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無論你罵劉邦“流氓皇帝”也好,“無賴皇帝”也罷,你卻不能不承認,作為一個開國皇帝,他還是很有政治眼光的。
劉邦有八個兒子:長子劉肥、次子劉盈,以下依次為劉如意、劉恆、劉恢、劉友、劉長、劉建。劉肥雖然是老大,然而自西周以來的宗法制度嚴格規定,儲君之位必須由嫡長子繼承,即首先是立嫡,其次才是立長。所謂立嫡,就是立正妻之子為繼承人。劉邦明媒正娶的正妻是呂雉,即後來的呂皇后、呂太后。她生有一兒一女,女兒是魯元公主,兒子就是後來的孝惠帝劉盈。而長子劉肥的母親曹夫人是誰?她是“高祖微時外婦也”,即當漢高祖劉邦還是個普通老百姓時,她是劉邦的情婦,連小妾、“如夫人”也不是。不過對於這個長子,劉邦還是關愛有加的,正式稱帝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1年,就封他為齊王,齊國的70餘座城池都成了他的封地,老百姓凡是說齊語的都歸這位齊王爺劉肥管轄,一點也沒有虧待他。次子劉盈既然是嫡子,他生於公元前210年,5歲時,父親劉邦被項羽封為漢王,第二年,劉邦就將這6歲的嫡子立為太子。這是符合自古以來的“先王之制”的,本來什麼問題也沒有。
劉盈(前210年-前188年9月26日)
可是,偏偏劉邦並不喜愛這個兒子,為什麼,就是因為他“仁弱”——仁慈而又懦弱也。劉邦深知,做皇帝必須心狠手辣,處事果斷,一個仁慈而又懦弱的人怎能做皇帝呢?在這一點上,劉邦自己就很出色。遙想當年,劉邦與項羽爭奪天下卻又屢吃敗仗。一次敗逃途中遇到了呂后生的一兒一女——即劉盈與後來的魯元公主,便將他們載於車上。可是不久追兵逼近,車因過載而速度減慢,劉邦情急之中幾次將這兄妹倆踢下車去,劉邦的大將、趕車的夏侯嬰卻急忙停車又將他倆抱上車來。劉邦又急又怒,十多次拔劍要殺夏侯嬰,夏侯嬰機智地繞樹躲避,大概是一邊躲避還一邊勸說吧。由於追兵在後,不能再多耽擱,而夏侯嬰的駕駛技術又十分高超,劉邦終於依了他,最終大家都脫了險。而劉邦的其餘家屬呢,包括父親劉太公、妻子呂雉,長子劉肥等,都成了項羽的俘虜。劉邦的生母劉媼已逝,據後人考證,家屬中還有個生了劉邦之弟劉交的繼母。後來兩軍對陣,項羽架起大鍋,煮滿開水,威脅道:“劉邦,你小子再不投降,我就將你的老子扔進鍋裡煮了!”劉邦卻道:“我與你項羽都在楚懷王手下當差,並且約為兄弟,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定要煮自己的老子,請你分給我一杯羹。”當然,項羽在別人的勸說下最終沒有烹煮劉太公,倘若烹了煮了,則絕不會只烹煮一人,其陷在楚營的父母妻兒一個也逃不脫。看看,劉邦是何等地豪邁:自己的這條命,是與自己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緊密地聯絡在一起的。因此,與自己的這條無比重要的性命相比,什麼妻子兒女,連老父老母的性命都不值一提了,必要時都可以毫不吝惜地犧牲掉了。倘若你“仁”而又“弱”,如何能夠取得成功?如何奪得那萬人垂涎的皇帝寶座?
那麼,劉邦究竟屬意於誰呢?是被封為趙王的三兒子劉如意,他認為“如意類我”。其實,還有更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特別寵愛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呂雉是劉邦貧賤時的妻子,而戚夫人則是劉邦做了漢王后娶的。呂雉畢竟年紀大了,即使年輕時長得不錯,也已人老珠黃,況且經常留在豐沛老家,很少見到丈夫,與丈夫的關係也越來越疏遠;而戚夫人則時時陪伴在劉邦身邊,細心服侍,百般體貼,與劉邦的感情也越來越深。戚夫人當然希望自己的兒子能夠被立為太子,特別是公元前198年,如意被封為趙王以後,戚夫人更是經常抱著如意,日夜在劉邦面前啼哭,希望如意能夠取代劉盈。劉邦雖然也有這個意思,雖然遭到眾大臣的堅決反對,可是仍然不死心,說:“我終究不能讓不肖子居於愛子之上!”而呂雉呢,眼看著兒子的太子地位岌岌可危,也急壞了,就請大臣張良幫忙出主意,張良讓她設法請來人稱“商山四皓”的四位老人,請他們輔佐太子劉盈。這“商山四皓”是劉邦屢請不至的四個隱士,劉邦萬萬沒有料到,他們竟被自己的這個“不肖子”請來了。目送著四位80來歲、鬚眉皆白的老人緩步離去,劉邦悲傷地對戚夫人說:“太子有這四人輔佐,羽翼已成,難以撼動了。我死之後,呂后就會成為你真正的主人了!”戚夫人忍不住又哭泣起來,劉邦也只能無奈地說:“來來來,你為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戚夫人含淚起舞,劉邦唱道:“天鵝高飛,振翅千里。羽翼已成,翱翔四海。翱翔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短箭,何處施用!”劉邦連唱幾遍,戚夫人則邊舞邊泣,淚下如雨。面對此情此景,即使是心如鐵石的劉邦,大概也會肝腸寸斷吧?這悲慘悽切的一幕,與6年前楚霸王在垓下泣別虞姬之時,背景雖有不同,情境何其相似!
(《高處不勝寒——皇帝與他的后妃兒女們》系列之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