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很多人關於魏文帝曹丕的印象,恐怕大都只有陰險狠毒,這都是因為曹植的那首《七步詩》太出名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一母同胞,卻要讓弟弟必須七成步詩才能赦免,曹丕這不僅是要殺人,更是要誅心啊。

其實大家都誤解了曹丕,他並不是一個狠毒的人,之所以要殺曹植,那是因為曹植當時是他繼承大位的唯一競爭的實力強大的競爭對手,兄弟兩個人的背後,各有一個勢力集團,那是你死我活的鬥爭,這就是政治,無關乎親情和其它。

曹丕後來真的當了皇帝后,他也並沒有怎麼著曹植,先後封弟弟曹植為鄄城王、雍丘王、陳王等,曹植也得以善終。

就連漢獻帝劉協,曹丕也沒有殺他,封了劉協為山陽公,後劉協善終。

滅了蜀國後,劉阿斗也被封為安樂公,以至樂不思蜀。

在曹丕的時代,這樣的例子實在太多了。

曹丕不僅不狠毒,進一步來說,曹丕還是一個非常有人情味的人,這從他與王粲的友情就以看出來。

東漢獻帝的建安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特殊的時期,戰亂頻仍,但各種文學、思想流派卻十分發達,這恐怕就是所謂的國家不幸詩人幸了吧?

在這一時期的文壇上,湧現出了三曹、建安七子、竹林七賢等等一大批的大師級的人物。

曹丕當然是當時的文壇領袖之一。

而喜愛文學的曹操還專門命人在郵城建造了一座高達十丈的銅雀臺,上面建有百餘間房屋,專門供當時的文人名士活動所用(後世搞笑地誤傳為曹操專為大小喬所建,那是看小了曹操父子)。

曹丕與“建安七子”的關係十分密切,大家經常一起飲酒做詩。

“建安七子”中,王粲是公認的最富才華的人,他為人詼諧幽默,出語不凡,深為曹丕喜愛,兩人私交也深。

我推測是當時的娛樂手段不多吧,魏晉時代民間流傳著這樣一種趣事:大家聽見驢的叫聲,就像聽到了天籟一般的仙樂,都如痴如醉。

王粲這樣的文人雅士也有這樣的癖好,每次聽到驢叫,都高興得不亦樂乎。

不僅聽,王粲還模仿驢叫,一有空時還表演驢叫給大家聽,常常引得大家捧腹大笑,活躍了工作氣氛,增進了同志間的友誼。

公元217年的春天(2月17日),王粲在隨曹操南征孫權返回鄴城途中病逝(估計是瘟疫,因為這一年死的名人太多了),時年四十一歲。

作為王粲最好的朋友,一同隨軍南征的曹丕那是痛斷肝腸不勝悲傷。

曹丕認為,王粲的死那是文壇的️可替代的一大損失。

回到鄴城,曹丕特意為王粲舉行了隆重的安葬儀式,他親自帶著自己一起玩的文人雅士和一幫大臣去祭奠王粲。

在王粲墓前,曹丕也不用秘書寫的稿子,也不怕電視直播張口就來說道:“仲宣(王粲的字)平日最愛學驢叫聽驢叫,現在他走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那就讓我們一起為仲宣學一次驢叫吧,在這美妙的驢叫聲中,讓他入土為安!”

驚人的一幕隨即出現,堂堂的魏王世子曹丕,率先昂起頭面向蒼天,學著驢子聲音高亢地“昂,昂,昂昂昂”地叫了起來。

在場的其他人誰也不甘落後,大家都跟著叫了起來,一時間,王粲墓前響起了一片此起彼伏的驢叫聲。

這就是曹丕主持的別具一格的追悼大會,天下還有誰能主持出這樣創意的追悼大會?!

如果讓今天的某些人看來,一定認為“學驢叫”這種送葬儀式根本就是胡鬧,說不定馬上就會讓人找曹丕去喝咖啡。

所以說,曹丕其實也是一位重視友情的開明的偉大君主, 也正是因為三曹的開闊心胸,才造就了光輝燦爛的建安文學。

10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為什麼不選曹操、孫權而選劉備這個弱小勢力?諸葛亮的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