉。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及中途島保衛戰完成了同盟國與軸心國的攻守轉換,的確是雙方勝負的轉折點。但筆者以為,從戰略層面上講,二戰真正的轉折點是日本偷襲珍珠港,將世界頭號強國美國拖入大戰之中,這是英、法、中等國一直翹首以盼的事情。

珍珠港事件之後,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演講,宣稱這是美國的國恥,並敦促國會授權對日宣戰。

“昨天,1941年12月7日,美國遭到了蓄意的猛烈攻擊,這個日子將永遠是我們的國恥日!——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空部隊的蓄意進攻

......

“我要求國會宣佈,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無端和怯懦地發動進攻開始,合眾國與日本帝國之間就已存在著戰爭狀態。”

美國的參戰,直接改變了二戰中雙方的實力對比。作為日本的盟友,希特勒在得知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訊息後,暴跳如雷,在場的人都被嚇得目瞪口呆。希特勒認為,德國摧毀蘇聯、制服英國,最後征服歐洲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前提是美國不能不介入。他顯然沒有忘記美國參戰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決定性作用。為了不給美國人以參戰的藉口。希特勒在1939年9月向德國海軍將領下達了嚴格的命令:“任何德國潛艇不準在大西洋攻擊美國船隊”。但是日本人的行動顯然讓希特勒的隱忍前功盡棄了。

1941 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工業產值為 90 億美元,美國是 2000 多億美 元;日本年產鋼 580萬噸,美國產鋼 3300 多萬噸。美國參戰後,戰爭機器高速運轉,到了1945年,已經到達可以年產飛機4萬架、坦克2萬輛的水平,武器生產水平遠非日本能及。綜合實力遠超對手的美國加入戰圈,盟軍的勝利就只是時間問題了。從那時起,日本人的大東亞戰略乃至軸心國瓜分世界的夢想幾乎已經註定會功虧一簣、終成泡影了。

由於偷襲珍珠港的計劃和執行者是日本海軍名將山本五十六。所以很多人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戰敗,山本五十六要負很大的責任。正是由於他缺乏戰略眼光,貿然偷襲珍珠港,才迫使強大的美國不得不對日宣戰,將日本拖進了失敗的深淵。

其實,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實際上,山本五十六本人曾經極力反對向美國開戰。在美國受過教育的他深知山姆大叔的強大,非日本能敵一旦日美開戰,對日本而言,就是滅頂之災,最終必敗

“只要看看底特律的汽車工業和德克薩斯的油田就會明白,日本完全不是美國的對手。”

但是對日本軍部來說,日本對美確實有不得不戰的理由。因為當時美國已經對日本實施了石油、橡膠等戰爭物資的禁運,這對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是致命的。當時日本國內儲備的石油僅夠海軍艦隊半年使用,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的補充,耗盡軍用物資的日本就只能不戰而降了。

為了獲取資源繼續支撐它的侵略行動,日本的選擇有兩個:北上或者南進,也就是對蘇作戰還是對美作戰的問題。

諾門坎一役,日本關東軍第23師團徹底被蘇軍的機械化戰爭徹底打服了。陸軍失去北上的勇氣後,日本帝國就只剩下南進這一條路。而南下必然會觸動英美的利益,美日之戰將不可避免。

對於同美國交戰,山本五十六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如果戰爭能在一年或一年半內結束,那麼日本有希望取勝,超過這個時間,日本將必敗無疑。後來的事實證明,他的判斷是相當靠譜的。

既然日美必有一戰,那麼日本唯一正確的選擇就是先發制人、速戰速決。如果能在戰爭的初期重創美軍,就有可能迫使對方簽訂城下之盟、早早結束戰爭。或者至少為日本進攻荷屬東印度的資源產地贏得幾個月的時間。

要達到這個目的,沒有比偷襲珍珠更好的選擇了

珍珠港位於美國夏威夷州瓦胡島南岸,因水域內曾盛產珍珠而得名。首府檀香山西郊10公里處,是美國海、空軍的主要基地之一,美軍太平洋艦隊司令部就駐紮在這裡。更為重要的是,1940年5月,美國總統羅斯福命令結束年度例行演習的太平洋艦隊留駐珍珠港,以威懾日本。如果偷襲珍珠港得手,等於摧毀了整個太平洋艦隊,美國海軍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將無法對日本形成威脅。

但這又是一次相當瘋狂的賭博行動。因為珍珠港距離日本在南千島群島的海軍基地,有3500海里一個龐大的艦隊長途奔襲而不被發現是令人難以置信的。所以很多人都反對山本五十六的這個計劃。

面對質疑,山本五十六的回答非常簡單,如果偷襲不能成功,這個仗也就不用打了(指整個日美戰爭)。

“如果日本有天佑,夏威夷作戰肯定成功,如果中途失敗,也就是說沒有了天佑這一條,放棄整個作戰就行了”

最後,山本五十六以辭職要挾日本內閣,迫使他們同意了自己這個大膽而瘋狂的計劃。

1941年12月7日凌晨,戰鬥正式打響。

第一波攻擊,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第一隊人馬發回“虎、虎、虎”的訊號,表示奇襲成功。隨後,第二波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整場襲擊戰持續了90分鐘。此戰日本海軍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而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美軍太平洋艦隊幾乎毀於一旦。可惜,只是幾乎,成為漏網之魚的,是美軍的航空母艦。

當時美軍太平洋艦隊共有3艘航母,襲擊發生時“薩拉託加”號正在本土船廠進行維修;“列克星頓”號正運載飛機前往中途島;“企業”號正在哈爾西率領下向威克島輸送海軍陸戰隊航空兵和他們的飛機。正是這幾艘漏網的航母讓日本的偷襲行動打了折扣。

美國海軍能在半年之內重新崛起,在1942年6月4日展開的中途島戰役中擊敗日本,與太平洋艦隊的航空母艦僥倖躲過了打擊有很大的關係。

有意思的是,日本偷襲珍珠港還意外地催生了世界海戰思想的革命。

在珍珠港事件以後,痛定思痛的美國人擯棄了"戰列艦至上論",將航母作為艦隊編組的核心。而日軍並沒未徹底擺脫戰列艦制勝理論的束縛。在中途島作戰方案中,山本五十六把航母放在第一線,充當前鋒和誘餌,為戰列艦決戰創造條件。雙方戰略思想的不同,歷來被軍事專家視為決定中途島戰役勝負的關鍵。中途島之戰後,世界海戰正式進入了航母時代。

日本軍國主義者窮兵黷武,在亞洲範圍內四面出擊,而它的國力不足以支撐其野心,失敗有其必然性。這裡面中國抗戰居功至偉,英勇的中國軍隊和人民將日本拖入了持久戰的泥潭而無力自拔。但實事求是地講,二戰中盟軍的勝利,美國在珍珠港事件以後加入戰團才是最具決定性的因素。不過,應該看到,隨著日本的逐步擴張,美國參戰只是遲早的事情,無法避免。因此日本先發制人的偷襲珍珠港無疑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也是唯一可能取得最終勝利的戰略選擇。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歷史人物的傑出與否取決於他是否成功?以成敗論英雄其實是無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