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這兩天斷更了,因為在寫中國哲學歷史,寫了兩天失敗了,這個主題要寫生動太難了.....

還是先寫下權謀和鬥爭.....

1部分:太子,是皇帝最大的敵人!

2部分:李世民開了個壞頭,從此皇族最怕家裡人。

3部分:為什麼要設定節度使,是節度使導致的安史之亂嗎?

4部分:李隆基的權術核心;

5部分:精妙的制衡,終於出現了漏洞;

6部分:你看看,我說了他要造反,現在還敢不相信我?

皇帝是所有職業中風險最高的,中國曆代皇帝中,非正常死亡率為44.5%,都接近一半了,做這個工作比前線廝殺的戰士還危險。

所以,多數情況下,做皇帝,都在高度緊張狀態中。

但是,比皇帝更危險的是太子。

因為所有的皇帝,天天擔心的就是人還沒死,權沒了

皇帝的這種心態很正常,別說皇帝,做個州長,被前呼後擁,一旦退休了就門庭冷落,很多人都接受不了,一夜之間老了10歲.....

所以皇帝最忌憚的就是太子,而太子最怕的就是皇帝對自己有疑心;

皇帝只是風險高,而太子這個職業,才是最苦逼的。

做太子,一怕被皇帝猜忌,二怕皇兄們要自己的命搶太子的位置;

而且太子怎麼做都不行,要讓皇帝滿意和放心幾乎是沒有可能性。

不鞏固自己的權力,每天遊山玩水酒池肉林不問政事,就會被皇帝斥責根本沒有接班人的樣子,不似人君,於是被老皇帝廢掉了,二弟當了太子,二弟登基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幹掉曾經有影響力的舊太子以絕後患;

那如果鞏固自己的權力,積極參與政治國事,甚至還跑到邊關去慰問將士?老皇帝說你想幹嘛,老子還沒死你就急著拉幫結派想架空老子?等你羽翼豐滿是不是要搞政變?一道聖旨下來,要麼拖出去砍了,要麼被幽禁起來當高階囚徒;

不想當將軍計程車兵不是好士兵,想當皇帝的太子是嫌自己活膩味了....

如履薄冰,小心做人,但旁邊一堆人給你挖坑,不是想推你到懸崖就是讓你趟地雷陣,老皇帝御駕親征打突厥,前腳剛走,後腳一道道報告上去了,10個報告8個說你在收買人心想造反;

早請示晚彙報,老皇帝說你屁用沒有,不敢擔責任。

勇敢承擔責任,那死得更慘......

太子這個工作,還不能不幹,不幹吧,就是讓二弟幹,二弟以後大機率要收拾你;

你積極表現吧,二弟和你爹都要收拾你。

但你是皇帝,你也要收拾太子啊,你才38歲,太子都20了,你看著每天盯著你位子的壯年小子,你怕不怕。

你50歲,正當壯年,太子都32歲了,太子要追求進步每次上朝積極發表意見,連宰相都唯他是從,你怕不怕?

要知道這裡可沒啥父子之情,皇帝才沒有每天輔導太子做家庭作業?更不會接送太子上學下課?

所以胤禵對康熙說:我東也不是,西也不是,你到底想讓我怎樣,我還不如死了算了。

所以你看太子最近鬱鬱寡歡,不禁心中一陣怒火:最近朕怎麼對你不好了,憑啥不高興,是不是就盼著老子死了早點搶老子的位子?

當然,老皇帝也可以父慈子孝,但兒子不幹啊。

好比如野史裡面流傳的故事,康熙的太子找高人算命,算出來康熙可以活100歲,自己當太子要當到80歲,太子勃然大怒:自己眼看都50歲了還是太子,老東西你怎麼還不死。

太子每天和大臣們交頭接耳,夜夜到一起把酒言歡;

邊疆守將回京城回報工作,太子給他送了五萬兩銀子;

太子府中出了祥瑞;

聽說太子下班了回家就穿龍袍;

......

擱誰當皇帝能不怕?

歷史上除了朱元璋和朱標,雍正和乾隆,皇帝家沒幾個能搞好父子關係的。

公元626年,李世民在玄武門斬殺李建成和李元吉,隨後李世民霸佔弟媳,將李建成的家眷切瓜砍菜一樣的殺了個乾淨,不給李淵留一點念想。

李世民順利登基,開啟貞觀之治,成就中華歷史上的不世偉業。

但玄武門之變從此給大唐留下了壞榜樣,此後皇族之間猜忌不斷,皇帝皇子們有樣學樣,父子之間高度緊張。

李隆基,從小就是搞權謀出身的,也是靠搞權謀成長的,當然,這不怪他,大唐的政治風氣就這樣,或者說在君主專制制度下沒的選擇。

從兒童時期就被武則天幽靜,在刀鋒上成長,稍有不慎就萬劫不復,李唐宗室幾乎被連根拔起,生母被迫害致死,身邊的隨從動不動就被來俊臣等酷吏叫過去酷刑審訊,自己動不動就被誣告有「異謀」。

自己還未成年,就經歷了神龍政變,親眼看到你死我活的宮廷政治鬥爭比我們看的宮鬥劇還多,

710年,李隆基發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與上官婉兒,之後奮鬥不已好不容易從太子到皇帝,位置還沒坐穩,就被自己的姑母算計,李隆基又發動先天政變,處死了太平公主,才算是大權在握,坐穩了皇位。

所以對於李隆基來說,根本不會有什麼家人,因為從小到大,要弄死自己的全部都是「家裡人」,他對別人可能還會網開一面,對自己的親人,一旦有猜忌,李隆基必然會下死手。

公元737年,李隆基的次子,31歲的太子李瑛和鄂王李瑤和光王李琚被李隆基的老婆武惠妃召喚入宮,說是要緝拿宮中的盜賊,結果武惠妃又反咬一口,構陷說他們是帶兵殺入宮中謀反。

這個計謀根本不算高明,但是52歲的李隆基毫不遲疑,一點也沒手軟,就處死了自己親生的三個兒子。

對於李隆基來說,但凡這樣的事情,他只有一個原則: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

防火防盜防太子,越是和自己親近的人,李隆基越怕。

太子,就是最危險的敵人。

李瑛被殺了之後,李亨做了太子,真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做啥都要被猜忌,稍微和大臣多說一句話,就要被李隆基懷疑是不是要結黨,關在家裡面不出來閉門謝客就被懷疑是不是要陰謀造反,見父皇多了就被懷疑是不是要藉機奪權。

公元746年,李亨上街散心,不巧碰到了小舅子韋堅,一時間多說了兩句話,但是太不幸了,就在幾天前,隴右節度使皇甫惟明回長安彙報工作,對李隆基說:韋堅是個好同志。

不得了了,就這個屁大的事情,馬上就有人指控說太子想謀反,勾結邊關將領。

李隆基雷霆大怒,下令嚴查,太子李亨心膽俱裂,又驚又怕,為了撇清關係,馬上和老婆離婚。

這樣的事情多得數不清,簡直是太子的日常生活,如果李隆基要廢掉太子,對於長安城來說,絕對不是什麼新聞。

所以李隆基喜歡什麼呢,安祿山說:臣只知道陛下,不知道太子。

李隆基聽了龍顏大悅,比喝了蜜還甜,這才是我大唐的忠臣,其它和太子交好的大臣,你們想幹嘛,是不是等著我快點死了你們有擁立之功?朕看你們都不是好人。

李隆基最是猜忌太子,太子是怎麼想的呢,沒人會知道,但只要是個正常人,誰會喜歡過這樣朝不保夕的日子,誰不盼著李隆基早日駕崩?

做太子,不怕受委屈,最怕的是委屈受了,皇帝還沒做成,這才是都白瞎了!

李亨過的日子比犯人好不到哪裡去,每天被人監視,大氣都不敢出一口。

看著李亨的人,是宰相楊國忠,他就如是李隆基最忠誠的獵犬,每天在太子身邊蹭來蹭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要發現太子謀反的蛛絲馬跡,然後興沖沖的向主子報告。

天寶十五年,大唐盛世,誰也不曾想到會發生安史之亂,大唐從此開始走向了下坡路。

大唐為什麼要設定節度使?這個職務導致了大唐從盛而衰的轉折點嗎?

然而並不是,安史之亂本質上就是李隆基搞權利平衡搞砸了

到了李隆基的時代,設定節度使是大唐執行和管理國家的有效途徑。

在此之前,大唐沿用隋代的府兵制,府兵制其實就是民兵,比如全國有60萬的農民他們是不用向政府繳稅的,而他們的義務就是打仗的時候服兵役。

平時種田,戰時打仗。

但到了盛唐之時,府兵制玩不下去了,因為全國其實就是兩個戰區,一個在西北,一個在東北,大唐基本上是沿著這兩個地區在開疆拓土,內地幾乎沒有戰爭。

而這兩個地區所對抗的基本上都是遊牧民族,西北打到阿拉伯,東北打突厥,要打遊牧民族,民兵根本不行,上去就是送,需要的是比遊牧民族更強悍的精銳騎兵。

在這種情況下還搞府兵制就會一堆問題,導致西北和東北的民兵天天打仗,根本沒時間種田,而內地的民兵幾乎不需要打仗,也不用繳稅,只享受權利不承擔義務。

所以,民兵制被廢除了,開始搞募兵制,就是國家花錢僱傭職業士兵。

但是僱傭職業士兵問題馬上就來了,朝廷沒錢了.....

大唐不是盛世嗎?是的,很多盛世朝廷都沒錢,我在孤獨的皇帝,300年宿命中說過,土地兼併帶來的歷史規律中國古代幾千年都逃不脫,盛世之下,國弱民富,當然,這個富不是指人民,是指貴族。

人越多,國家越收不上稅......

而且僱傭職業士兵,最大的問題是,糧草運輸後勤補給這個事情超級難搞定,成本高到難以想象,要知道,到了李隆基時代,大唐的疆域無比的廣闊,達到了1237萬平方公里,遠超歷代,這就導致一個嚴重問題,如果要將江南的糧食運送到前線,運一噸糧食,運輸過程中人吃馬喂,要消耗20噸。

而大唐的時候,基本上老百姓繳稅還是繳納的實物稅,運輸成本極高,根據記錄,老百姓繳1匹絹的稅,實際上要被攤派至少2匹娟才能打平運輸的成本。

戰線過長,後勤補給的難題李隆基是搞不定的,最後,節度使這個崗位被髮明瞭出來,所謂節度使,就是當地的軍官自己想辦法搞稅收養活士兵,比如范陽軍區的總司令,以後不僅僅管軍事,財務和民生也一起管了,集軍、民、財三政於一身,基本上就可以說是當地的土皇帝了。

李隆基時代邊鎮十節擁兵49萬,而中央禁軍不過12萬人,典型的外重內輕,強枝弱幹。

而且,從大唐一開始,玩的是以夷制夷的那一套,邊防軍官,很多都是胡人,這樣,就會導致危險係數更大。

但是這些問題,我們能看到,承擔風險的李隆基能看不到嗎?

事實上,伴隨大唐的疆域不斷擴大,西北是沙漠,東北是苦寒之地,節度使制度是在當時的那個時代能夠想到的最好方法。而且,對於有著強大信心的大唐來說,讓胡人做行政長官,是沒有問題的,這是一個文化自信到可以碾壓周邊的時代,各民族對流光溢彩海納百川的大唐,都是心懷仰慕。

也就是安祿山狗膽包天去造反了。

雖然邊鎮兵力過大,但十鎮相互牽制,誰也不敢輕舉妄動,且在天寶年間,大唐對節度使的人事調動權是完全可以掌握的,很多節度使與丞相的職務可以隨時切換。

原因在哪裡呢?

李隆基玩了一輩子的權術,所有的人事都被他牢牢控制,極度的膨脹與自信,根據他的算計,安祿山是不可能造反的,所以烽煙四起,訊息傳到長安,李隆基居然眉開眼笑的對楊貴妃說愛妃他們又逗我玩,說安祿山造反了。

安史之亂爆發之前,李隆基已經70歲了,奮鬥了一輩子,到了享受的時候,早就已經失去了開拓創新的銳氣,沒有了先前的勵精圖治精神,也沒有改革時的節儉之風了。

所以,李隆基開始驕奢淫逸,揮霍無度。

每天玩命的花錢,否則人死了,錢攢了那麼多,都便宜了別人.....光對後宮的賞賜錢不計其數,戶部郎中為了投其所好,「歲貢額外錢百億萬,貯於內庫,以供宮中宴賜」,並且還告訴玄宗:「此皆不出於租庸調,無預經費」。

這個時候,李隆基就玩一件事情,搞權力制衡,穩定大唐的穩定局面,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要出現人還沒死,權沒了的局面,最防範的是太子。

搞權力平衡,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讓整個朝廷內鬥,就好比有些目光短淺的老闆,特別喜歡做一件事情,在公司內部挑撥離間。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財務部和銷售部恨不得打架,總經辦看誰都是賊,研發部和市場部天天搶功勞,製造部覺得采購部專門坑他們.....

這樣做的好處嘛,就是在一個公司裡,誰都不可信任,大家覺得只有老闆貼心,

所以有啥事大家都喜歡和老闆交流,任何資訊老闆都是最快掌握,採購部買個螺絲貴了一塊錢,馬上就有人給老闆告狀去了.......

當然,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別說皇帝了,就算是個縣官,都不可能完全不懂權謀,否則面臨的就是崇禎的問題,下面的人鐵板一塊,皇帝徹底成了孤家寡人,但是李隆基的問題是,光搞權謀去了

皇帝帶頭,大家有樣學樣,楊國忠之前,宰相是口腹蜜劍的李林甫,一邊和你攀交情,一邊桌子下面摸刀子,李林甫的最大特點就是嫉賢妒能,和誰都搞不好,誰有能力就排斥誰,而且往死里弄太子,結的仇遍佈天下,到了最後,整個朝野人人都想讓他去死。

李林甫也知道都想搞他,小心謹慎如履薄冰,每次出門都要由百餘人隨身護衛,並讓金吾衛士卒在前方數百步外進行清道淨街,公卿大臣都要回避。

回家了也不得安生,如臨大敵,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門複壁,而且用石頭砌地,牆中夾置木板,甚至一晚上要多次轉移住處,誰都搞不清楚他住在哪裡。

李林甫越這樣,李隆基越高興,因為他最怕的就是一團和氣

這不就是孤臣嗎?為了朕不惜得罪天下人,周邊的人越說李林甫壞話,李隆基對李林甫越信任。

當然,李林甫可不僅僅是一個小人,而是的確能力超群,簡直會讀心術,李林甫每次與安祿山交談,都能猜透他的心思並搶先說出,讓安祿山又驚又怕,大冬天的出一身汗。

安祿山返回范陽後,每次長安有人過來,他都會跑上去問:李林甫最近有談到我沒有?

聽到李林甫說自己好話就像吃了個蜜一樣高興。如果李林甫說讓自己老實一點,就會惶惶不可終日。

公元735年,李林甫得病死了,結果大唐馬上出了個問題,因為李林甫排擠人才太牛逼了,稍微有能力的人都被他搞走了,整個朝廷沒能用的人了,最終楊玉環的遠房哥哥楊國忠小人得志,入朝為相。

楊國忠和李林甫一樣,是「孤臣」,上臺後就到處得罪人,當然,天天收拾太子,這是日常工作,敢不收拾太子,自己就會被李隆基收拾。

李隆基喜歡大臣們做孤臣,讓整個朝廷相互牽制,文官和武將結仇,西北節度使和東北節度使不共戴天,這一套下面的臣子也是人精,不可能看不出來。

李林甫知道,安祿山當然也知道。

李隆基高度信任安祿山,就是因為安祿山除了他李隆基,誰都不認,安祿山看似粗野,拍馬屁的功夫在古代絕對排得上前列。

李隆基認為他懂安祿山,可安祿山才是真正最懂李隆基的人。

不說別的,從最底層的小販能爬到民政軍一把抓的節度使,還能懂9國語言,豈是泛泛之輩?

安祿山見了太子不行禮,說:我只知道皇上,不知道太子是個啥崗位。

後面又強力助攻補刀了一句:你說皇上死了就是太子當皇上?不,皇上怎麼可能死。

說完後一副痛徹心扉的模樣,比死了爹還難受,眼淚都被擠了出來。

李隆基一聽這話,心裡那個樂啊,那個爽啊,骨頭都輕了幾兩,人都年輕了20歲,估計當時如果把楊玉環送給安祿山他都捨得。

安祿山驕橫跋扈,深得朕意,楊國忠惱羞成怒,上臺後就和安祿山槓上了,兩邊簡直就是仇恨四海,一有機會就開始撕,楊國忠天天說安祿山要造反,安祿山天天說楊國忠禍國殃民,李隆基看在眼裡,樂在心裡,你們互相敵視,朕來做裁判,這就安全了。

下面的人左右制衡,相互告密,李隆基覺得自己的江山無比穩固。

因為他有幾層保護的屏障,首先安祿山的部隊不到20萬,雖然兼任了多個節度使,相當於是東北軍區的總司令,但大約也就是全國總兵力的1/3左右,如果要造反,不僅不得人心,在兵力上也是打不贏中央的,而且西北軍區的哥舒翰和他是死對頭,天天防著安祿山,就盼著有一天安祿山造反了去幹死他。

按照李隆基的權謀,除了自己和楊玉環,整個朝野都反感安祿山,尤其是楊國忠,恨不得生剝了他,這樣安祿山一定惶惶不可終日,只有加倍的對李隆基忠心尋求安全感.....

自己對安祿山那麼好,他造反又沒有勝算,沒有必要嘛。

當然,對於安祿山來說,心裡跟明鏡一樣,除了皇上,人人都要搞他,尤其是太子,皇上一死,自己的好日子就到頭了,這樣一算,造反是遲早的事情,但是李隆基畢竟對自己是有知遇之恩的,可以拖一拖。

但是李隆基一死,安祿山必反,至於以後大唐江山烽火連天,兵禍連綿,李隆基就不想管了,我死之後,哪怕洪水滔天

人家坑爹,李隆基坑崽。

本來,按照李隆基的謀算,至少自己沒死,安祿山一定不會反,但是,錯就錯在李隆基讓楊國忠當了宰相,楊國忠有李林甫的權謀,卻沒有李林甫的智慧,和安祿山根本不是一個量級的對手。

李林甫能夠制衡安祿山,楊國忠絕對沒有這個能力。

楊國忠天天對李隆基說安祿山要造反,但是一年過去了,兩年過去了,安祿山還是沒有造反,最後說多了李隆基都不想搭理他了,於是自己成了天天喊狼來了的放羊娃,楊國忠心中又是失落又是憤怒,最後靈光一現,想明白了:

你狗日的不反,我就逼你反!

你皇帝不信我?我就讓你看看不信我要付出多大的代價!

於是楊國忠找了一批人啥都不幹,專門收集安祿山的罪狀,還大街小巷的傳言說安祿山要做皇帝,已經準備妥當了,說的一個比一個生動,八句真話裡面摻和兩句假話,接著動不動就讓李隆基召喚安祿山回朝廷彙報工作......

楊國忠現在啥都不幹,專職要搞自己,還動不動要讓自己回長安,安祿山就怕了,因為這個時候他是賭不起的,雖然按照正常的邏輯,李隆基是不會相信自己造反的,但是萬一要信了呢?

人最怕的就是萬一!

只要李隆基萬一相信了,自己就死在長安了,敢去賭嗎?

啥都沒幹大好的皇帝夢就沒了,那真的是憋屈死了,最後安祿山橫下心來,原來是要等皇帝死,現在不等了,遲造反不如早造反,時不我待,現在就幹。

公元755年,安祿山終於從范陽起兵造反,稱奉唐玄宗旨意率領部隊討伐逆臣楊國忠。

率領各族騎兵、步兵十五萬,半夜行軍,黎明吃飯,一天前進六十里,浩浩蕩蕩奔赴長安。

安祿山造反的訊息傳到朝廷,楊國忠樂得嘴都合不攏,比過年還開心:

你看看,你看看,我說了安祿山要造反吧,你們都不聽我的,現在好了吧!

我看你們誰還不相信我?

本章到此結束,近期續更「盛世大唐,為什麼在安祿山面前不堪一擊」

8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五虎上將趙子龍,被後世稱為完美人物,他的晚年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