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淝水之戰後,氐人前秦政權崩亡,北方諸胡再次陷入互相爭鬥局面,這其實給了江左東晉政權一個重要發展機會。但是,幕後籌謀淝水之勝的宰相謝安出朝,進而江左朝堂由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把控,而晉孝武帝昏庸無比,司馬道子又作亂朝政,讓東晉政權錯過了這段最重要發展期。

  而且,晉孝武帝與司馬道子之間的“主相之爭”,也加劇了東晉王朝的動盪,最終造就了晉室在江左統治的終結。

一、淝水之後的東晉北伐事

  淝水之戰後,東晉自然不會放過乘勝北上之事,這是江左立新朝的初衷,自然不會在此大是大非面前,因某些人的私慾和喜好而改變。於是,以陳郡謝氏謝玄為首的東晉北伐軍,開始北上恢復舊土。

  彼時晉軍有淝水之勝的威勢,再加北方慕容垂、姚萇、慕容泓等胡族叛亂,讓晉軍很快就收復了兗、青、司、豫等舊土,謝玄也被任命為都督徐、兗、青、司、冀、幽、並七州軍事,可謂是功勳卓著。

  朝議以徵役既久,宜置戍而還,使玄還鎮淮陰,序鎮壽陽。會翟遼據黎陽反,執滕恬之,又泰山太守張願舉郡叛,河北騷動,玄自以處分失所,上疏送節,盡求解所職。詔慰勞,令且還鎮淮陰,以朱序代鎮彭城。——《晉書·謝玄傳》

  太元十一年(386年),正當謝玄在北方恢復諸多舊土之際,朝廷卻認為他北伐時間已經很久,應該在那裡設定戍守便回到江左。於是,謝玄便被召回淮陰鎮守,朱序則鎮守壽陽,淝水之後尚不夠兩年,便取得巨大成績的這次北伐,徹底擱淺了。

  不久之後,又因為丁零人翟遼反叛,之前謝玄北伐收復的河北之地,紛紛發生叛亂,於是謝玄便向朝廷請罪,以解除他全部職務。朝廷慰勞他北伐之辛,讓他回到淮陰,讓朱序代替彭城。自此之後,淝水之後謝玄北伐成果,便逐漸又被北方胡族奪回。

  而從朝廷召謝玄回淮陰的時間點上,便能夠知道當時謝玄的處境。謝玄出征北伐之時,其叔父謝安正在朝掌權,使得他可以安心北伐立功。但是,太元十一年(386年)時,謝安已經出朝,並與前一年去世,江左朝政大權重歸司馬氏之手。

  而謝安名義上,是晉孝武帝和會稽王司馬道子排擠出朝,那麼兩人大權在握之際,怎會坐看謝氏子弟,繼續在北方征伐立功呢?殷浩、桓溫北伐事,已然證明江左北伐之舉,受盡朝中各方勢力的忌憚。於是,謝玄在朝廷認為應該結束北伐,“置戍而還”時,也只能選擇妥協,將北伐的大好局面斷送。

  當然了,很明顯的是,此時朝中認為北伐既久之人,正是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

二、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的主相之爭

  召謝玄回鎮,是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展露其跋扈專權的開始,在沒有了謝玄等士族門閥勢力壓制後,兩人便開始肆無忌憚地享受權力帶來的皇室糜爛生活。

  晉孝武帝司馬曜與會稽王司馬道子,都十分喜歡酒色,因此在消除士族的威脅後,兩人經常泡在一起飲酒作樂,江左朝政也因而荒廢。當時司馬曜為東晉君主自然不必說,司馬道子當時既是揚州刺史,又得以錄尚書事,造就了他在朝中滔天的權勢,而且兩人都親近僧尼,任用小人當權,奸臣小人王國寶,便十分受司馬道子寵信。一時間,東晉朝野荒廢,奸佞弄權,賣官鬻爵之事越來越多,江左律法廢弛。

  本來司馬曜與司馬道子為同母兄弟,司馬道子又幫司馬曜排擠謝氏出朝,這是兩人初期得以共同飲酒作樂的基礎。但是,兩者的親密關係,在權位面前也同樣出現問題,爭端遂起。

  因為晉孝武帝昏聵只顧享樂,而司馬道子任用王國寶、趙牙等奸佞之臣,讓東晉朝政混亂,於是中書郎範寧,便向晉孝武帝上陳得失,並陳述司馬道子及其爪牙王國寶等人的罪行,於是晉孝武帝司馬曜便對司馬道子開始心生不滿。王國寶得知被範寧告狀,便誣陷範寧,晉孝武帝為了不與權勢滔天的司馬道子決裂,便貶範寧出朝擔任豫章太守。

  經此一事,晉孝武帝雖然仍然厚待司馬道子,但心底卻已經對司馬道子的跋扈十分不滿。於是,晉孝武帝任用外戚王恭出任青、兗二州刺史,殷仲堪出任荊州刺史,郗恢為雍州刺史,以此來佔據外部方鎮,抗衡司馬道子在朝中的勢力。

  而相應地,司馬道子提拔王國寶為中書令、中領軍,並任用王國寶的族兄王雅等人,以此來抗衡晉孝武帝的心腹。由此,主相之間的爭鬥開始。

三、亂象發生,晉室頹敗

  晉孝武帝沉迷享樂,荒廢朝政,司馬道子雖然大權在握,但也同樣縱情酒色,這讓東晉朝政荒廢。再加之兩人之間發生主相之爭,分別依附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的朝臣,更是因此而發生朋黨之爭,這讓江左局面愈加混亂。

  太元二十一年(396年),晉孝武帝被後宮張貴人所殺,其子晉安帝繼位,由此東晉朝政大權落入司馬道子之手。司馬道子愈加寵幸王國寶、王緒等人,這讓昔日晉孝武帝重用的王恭、殷仲堪等人十分不滿。而王恭、殷仲堪等人,掌控外部方鎮,也引起中樞司馬道子的忌憚,衝突勢不可免。

  隆安元年(397年),青、兗二州刺史,掌控下游北府兵的王恭,聯合荊州刺史,掌控上游西府兵的殷仲堪,以懲處奸臣王國寶等人為名義,一同起兵向建康進發。司馬道子十分害怕王恭、殷仲堪掌控的兵力,於是將王國寶收捕,並賜死了王國寶和王緒,以此來向王恭道歉。於是,王恭選擇退兵。

  王恭退兵之後,司馬道子任用司馬尚之和司馬休之,以此來對抗王恭的同黨江州刺史庾楷等人,庾楷勸說王恭起兵,於是王恭起兵。司馬道子面對王恭來襲不知所措,但其子司馬元顯卻主張討伐王恭,於是司馬元顯受命率軍前去抵抗王恭。

  當時曾經在淝水之戰中立功的北府將領劉牢之,卻因王恭出任青、兗刺史,而受王恭所轄管。司馬元顯於是策反劉牢之,因此王恭兵敗被捕,隨後便被司馬元顯處死。而上游此次則是由殷仲堪、桓玄和楊佺期,一同領兵東下,等到達建康附近時,得知王恭被殺的訊息,於是選擇退兵。

  司馬道子想要封任桓玄為江州刺史、楊佺期為雍州刺史、殷仲堪為廣州刺史,以此來離間三人的聯盟,但三人相約不接受詔書,殷仲堪得以繼續留任荊州。不過,上游危機尚未解除,當初曾經反叛晉室的桓溫之子桓玄,在荊州逐漸成勢,成為了晉室更大的威脅。

  元興元年(402年),司馬元顯討伐桓玄,桓玄率軍順江而下抵抗,北府軍統帥劉牢之背叛司馬元顯,桓玄得以入建康掌權,司馬道子與司馬元顯也落得個悽慘下場。次年桓玄稱帝,建立桓楚,篡權成功。

由最佳發展期到慘遭篡權

  從淝水之戰的勝利,到桓玄篡權成功,東晉王朝經歷了由興盛之勢到頹敗遭篡的過程,而這個過程與晉孝武帝的昏聵,和司馬道子亂政分不開。

  因為忌憚桓玄北伐立功,兩人不顧北伐形勢大好,而徵召謝玄回鎮,結束了北伐行動,這讓江左失去了一次關鍵的北上恢復舊地的時機;而沒有了謝安、謝玄等宗室力量的壓制,兩人掌握朝政大權但卻貪圖享樂,任用奸佞,導致朝堂混亂,浪費了淝水之戰後江左獲得的難得安定局面;兩人為了爭奪權柄,分別任用王國寶、王恭等心腹爭鬥,也極大消耗了江左內部國力;晉孝武帝死後,王恭、殷仲堪等人起兵,與司馬道子、司馬元顯之間發生爭鬥,釀成桓玄做大,最終導致桓楚代晉之事的發生。

  待到劉裕平定桓玄之亂,逐漸穩固江左形勢之後,再率軍北伐之時,已經失去了當初淝水之戰後,北方混亂而奪回失地的時機。可以說,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二人,讓東晉錯過了最為重要的發展期。

19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羅馬帝國國語是拉丁語,為什麼到了東羅馬帝國,國語成了希臘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