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皇帝”制度是指中國古代社會以皇帝為中心,實行皇權至上和皇權專制的政治制度。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創立,經過歷代王朝的不斷髮展、強化,直至1912年愛新覺羅·溥儀的退位而廢除,前後歷時2132年,共494位皇帝。

“皇帝”這一稱號淵源於上古傳說中的三皇五帝。秦王嬴政初並天下後,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王的稱號不足以顯示自己的權勢和地位。因此,他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稱合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號,自稱“始皇帝”,從此,“皇帝”成為中國古代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經過2000多年的不斷髮展,形成為一套內容廣泛,目的明確,旨在維護皇帝權威,保證皇權行使的完整制度。其特點也是十分明顯。主要有三個:皇位世襲、皇帝獨尊和皇權至上。怎麼理解呢?“朕為始皇帝,後世以計數,二世三世至於萬世,傳之無窮。”體現的是皇位世襲;“天子獨以印稱璽,又獨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為制,令為詔,天子自稱曰:‘朕’”則體現了皇帝獨尊的特點;“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於上”體現的是皇權至上。

那為什麼把皇帝稱為“陛下”呢?“陛下”本來是指宮殿的臺階,又特指皇帝座前的臺階。皇帝臨朝時,“陛下”的兩側要有近臣執兵刃站列,以防不測和顯示威風。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對皇帝說話,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衛者轉達,以示皇權的崇高。“陛下”這一稱呼《韓非子》已有之。司馬遷《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今陛下興義兵,誅殘賊,平定天下,海內為郡縣,法令由一統,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後來,就用“陛下”作為對皇帝的尊稱,表示雖然是在對皇帝說話,但禮儀上不能有失尊卑。

21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趨炎附勢,功過評說——鄂爾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