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諡號”,死後,後人會根據他的人生經歷,生平事蹟進行褒貶或者中性的評價,可以算得上是對其一生最真實、最高的評價,稱此種評價最高的境界為追加“諡號”。不過,這個榮譽稱號並不是所有做官的都能得到,朝廷最初對它的追封還是有著嚴格的要求1、一品大臣,也必須由皇上決定是否追封2、一品以下的官員按例不追封,除非皇帝特旨。

正常情況下,在清朝仕途出身或者獲封過-大學士的一品官員、享受一品待遇的封疆大吏有可能得到”文“字諡號。而”文“字所在的諡號中,”文正“屬於最難獲得、也是地位最高最尊貴的。所以,在文人官員眼中,”文正“諡號,幾乎是所有文人官員渴望得到的,算得上畢生所求。

自然,物以稀為貴。這麼尊貴的諡號,皇帝自然不會輕易地隨便封賞。能獲得此榮譽的人必然是一位德高望重、對國家貢獻相當突出、品行操守值得後人推敲之人。

大清朝歷經268年,卻只有8位大臣得到”文正“的諡號,寥若晨星呀。

在獲得”文正“諡號的8位大臣中,究竟哪位地位更高、影響力更大呢?

有時候比較得出最高者並不好評判,因為每個人的貢獻不同,但是得出最低者卻更顯而易見。

第一位:湯斌

湯斌的先祖是跟隨明朝朱元璋起兵發家的,從先祖開始世代為官,延續到湯斌這一代。

湯斌在康熙二十三年擔任”內閣學士“,被康熙派為”江寧巡撫“。湯斌任職期間,真可謂做到了造福百姓。據史料記載,當湯斌被康熙調回京城出任新的職位時,江寧的百姓不做交易,痛哭流涕,磕頭挽留。

湯斌在康熙二十六年九月升為“工部尚書”,卻在一月後病逝。據史料記載,他去世時,躺在床板上,穿著簡陋的衣服,全身上下只剩下俸祿8兩,還是身邊的好友拼湊,才得以出殯。

曾任職“江寧巡撫”、“工部尚書”,死後全身只剩工資8兩銀子,憑這兩點,他有足夠資格被追諡為”文正“。只可惜,湯斌在生前遭受明朝餘孽的攻擊,蒙受冤屈,康熙並沒有給他這個封號。雍正為他平反後,乾隆為他追諡了”文正“,也算對他的一生有個交代了。

第二位:劉統勳

近年電視劇《宰相劉羅鍋》火爆,於是乾隆時期的劉墉變成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其實在真正的歷史潮流中,劉墉沒有那麼大的本事跟和珅作對,屬於因循保守的人。他的名聲遠沒有其父親劉統勳威望高,對朝廷的影響大。

《清代通史》中這樣評價他:“服官五十餘年,居相位十餘年,朝廷依賴之如肱股”;《清史稿》中這樣評價:“有古大臣風,亮哉”。

劉統勳在上朝的路上病逝,死於乾隆三十八年。他的葬禮,乾隆親自前去弔唁,悲痛萬分,並評價他為“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真宰相”。隨後追諡“文正”,同時鼓勵朝臣向他學習。

第三位:朱珪

乾隆後期屈指可數的敢跟和珅直面鬥爭的忠臣之一,也是嘉慶皇帝的老師。

朱珪在嘉慶親政後被調回京城擔任“體仁閣大學士、監管工部事務”。朱珪於嘉慶十一年病逝,嘉慶悲痛萬分,對其追諡了”文正“諡號。

第四位:曹振鏞

曹振鏞在乾隆年間擔任“侍讀學士”,相當於現在的廳級高階秘書;嘉慶上任後,官位提升至“體仁閣大學士,兼工部尚書”。至道光元年,變成朝廷首輔兼軍機大臣,朝廷一把手的生涯從此開始持續了15年。

為何曹振鏞能歷經三朝,官位越來越大,皇帝越來越倚重呢?

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曹振鏞歷經三代帝王,在朝50餘載。在職期間始終唯唯諾諾、小心翼翼。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也沒有什麼大的過錯。屬於無所作為的庸官。

可在英明神武的道光皇帝眼裡卻覺得曹振鏞的品行端正,是朝廷可倚重的重臣,因此在其死後還追諡了”文正“的諡號。

只是,在後人眼中,這個諡號對他來說到底是獎還是羞辱呢?

第五位:杜受田

杜受田,在咸豐皇帝眼裡算是幫他奪取皇位的重要人生導師,沒有這個老師,或許就沒有咸豐的帝位。

杜受田所在家族稱得上是真正的書香門第,家族地位顯赫。他憑藉傲人的成績在道光三年進入仕途。在幫助咸豐皇帝得到皇位後,備受重視,被升任為“吏部尚書”兼領“太子太傅銜”,之後又升任“協辦大學士兼領禮部尚書”

杜受田在職期間,其職位並不算高,也沒有進入朝廷的權利中心,卻因作為帝師的功能幫助咸豐得到皇位,所以能直接影響皇帝的政見,對朝廷格局發展有著重要影響。

杜受田在咸豐二年病逝。死後,咸豐帶著文武百官親自前去弔唁,並追封他”文正“諡號。

第六位:曾國藩

曾國藩,被國人評價為“國人精神之典範”

曾國藩在同治三年率領湘軍在南京擊敗了太平天國運動,當時的他幾乎達到了人生頂峰。坐在富庶的江南之地,手裡還有三十萬的兵。當初如若曾國藩北上,大清朝的政權是否會倒臺?

曾國藩深受儒家思想薰陶,按照咸豐的臨終遺命,僅憑一己之力又為即將崩盤的大清續了十多年的命,被晉封為“一等毅勇侯”,在他死後被追加“太傅”,追諡“文正”。

第七、八位:李鴻藻、孫家鼐

為何會把此二人放在一起?

把他們倆放在一起並不是因為他們對朝廷做出了多大的貢獻,有多大的影響力,而是因為慣例。

同治上位後,任帝師的一品大員裡,只要他沒犯過大的錯誤,基本上都能得到這個諡號。不過,同治以後,也只出過這兩位。

後記

在歷經二百多年的大清朝,只有8人能得到此殊榮,足以證明他們對朝廷的貢獻和歷史的影響力。但從8位的生平來看,曹振鏞的稱號有點德不配位。李鴻藻和孫家鼐這兩位“帝師”雖然教的學生能力有限,但他們對歷史的作用還是可觀的。他們一位在甲午中日戰爭期間主戰,一位創辦了近代第一所大學。其功勞還是比曹振鏞強很多。

真為這8位”文正工“排名的話,全身只剩八兩銀子的湯斌,當屬第一。而一生碌碌無為、謹小慎微的曹振鏞確實適合最底。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偷襲珍珠港內幕。美國事先知道日本將要偷襲珍珠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