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朱儁計賺韓忠話說東漢靈帝光和七年,右中郎將朱儁與皇甫嵩等協力拼殺,平了潁川黃巾軍的叛亂,朝廷又派朱儁到南陽平趙弘叛亂,朱儁與南陽太守秦頡、荊州太守徐璆共一萬八千人,圍攻趙弘於宛城,勢均力敵,兩個多月久攻不下。

朝中有好事大臣指責朱儁耗費國帑,荼靡彈藥,欲治朱儁的瀆職罪,司空張溫說:臨陣換將,是兵家大忌,寬限時日,限期破賊,否則再治罪不遲。

朝廷採用張溫的建議,朱儁立下軍令狀,保證定期殲賊,時間不長趙弘領兵劫營,被漢軍打了個落花流水,命也丟在城外;餘眾逃回城裡又推出韓忠做首領,朱儁經情報得知宛城城中還有一萬叛軍,強攻難以取勝,於是把宛城圍起來再說住。

四角特築土山高出宛城丈餘,不時觀察城內動靜,一日朱儁登高俯視宛城,看著韓忠猶如桶中的老鼠來回亂竄,如何才能逮住他呢?眉頭一皺計上心頭,“聲東擊西”?對!“聲東擊西”!

朱儁命手下擂鼓發兵,明攻宛城西南寨牆,叛將韓忠果然聽話,土山上看得明白,韓忠重兵湧向西南城牆,重點防禦;朱儁悄悄率領親兵五千人架梯攻東北城牆,重兵去守西南城牆,東北城牆防備自然空虛,很快被攻破,韓忠聽說東北城牆失陷,趕緊退保內城,看著周圍黑森森的旌旗,亮閃閃的刀槍,韓忠看大勢已去,派人向朱儁投降,手下將領都同意接受韓忠投降,朱儁說不能接受,原因是:兵者詭道也,要因應形勢變化而變化,不能死搬硬套,現在韓忠投降是形勢所迫,以後形勢好轉他還會叛變,不如除惡務盡,不留後患,一勞永逸。

隨之打發來使,回去稟報韓忠:犯謀反罪死路一條。

餘眾看生路堵死,準備和漢軍決一死戰,由此漢、叛兩軍又成對峙局面,朱儁再登土山冥思破敵良策,對司馬張超說:韓忠外城被圍,內城糧草有限,投降又投不成,外逃也逃不出去,只有死戰一條路,雖然我們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但又回到了原點,一人不怕死十人不敢動,何況內城近萬人呢?我想用圍三闕一之計,故意放鬆一城門,讓他們有逃生希望,放他們出城,由此由抗戰到底變為無心戀戰,警惕性差,我們在野外很容易把他們消滅。

張超聽了很是贊成,下令撤圍,嗅到漢軍撤退的訊息,不知是計的韓忠命令兵士傾城追擊,在離城十里許,朱儁命令漢軍一面反擊,另派精兵抄了叛軍回城的退路,韓忠正在廝殺忽然看見身後亮出漢軍的旗幟,才知中了朱儁“圍三闕一”之計,急忙拍馬回城,但為時已晚,漢軍前後掩殺,叛軍如鑽進風箱裡的老鼠兩頭受氣,很快支撐不住,落荒而逃,但看遍地都是叛軍屍體,大半潰散。

韓忠腿長跑得快,帶領百餘騎逃到數十里外準備休息,漫山遍野的官軍又圍了上來,韓忠插翅難逃,又派人說投降,朱儁此次准許韓忠投降,但須獻俘朝廷,牽之宛城下,被南陽太守秦頡手起劍落,殺於馬下,餘眾怕被殺頭,又推孫夏為頭目,盤踞在宛地,負隅頑抗。

孫夏等穩住腳步後,又想奪回宛城,朱儁得知訊息後趁孫夏地位未穩之際,急追孫夏,孫夏又逃至西鄂城南精山中,朱儁跟蹤追擊,在山中搜捕餘眾一萬餘人,盡皆梟首,時蕩平宛城。

朱儁知恥而後勇,精於謀略,計中計,套中套,以消耗有生力量為原則,在同一個宛城,先是“聲東擊西”後是“圍三闕一”,耍的韓忠目瞪口呆,乖乖就範,最後魂兮西去!

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優秀的指揮員不能墨守成規,要與時俱進,知彼知己,把握大局,因地制宜做出克敵制勝的萬全之策,非如此不能立於不敗之地;戰場如職場,這何嘗不是一個道理?

14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南宋中興十三戰之仙人關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