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大明帝國東北邊陲有一座叫做葉赫城的城市,此時正在激烈的戰鬥中,一代梟雄努爾哈赤帶領建州女真精銳猛攻葉赫。這座以部落命名的城市規模非常小,跟大明帝國京師相比就如同螢火與皓月那般不可比量。然而這場攻城戰打得很激烈,守城一方動用了擂木、弓箭甚至還出動了火器來進行頑抗的抵抗,迫使進攻的建州部只能冒著矢石耗費大量功夫將城牆掘開,這才成功攻入城池。
葉赫城的城主叫做布揚古,戰敗後他依舊桀驁不馴,拒絕向努爾哈赤行跪拜禮俯首稱臣,被努爾哈赤命人縊死,臨死前布揚古狠狠地望著努爾哈赤的大喊仰天怒吼:“我葉赫子孫哪怕只剩下一個女娃娃,也要將你們建州傾覆!”
一個詛咒就此立下。
慈禧,大清的掘墓人?293年後辛亥革命的槍聲中,統治中國276年的清朝轟然倒下,末代皇帝溥儀只能幽居深宮,有人說清朝的滅亡不在溥儀,而在溥儀之前掌國半個世紀的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出身葉赫拉那氏,人們驚呼:“布揚古的詛咒終於成真!葉赫的女子真的傾覆了清朝!”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布揚古的詛咒這個記載源自清末曾經擔任光緒皇帝起居注官19年的進士惲毓鼎所寫的《崇陵傳信錄》,這位可以說絕對是清末一代娛記之首,“週一見”的發明者。他憑一己之力爆了無數個大瓜,布揚古詛咒只是其中之一。
之外還有光緒皇帝的死,光緒絕對是非正常死亡,幕後黑手就是第二天跟著歸西的慈禧太后。
如果說這個梗算是爛大街人人皆知的,那還有一個大瓜,也是惲毓鼎這位給爆出來的。
那就是同治皇帝之死也和慈禧有關!這位說道,是重病中的同治帝親眼看到自己的皇后在自己的眼前被慈禧太后虐打,一時之間“驚懼而亡”。
是不是感覺很眼熟?沒錯,這就是《一代妖后》裡面同治駕崩的劇情。
兩朝帝王之死在其筆下都能寫出番外,這位要長壽幾十年估計能寫出一個“帝王之死”系列。
估計那時候就沒二月河大神什麼事了。
都說史筆如鐵,作為起居注官的惲毓鼎想必一定是有著史家的職業素養,說的話是可信的。
然而……
這位不但是個大貪官,打著在皇帝身邊隨扈的招牌到處賣訊息情報發了大財,而且還是個服食鴉片的癮君子,開創為吸鴉片而辭去翰林院官職的先河。
且不論慈禧太后所作所為是否稱得上是大清的“掘墓人”,單看惲毓鼎生平,可想而知其筆下所著的客觀性和可靠性是要大大地打個問號的。
葉赫滅亡的必然時間回到200多年前的明末,葉赫和努爾哈赤之間的戰爭乃至隨後的滅亡,可以說完全是歷史發展的結果。
明代以來女真分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大部,明朝官方認為海西女真乃是完顏部落的後代,其族人漢化程度較高,以耕作為生,依山水築城而定居。
如果說大明在北方還要警惕蒙古各族的覬覦而小心戒備,那在東北明軍可謂一家獨大,葉赫部落依附明朝逐漸興旺,萬曆初年葉赫的兩個貝勒在葉赫河的東邊修建了兩座城,人稱葉赫雙城。十五年後,葉赫部發展成為海西女真最大的部落國家。
此時的努爾哈赤還雖然沒有建立後金,但已經一統建州,海西女真便成了橫在他面前的眼中釘。
海西女真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它是明朝遼東重鎮開原的屏障,往西就是蒙古各部,東南虎視著努爾哈赤的建州,一旦努爾哈赤有異動,葉赫就能從旁與明軍一道夾擊之,所以葉赫的存在起到了阻斷建州和蒙古,並且在側翼保護大明的作用。
據說葉赫和建州自古就有仇,到了努爾哈赤統一建州,要擴張勢力,勢必和海西的老大葉赫其衝突,雙方都知道戰爭在所難免,在努爾哈赤伐明的“七大恨“其中有四條明確和葉赫有關。
也不知道你是伐明還是伐葉赫了。
努爾哈赤整整花費了20多年,才終於統一了整個海西女真,在這之中其實雙方早就在常年的戰鬥中打出了真火,特別是1619年的薩爾滸之戰中葉赫部也派出了援軍站在大明一方,讓努爾哈赤大怒,於是挾得勝精兵前來圍攻。
《清史稿》:太祖惎葉赫……大舉伐之。
最終葉赫陷落,這才有了本文開端布揚古臨死前的詛咒。
葉赫後代:共享富貴按說努爾哈赤這麼恨葉赫,佔領之後葉赫的部民大約不妙。然而據《清史稿》中的描述,哪怕是城破之日,努爾哈赤也沒有下令屠殺,反而命令約束士兵“執幟約軍士毋妄殺“。
事實上努爾哈赤其實根本就不會虐待葉赫部,因為葉赫和建州說到底其實還是親戚,還不是一般的親戚。
努爾哈赤的福晉,後來的清太宗皇太極的母親孟古哲哲,便是葉赫部的公主。不但如此,連努爾哈赤的大福晉,多爾袞的生母阿巴亥大妃,也是出身海西女真的烏拉部。
實際上葉赫部各支貴族在清代過得都很不錯。
布揚古死後,他的弟弟布林杭武被封三等男,這一支雖不至於大富大貴,但好歹也成了正兒八經的滿洲貴族流傳了下來。
前文提到葉赫有雙城,另一城的城主金臺石同樣面對努爾哈赤的圍攻歷戰不降,最後和布揚古一樣被縊死,但他這一支後來可說是完全融入了滿洲,金臺石雖死,但他的孫子明珠在康熙朝成了一代重臣,明珠的長子就是大名鼎鼎的清代詞人納蘭性德,“人生若只如初見”的那位。
其它幾支葉赫氏的後裔在清朝初年同樣混的不錯,後來與鰲拜同為輔政大臣的蘇哈薩哈同樣是葉赫出身。
而慈禧太后祖上那一支葉赫氏,世居於蘇萬(今天長春市東南),與葉赫城幾個家族並不同支,而且在葉赫滅亡之前就已經舉家歸附努爾哈赤,一直跟隨著清朝開國兩代帝王征戰,為世襲一等男。由此可見慈禧家祖上壓根就和建州沒什麼深仇大怨,反而在某種程度上說慈禧這一支算得上半個“從龍之臣“,因此所謂的”葉赫女子滅亡大清“只不過是野史的臆測而已。歷史學家朱家溍就評論道惲毓鼎的說法完全是在野史上“加以渲染”創造出來的“想當然”。
結語歷史是客觀的,是一切因素相互作用的後果。時間來到了20世紀,世界進入到一個激盪的大時代,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帝國主義的階段,列強間互相為了爭奪勢力範圍而相互角力。偏處東瀛一隅的島國日本透過明治維新成功邁入了資本主義的階段,更透過甲午、日俄兩次戰爭一躍成為世界列強之一。相比之下,清王朝前有洋務運動的破產,後有戊戌變法的失敗,足以向世人證明,自上而下的改革運動在中國已經失敗,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這才接過了歷史的接力棒,推翻清王朝,創造共和,這跟葉赫的詛咒真沒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