籍辣思義畢竟是連成吉思汗都啃不來的硬骨頭,所以阿答赤決定能不打就不打。於是阿答赤遂先派遣忽都鐵穆爾與昔裡鈐部前往沙州城,試圖招撫籍辣思義。
籍辣思義知雙方軍力懸殊,而且當年河西大旱,民無所食,硬拼是無法取勝的。
那麼,就只有智取了!
問題是,如何智取呢?
這時,籍辣思義決定發揮西夏淵遠流長、歷史悠久的優良的傳統文化――詐降。
從當年西夏王朝的奠基人李繼遷到西夏王朝的開國皇帝李元昊,各個都是詐降的高手。
當年李繼遷起家的時候被宋朝打得倉皇逃逸連老孃都顧不上了,後來他憑什麼翻身的?他就是靠詐降襲殺了宋朝大將曹光實,從而奪得了銀州。雖然後來李繼遷同樣死於吐蕃首領潘羅支的詐降之計下,但是潘羅支蹦噠還沒有幾天,李繼遷的兒子李德明又用詐降之計襲殺了潘羅支。而李德明的兒子李元昊的戰史上更是充斥著詐降之計,可是李元昊的敵人就是學不乖,依舊上了他的當。
現在,籍辣思義就要將西夏人的這項光榮傳統發揮出其最後的光與熱了!
於是,籍辣思義對前來勸降的蒙古使者表示投降的意願,並吩咐城中軍民準備牛 酒犒賞蒙軍。但是與此同時,籍辣絲義卻暗中設下埋伏,預備襲擊前來受降的蒙古軍。
蒙古使者見沙州城中殺牛宰羊,準備酒菜,遂不疑有他的回去向阿達赤報告籍辣思義有歸降之意。阿答赤毫不懷疑,大搖大擺地率領蒙古大軍前往沙州城準備接受籍辣思義的投降,當蒙古軍抵達西夏軍的伏擊地點時,籍辣思義一聲令下,沙州城的伏兵四起襲擊蒙古軍。
蒙古軍傷亡慘重,阿答赤亦幾乎幾乎被西夏軍擒獲。然而,他終究還是率領著殘兵逃脫了!
功虧一匱,縱虎歸山,後患無窮。
籍辣思義不禁如此感嘆著:看來是天要亡我大夏啊!到了這個地步,籍辣思義所能做的也只是盡最後的人事而已了!
阿答赤招降不成,反中籍辣思義奸計而搞得灰頭土臉,不由得惱羞成怒,憤而下令蒙古軍全力硬攻沙州城。
籍辣思義亦率全城軍民堅持拒守。
沙州城的軍民雖然頑強抵抗,並數度擊退蒙古軍,但是最終仍因內缺糧草,外無援軍,而無法再繼續支撐下去了!
經過月餘的強攻,蒙古軍終於攻破了沙州城。
城破後,籍辣思義殉國身亡,而苦戰之後的蒙古軍亦為了洩憤便隨之將沙州城摧毀。
從此,沙州城這座石頭城,就此消失了!
然而,這一場蒙古屠滅沙州之戰,還留下了一個歷史之謎,那就是――敦煌藏經洞之謎。
在歷史上,盛極一時的敦煌藏經洞曾經突然被廢棄,迅速被世人遺忘,彷彿世界上從來就沒有過這個藝術寶庫,從此與世隔絕。直到1897年,一位叫王圓籙的道士來到這裡……
關於敦煌藏經洞的封閉年代與原因,過去普遍有三種說法:
1.因為西夏進攻沙州所致。
2.因為伊斯蘭(喀拉罕,也就是于闐)的東進所致。
3.在西夏攻佔沙州前,統治沙州的歸義軍曹氏發生內亂所致。
基本上,上述三事的發生年代都挺接近的,大約從西元1000到1038年之間。 也有““集其大成”,說因為沙州當時東有西夏、西有于闐、內有曹氏家族內亂,而憂心文化遭劫的人們遂把經卷藏到藏經洞中隱藏起來。
不過,也有少部份的人把敦煌藏經洞封閉的時間往下延伸了兩百年。於是又有一種假說認為:敦煌的藏經洞是在蒙古來襲沙州時封閉的,而下這項命令的人就是籍辣思義。
至於真相如何,有待敦煌學家進一步考證。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