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孫思邈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學家,人稱"藥王",著有《千金方》,生活在初唐時期,在他身上體現出很多神奇之處,堪稱活神仙。

孫思邈七歲就學,日誦千餘言。二十歲,就擅長談論諸子百家的學說,尤喜老莊,兼好佛經,貫通古今學術。洛陽總管孤獨信見到他說:"這是一個神童啊。只是遺憾他本領太大,到我這樣的小小州衙就難以施展作為。"

北周宣帝時期,孫思邈由於社會動盪,到太白山隱居。由於治病救人,名聲日隆。隋文帝當初輔佐北周朝政,讓他出來做官,他推說有病。對親近的人說:"五十年後,就有聖人出現,到那時我幫助他救助世人。"果然,五十年後李世民登基。

唐高祖、唐太宗和唐高宗都非常景仰孫思邈,讓他出仕,都被他婉言謝絕了。他淡泊名利,不慕高官厚祿,不羨榮華富貴。

由於年輕時他曾患病,無比痛苦,為了治療也傾盡了家財。加之當時人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理念,人們把醫術看成末流小技。學醫之人很少,患病的又很多,無法解除病痛。於是他以歷代名醫為楷模,決心做"蒼生大醫"。他廣泛學習古代的醫學經典,同時向醫道中人虛心請教,切磋技藝,終成一代名醫。

在醫學實踐中,孫思邈發現了夜盲症、腳氣病、大脖子病等疾病,併發明瞭治療方法,也找到了治療緩解霍亂、糖尿病的有效方法,又發明了導尿術,對針灸學、婦科學、兒科學、養生學等都有自己的開創性貢獻。

作為醫生,他把"精""誠"二字奉為自己的座右銘,即醫術精湛,醫德摯誠,而精誠所至,金石為開,他救活了無數的重症患者,被稱為"起死回生的活神仙"。

他認真總結古代的醫藥學,並結合自己的從醫經驗,編輯了被譽為中國古代最早的臨床醫學百科全書的《千金方》。他認為人的生命貴於千金,救人一命比獲得千金更重要,故命名。

唐初著名的文人盧照鄰、宋令文等都把他當老師來侍奉。一代名臣魏徵等人編修齊、梁、陳、周、隋五代史,恐有遺漏,多次向他諮詢請教,他有如目睹,以口傳授。"初唐四傑"的盧照鄰對他無比崇拜,曾請教他名醫的治病方法,孫思邈回答:"善言天者,必質之於人;善言人者,亦本之於天。天有四時五行……人有四支(肢)五藏(髒)……"可以看出他的醫學思想已經上升到"天人合一"的哲學高度,探究人道要透過天道,考察天道明白人道,真是神仙的境界。

不僅如此,孫思邈還將醫病與理政互參。他說:"良醫導之以藥石,救之以針劑,聖人和之以至德,輔之以人事,故形體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災。"又說:"膽欲大而心欲小,智欲圓而行欲方。"這些閃耀著樸素辯證法光芒的思想睿智通達,燭照古今。

孫思邈至德至功至達,為他贏得了高壽。他鶴髮童顏,仙風道骨。詢問他的鄉里人,都說他活了幾百歲,可能誇張,但一定不止百歲。臨終前,他遺令薄葬,不藏冥器,祭祀無牲牢。去世一個多月,臉色容貌不改,把遺體抬入棺木,輕得好像抬著空衣,人們感到十分神奇。

我想他已經躋身仙界了,把事蹟、著作和功德永遠留在了人間,高山仰止,千古流芳。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明朝因何而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