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歷史規律就是:解決這個大難題,只能靠流血,而且是殘酷無情的大流血。這是人類社會深層的悲劇性所在。
01曹魏政權的崛起,是對東漢以來豪強勢力、世家大族的一種反制,甚至可以說,帶有某種人民反抗的色彩。正是在這種政治基礎上,曹操在北方推行了屯田制,扶持自耕農。北方的經濟因此明顯恢復。
但好景不長,曹操去世以後,曹丕雖然稱帝,卻無力繼續其父壓制豪強的舉措,轉而和世家大族妥協合作。標誌性的事件,就是建立九品中正制。雖然九品中正制的初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現實中,就是世家大族就此把持了官吏的選拔。“公門有公,卿門有卿”。世代相承的門閥制度就此形成。
曹魏政權的社會基礎,也因此從自耕農轉向了世家大族。這不但讓曹操的“人民”事業就此中斷,也大大削弱了曹魏政權的穩定性。果然,沒過多少年,豪門之一的司馬氏就用政變推翻了曹魏政權,建立起了晉朝。
晉朝的建立,意味著東漢以來豪強勢力、世家大族控制國家的局面全面恢復。司馬懿的孫子,司馬昭的兒子司馬炎,也就是晉武帝,是晉朝的開國皇帝。晉武帝執政的太康年間,(公元280年到290年),社會經濟發展很快,國泰民安,是中國歷史上的盛世之一。
但是,由於晉朝國家結構的先天不足——倚靠世家大族,所謂“太康之治”,雖然表面上繁榮興旺,但主要受益者是那些貴族。他們的財富快速積累,多到花不了的程度。廣大普通民眾卻所得不多,甚至受到更多來自貴族的欺壓。
財富集中到社會的少數人手中,從來就不是好事。在技術基本沒有變化的農業社會,這種情況的危害尤其大。貴族聚斂了越來越多的財富,但並無生產性的投資用處,大多用來花天酒地的胡作亂鬧。這正是晉朝有很多荒唐事的原因,比如無聊透頂的石崇鬥富。
除了無止境地奢侈浪費,無所事事的世家貴族,彼此之間互相傾軋你爭我奪。晉朝建立不久,就出現了“八王之亂”。司馬家的人,亂七八糟地打個不休。八王之亂持續了十六年之久,洛陽、長安成為廢墟。隨後,又有“永嘉之亂”。晉朝周邊的多個遊牧民族南下進入中原。北方陷入一片混亂。
02幸好,逃到南方的東晉政權,在淝水之戰中打敗了前秦,否則漢文化很可能像羅馬一樣被蠻族就此吞噬。淝水之戰以後,南北方進入相持狀態,江南地區保持了和平。從北方逃過來的人帶來了先進的耕作技術,江南的大片土地被開墾,經濟發展很快。
但是,在社會制度和組織結構上,東晉和西晉沒什麼大區別,還是世家大族控制國家。“王與馬共天下”,結果就是,西晉有的那些缺陷弊端,東晉全盤繼承。主要就是兩點:一是經濟發展的成果主要落入豪門貴族手中。二是貴族們的生活奢侈腐化。
東晉貴族,由於不勞而獲無所事事,酗酒服藥之風興盛。所謂服藥,就相當於今日的吸毒。他們配製的“五石散”,就是多種礦石。吃了以後,人就進入神情恍惚、飄飄然的“佳境”,其實就是吸毒後的短暫快感。
大書法家王羲之,是豪門琅琊王氏之後,信奉五斗米教,痴迷於煉丹服藥。狀態倒是很“現代”,和今日某些吸毒的藝術家是同一路人。
東晉貴族的奢侈腐化,甚至超過了西晉貴族。門閥制度的落後性和腐朽性,在兩晉時期表現得很充分。這些腐化墮落的貴族,不但無力北伐恢復故土,就連東晉王朝自身的治理,都每況愈下。
門閥制度的核心弊端,就是生產和消費的脫節。世家大族控制了大量財富,包括生產資料,他們的生活完全是不勞而獲的,他們只消費不生產。而普通民眾,生活越來越艱苦,賦稅徭役越來越重,生產多而消費少。門閥制度讓國家和社會陷入了全面危機。
到東晉後期,國家已經紛亂不堪。最終,出身寒門的劉裕滅掉了東晉,建立了劉宋王朝。並且,劉裕毫不客氣地斬殺那些名門望族的子弟。門閥制度開始被摧毀。
03雖然劉裕是個“狠人”,敢於下手幹髒活兒,但想要徹底剷除士族的力量,還是完全不夠。在南朝,世家的經濟基礎基本沒有被動搖,也很難動搖。在古代的統治技術下,不可能像現代這樣動員和組織廣大群眾“鬥地主”。政治鬥爭除了戰爭以外,主要就是在上層之間進行,或者乾脆就是宮廷政變。這種鬥爭,會很激烈,但無法改變整個社會的經濟基礎。
而且,在門閥制度已經延續了多年以後,全社會上上下下對世家大族有強烈的仰慕嚮往心理。貴族們雖然治國無能,生產五方,但在生活品味、藝術造詣、文化創造上,往往水平很高。其他人往往會自慚形穢,想要追隨和效仿。
劉宋之後的齊梁兩朝,開國皇帝都是寒族出身,但他們在文化、品味等方面卻很願意追隨士族。尤其到了梁朝,皇帝蕭衍就是個大學問家。蕭氏一家,還出了很多大知識分子,比如編寫《昭明文選》的昭明太子,在詩歌文學的造詣上,放在整個中國歷史中,都屬於超一流。
因此,在南朝中,雖然門閥制度不再像東漢、兩晉那麼強大,已經有了走下坡路的勢頭,但想要真正剷除門閥,消除世襲權貴對國家的惡劣影響,還不知道需要多少時間,甚至不知道怎麼去做。
這時候,一個粗魯的武人,提供了一個可怕但有效的解決方案。
他就是侯景。
梁朝後期發生了侯景之亂。這不算什麼冷知識,中學教科書中就有。但在印象中,侯景之亂不過是中國歷史上無數次戰亂之一,沒什麼特殊的。雖然很悲慘,但歷史上這種悲慘之事,不是有很多麼?
可是,看古人寫的書,侯景之亂好像很特殊,在當時和隨後很多年中,很多人受到深深的刺激。他們的感受,特別沉痛,甚至有絕望之感。何以如此?仔細瞭解了侯景之亂的前因後果之後,這才明白古人的感受。
04原來,西晉末年天下大亂以後,世家大族和百姓,很多南渡。東晉在南方建政以後,由於打贏了關鍵的淝水之戰,後來長期處於和平狀態。雖然王朝更迭,史書記錄了很多殘酷的殺戮,但其實只是統治者上層的極少數人。社會中的絕大部分其他人,並沒受多大影響。
加之江南地區後來才開發,戰亂主要在北方展開。所以,從孫吳開始的“六朝”,南方實際上一直沒什麼大亂子。世家大族、門閥制度,在南方比戰亂頻繁的北方,保留得要完整得多。
侯景之亂徹底打碎了這個平靜的世界。當時,侯景順著長江一路殺下來,圍攻南京,燒殺劫掠。梁朝蕭家的人,都要上城牆去幫著搬磚。那些大文人哪裡幹過這種粗活兒,但性命攸關,也就甭那麼講究了。
雖然大家都拼命去抵抗,但侯景還是打下了南京。梁朝的大人物們基本被殺了個精光。長期安享太平的江南地區,第一次遭到如此徹底的破壞和顛覆。
侯景之亂當然是駭人的人間慘劇,可怕到不忍回顧。但從東漢以來深厚的世家門閥勢力,正是在血泊中被徹底剷除的。不分良莠無論高低,一律肉體消滅。縱是什麼源遠流長、根深蒂固的社會勢力,也只能灰飛煙滅徹底退出歷史舞臺了。
這種感受,對當時的人來說,實在是太刻骨銘心了。所以,侯景之亂在中國歷史上無數次動亂中,佔據了“特別沉痛”的地位。
05侯景之亂以後,南朝的門閥制度一蹶不振,苟延殘喘。這在客觀上為隋唐第二中華帝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長期困擾秦漢第一帝國,一直找不到解決辦法的權貴掌控國家的問題,被解決了。在第二中華帝國,中國社會開啟了向平民社會和平等社會的歷史大轉折。
經歷過這次歷史大轉折以後,諸如弘農楊氏、汝南周氏、琅琊王氏之類的說法,在中國社會都成了笑談,不會有人嚴肅對待這些“門第稱號”。實際上,今天的中國人,已經很難理解和想象當初這些門閥在社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和強大無比的力量。貴族云云,在中國,就是個消費的噱頭。
縱觀秦漢第一帝國到隋唐第二帝國的演變,讓人最印象深刻的,就是剷除權貴之難。甚至可以說,這個問題根本沒有和平和制度化的解決之道。可怕的歷史規律就是:解決這個大難題,只能靠流血,而且是殘酷無情的大流血。
這是人類社會深層的悲劇性所在。
那麼,隋唐第二帝國在解決了困擾第一帝國的大問題以後,是怎樣實現了國家和文明的全面復興呢?這是關於第二帝國最有意義的話題。
下一篇文章接著說吧。
(未完待續)
作者其他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