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寧:“如果你們不簽字接受這些條件,那麼三個星期之後你們就得在蘇維埃政權的死刑判決書上簽字。”
一、決定歷史的有時候就是幾個關鍵人物
列寧: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蘇維埃政府主席。
布哈林:1888年10月9日-1938年3月14日,共產國際執行委員會主席團委員,《真理報》主編。1938年3月14日,在“大清洗”中布哈林被秘密槍決,1988年恢復名譽。
托洛茨基:1879年11月7日-1940年8月20日,1917年11月-1918年3月任外交人民委員、1918年3月-1925年1月陸海軍人民委員、蘇聯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917年-1927年俄共/聯共(布)中央委員,1919年-1926年俄共/聯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員等職。1940年8月在墨西哥遭暗殺。
二、山雨欲來風滿樓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勝利之後,由於原來俄國屬於協約國一方而與同盟國處於交戰狀態,為了退出戰爭,新成立不久的蘇俄政府與德國進行談判。同年12月3日,談判拉開帷幕,德國提出的條件是:
①把波蘭、立陶宛、愛沙尼亞的區域性和拉脫維亞、白俄羅斯的全部割讓給德國;②蘇俄賠款30億盧布。
訊息傳來,布林什維克黨內炸開了鍋,或戰或和,舉棋不定,分成三個陣營:①列寧為首,季維諾也夫、索柯里尼柯夫、斯大林、阿爾喬姆、斯塔索娃、斯維爾德洛夫呼應,主張接受德國的條件,簽訂和約,放棄部分利益,為新生政權爭得喘息機會;②布哈林為首,布勃諾夫、烏里茨基、洛莫夫呼應,反對簽訂和約,主張繼續作戰,絕不簽訂城下之盟,哪怕流盡最後一滴血;③托洛茨基為首,克列斯廷斯基、捷爾任斯基、越飛呼應,主張停戰,復員軍隊,但不與德國簽約,從此以後,“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不戰也不和。這也是大多數老百姓的願望。
黨內爭論不休,那麼就開大會解決。1918年1月2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和地方負責人會議。贊成布哈林主張繼續戰鬥的成為主流,贊成托洛茨基主張和列寧主張的不佔多數。這一點,和中國一樣,主戰派往往就被認為是愛國的,主和的就被認為是賣國賊。
同年1月24日,蘇俄政府召開中央會議,列寧的簽約主張仍然沒有被多數所接受。結果,德國等不及了,想玩緩兵之計,那就狠狠揍你,決定對蘇俄施加壓力,採取了大規模軍事行動。2月18日,兵臨城下,蘇俄中央委員會舉行了的緊急會議。會上列寧的主張再次被否決。無奈的列寧也是急了眼,以辭職為威脅。隨後,中央又連夜開會,列寧取得托洛茨基支援,會議最終通過了列寧的提案。蘇俄政府馬上通知德國,不要打了,我們同意簽約。
但是,為了謀取談判主動權,德國沒有停止進攻,而是變本加厲,加大了籌碼,於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條件。早知今日何必當初,蘇俄黨中央又召開緊急會議,經過單獨爭論,會議支援列寧意見,簽約獲得透過。3月3日,佈列斯特和約正式簽訂。
三、兵臨城下無奈簽約
1918年3月3日,蘇俄被迫在和約上簽字。同年3月27日,又在柏林簽訂蘇德間三個附加條約,規定蘇俄以各種形式賠款60億馬克。
和約主要內容有:
①締約雙方宣佈停戰。
②俄國放棄對波蘭、立陶宛、庫爾蘭、利夫蘭和愛斯特蘭的管轄與主權。
④俄國承認烏克蘭、芬蘭獨立,立即從芬蘭、烏克蘭和奧蘭群島撤軍,保證同烏克蘭立即簽訂和約並承認烏克蘭同德、奧、保、土之間的和約。
⑤俄國付給德國60億馬克的戰爭賠款。
⑥德國承諾不干涉蘇俄內政,不從芬蘭方面進攻俄國。
蘇俄被割去了近100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失去芬蘭、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烏克蘭和南俄,同時將失去4000多萬、三分之一的人口。8月27日又在柏林簽訂了佈列斯特和約附加條約。
四、蘇俄運氣爆棚,“瞎子拾了個馬鐙”
對德國而言,實實在在的好處是騰出力量,將東線兵力西調,放手一搏,全力對付英法美。至於條約中領土和金錢的好處,由於德國幾個月後戰敗,條約隨後廢除,什麼也沒有撈到,金錢與領土,成了水中月、鏡中花,反倒是因為《凡爾賽和約》失去了很多。
對蘇俄而言,把國家從帝國主義戰爭中解脫出來,可以集中力量搞建設、建立軍隊、穩定新生政權。至於條約失去的土地和金錢,由於德國戰敗而出人意料的得以保全。蘇俄人真是撿了一個大便宜,假如德國一戰勝利,割地賠款的《佈列斯特和約》之於蘇俄的危害甚至要大於《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危害。
只能說,歷史沒有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