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一、

我國曆史上出現的朝代不少,但像明朝這麼奇葩的朝代還真不多。

尤其是明朝的皇帝們,更是把這個朝代的奇葩程度推上了一個登峰造極的高度,這些皇帝中有迷戀煉丹的,有數十年不上朝的,也有差點被宮女勒死的等等。

不過明朝即便奇葩,但也創造了不少奇蹟。

比如說明朝的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是一個地地道道無背景、無權勢、無金錢的草根出身。

比如說明朝的手工業和經濟特別發達,根據美國的《白銀資本》研究,在明代全世界大約三分之一的白銀都流到了中國。

再比如說明朝還是從南向北打下來的天下。

說到這點,那我們就要著重嘮叨嘮叨了,因為歷史上北伐徹底成功的朝代只有明朝。

那麼北伐真的很難嗎?

當然難,這其中牽扯到的因素很多,我們知道要打一場漂漂亮亮的勝仗,單單人的因素是不夠的,其中還得有天時和地利等因素。

首先,北伐在地勢上不佔優,總體來說,我國地勢北高南低,北方多山地高原,並且中間有天險阻隔,所以北伐的隊伍基本上需要仰攻天險和強渡江河。

其次,北方軍隊在戰鬥力上要強於南方,北方多騎兵,南方多步兵,在火器出現之前,南方的步兵團在北方騎兵面前幾乎沒有反抗的餘地。

既然北伐如此困難,為何朱元璋卻成功了呢?

這是因為他把天時和人和的因素無限擴大化,進而彌補了地理上的不足。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有不少蒙古騎兵都加入了朱元璋的陣營,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何蒙古人要幫明軍,來推翻自己的國家?

二、

在明朝建國之初,蒙古族計程車兵數量不在少數,即便是到了明朝要滅亡的時候,戰鬥力爆棚的8萬關寧軍,其中蒙古族計程車兵有近2萬人。

而在投降明朝的蒙古人中,不少都是高階官員,把都帖木兒、納哈出,把臺、吳克忠、李賢、哈銘等等都是。

在這些投降明朝的高階中,還有些人的血統很純正。

比如說納哈出,此人是成吉思汗的四傑之一木華黎的一脈,在元朝時期位高權重,即便元大都被攻破後,元順帝帶著貴族們北逃建立北元之後,此人還被封為了丞相,後來還是頭像了明朝。

而他的兒子還成為了太子朱標和大將藍玉的親信,如果不是朱標早逝,納哈出這一脈還得繼續享受明朝給予的高官厚祿。

既然蒙古投降的有名有姓的高階官員都很多,那底層計程車兵更是不計其數了。

而其中戰鬥力爆表的“朵顏三衛”更成為了明朝手中對付蒙古的一把尖刀,那麼這些投降蒙古人真的沒有族別的觀念嗎?

有,是當然有的,但在性命和氣節之間,又有多少人能毫不遲疑地選擇氣節呢?

畢竟,像文天祥這樣的人,實在少得可憐。

三、

元朝統治後期,各種矛盾不斷被激化,除了蒙古人和漢人之間的矛盾外,蒙古族內部矛盾也很尖銳。

其中有三股勢力的矛盾最為突出,元順帝、王保保、李思齊。

元順帝就不用說了,他代表的是元廷,而王保保和李思齊都屬於勢力賊強的地方割據勢力,尤其是王保保此人在鼎盛時期曾傭兵幾十萬。

這三方勢力徹底把元朝給攪亂了,確切地說是把元朝的戰鬥力給削弱了。

想想也是,本來槍口一致對外,不管能不能打出子彈,至少會有一定的威懾力,現在倒好了,槍口一致對內,你打我,我打你,誰也不服誰,最終只會被別人看笑話。

朱元璋就是這樣一個看笑話的人。

當北方亂成一鍋粥的時候,朱元璋在南方也沒有閒著,那就是在整合南方的勢力。

結果陳友諒和張士誠等人就相繼被朱元璋給收拾掉了,而在朱元璋勢力極速膨脹的時候,如果元廷可以從中間橫插一槓子,那麼將夠朱元璋吃一壺的。

只是可惜,元廷內部對此很不感冒,任憑朱元璋坐大,他們依然打得不可開交。

等到朱元璋劍指元大都的時候,那就更有意思了,任憑元順帝多次請求王保保前去救援元大都,王保保愣是不理,眼睜睜看著元大都被朱元璋攻破。

而元順帝只有玩命地向北跑。

四、

元順帝跑了,元大都也沒有了,王保保割據一方,這下蒙古人就要為自己的去向做出選擇了。

他們只有三種選擇:

其一,跟著元順帝北逃。

其二,投靠王保保割據一方。

其三,歸順明朝投靠朱元璋。

縱觀這三種選擇,相當一大部分蒙古士兵和族民都選擇了第三條路,因為這條路是光明的。

蒙古人已經在中原繁衍了兩三代人,他們早已習慣了在中原的日子,相比較西北自然條件的惡劣,誰不喜歡中原地區的富饒呢?

再說了,元順帝他們逃跑了,手裡還有財富,那些普通的蒙古人,他們又有什麼,跟著逃,就意味著選擇了一條不歸路。

跟著王保保搞割據更不是一條明路,王保保雖然短時間內要風得風要雨得雨,但長久看他兩面都不討好,承受著元順帝怒火的同時,還要防範朱元璋地打擊。

所以,不少蒙古人權衡利弊之後,便會做出投靠朱元璋的選擇,這樣不僅能繼續在中原生活,還能得到明朝的庇護,畢竟元朝已經大勢已去,明眼人都能看出來,又有多少蒙古人會為它陪葬呢?

五、

朱元璋對時局看得也很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打天下的軟肋是什麼,那就是缺少強悍的蒙古騎兵,既然如此,那就需要吸入這股力量。

於是朱元璋頒佈了一條檄文: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奉天北伐討元檄文》

既然得到了朱元璋的肯定,蒙古人的歸順自然也就沒有了後顧之憂,所以成批的蒙古人選擇了歸順明朝效忠朱元璋。

而朱元璋這一開明的民族政策也促進了民族融合,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的大家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既然選擇了歸順,那就要表示一下衷心,不能只嘴上說說,再說了像朱元璋這號狠人,只嘴上說說也不行。

於是這些歸順的蒙古人就被編入了明朝的軍隊裡,他們為了更好地生活,為了更加美好的小日子,那也是玩了命上陣殺敵,積攢軍功。

所以,他們打起蒙古不肯歸降的頑固分子時,那也是絕不含糊的,當然也是不敢含糊的。

六、

在朱元璋打天下的過程中,確實有不少蒙古騎兵,這些蒙古人幫明軍來推翻自己族人的統治,並不是忘記了自己的身份,而是當時最好的選擇。

再說了,普通的蒙古人已經在中原大地上生活了那麼久,早已經融入了中華文明的圈子,把他們再從圈子中剔除,談何容易?

當然,這些歸順明朝的蒙古人也不全是自始至終都效忠明朝的。

比如說我們上文提到的朵顏三衛,在朱棣統治時期,他們為了獲得大寧地區的駐牧權,就聯合了當時頗為強大的韃靼部首領阿魯臺反叛明朝,後來朱棣連續三年親征攻打阿魯臺,並沉重打擊了支援阿魯臺的朵顏三衛。

由此可見,無論是蒙古人投靠明朝,還是明朝無偏見地接受蒙古人,都是當時對自身利益最好的選擇,一旦有了更加有利於生存的機會,他們也會放棄原先的選擇。

對此,您認同嗎?

參考文獻:《明史》、《明太祖實錄》等。

【END】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成吉思汗打下的版圖,最大時有多大?包含了現在哪些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