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貪官和珅是乾隆身邊的寵臣,憑藉著戶部尚書的職位大肆斂財,使得其家財萬貫,一躍成為當時的世界首富。乾隆死後這位貪官也終於得到了應有的報應,據說嘉慶皇帝抄他的家的時候發現眾多的稀世珍寶,黃金白銀數不勝數,這些合計10億兩左右,是當時清朝的15年財政收入之和。但是儘管斂財的手段很高明,但是有三種錢一分不拿。
其一就是絕不拿科舉舞弊之才。科舉制度是清朝選官的重要制度,儘管他憑藉著乾隆的信任多次被任命為主考官,但是他絕對不因此大撈一筆,相反他監考卻異常的嚴格,不光自己不貪,也不讓其它官員營私舞弊。因為他知道人才是清王朝的命脈所在,好的賢人大家能夠救民於水火,能夠幫助開闢盛世王朝,這是天子的門生,一旦被發現絕對不會輕饒。並且他曾經也是一位考生,他懂得考生十年如一日的艱辛,知曉名落孫山的絕望。
其二絕不那賑災銀兩。在乾隆51年的時候,甘肅發生特大幹旱,莊稼顆粒無收,餓殍饑荒,流民四起,他作為欽差大臣前往賑災,但是當他到了甘肅之後,發現300萬銀兩沒有到位,立馬徹查此事,揪出了一大批貪贓枉法之人,並且他還鼓勵當地的豪紳地主捐錢。因為他知道君舟民水,君輕民貴的道理,一旦流民暴動,發展成起義,滿清王朝絕不是幾百萬銀兩能夠平復的。他此舉不僅能夠贏得皇上的賞識,在百姓之間也勢必會傳成佳話。
其三不拿無把握之才。他作為尚書,皇上的寵臣,可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力也是非常人能比,求他辦事的人也更是不計其數。但是他在巨大的油水之間卻能夠剋制,就是在自己能力範圍之內的會幫,在自己能力之外的絕不拿一分,就算自己由於一些其他的原因給對方辦砸了,將會將所收錢財一併奉還。因為他知道拿人錢財替人消災的道理,給人家辦事情拿錢財是他認為的合情合理之事,而無所顧忌的貪勢必會招來人們的仇恨不滿,那是給自己招來的禍端。
這三不貪,看似讓他失去了更多的油水,但是卻讓他貪得更加長久,更加安全。這何嘗又不是一大權臣圓滑世故,玩弄權術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