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只要清帝國真正掌握自己的錢袋子,不管打多少敗仗不會滅亡?

赫德,是英國人任命的清朝海關總稅務司,什麼感受?所有的海關關稅都得進英國人的口袋,你要知道,海稅可以佔國庫收益很高的比例,海稅一丟,貨幣體系一丟,你拿什麼和別人玩?

後來赫德和胡雪巖談生絲定價買賣,結果沒有談成,胡雪巖堅決高價出手,可是他萬萬沒想到,生絲價格在1883年時大跌,很多生絲商破產,如果繼續高價出售,胡雪巖徹底賠光。

當胡雪巖領導的本土金融和商貿力量開始向洋行發起挑戰時,他不僅直接威脅到洋行的利益,更威脅到了洋買辦的階級和自身利益。

正當胡雪巖和怡和洋行在生死大戰中僵持不下的狀態下,上海銀根一天天的減少,大批生絲商出局,絲價直接下降。九月初,上等生絲包只能賣400兩左右,十月更是跌到350兩左右,11月也一樣都在跌。

此時,上海的各個洋行停止收購生絲,胡雪巖資金鍊崩潰,到11月9號全面崩盤。胡雪巖背後的錢莊和票號都遭到了銀行的擠兌,還欠了匯豐50萬兩。

在1883年12月1日,胡雪巖經營的十幾年的商業帝國徹底崩盤,最終被怡和和匯豐抄底。你要知道,胡雪巖就是因為50萬兩還不起,沒人借給他。

以胡雪巖的信譽,50萬兩根本不算錢,但是資本永不眠,洋買辦們控制著朝廷話語權,說不借就不借,胡雪巖也因此被洋買辦和匯豐、怡和所蠶食。

在這個背景下,清朝徹底喪失了中央銀行的貨幣體系。在開頭說過,貨幣體系一旦被外國勢力所控制,你的商品定價、工業發展、國防和軍事開支都會淪喪。

而胡雪巖和資本所對抗的就是商品定價權。胡雪巖所代表的清帝國金融實力與外國金融實力作殊死抗爭時,匯豐銀行總能透過收縮銀根的方法,輕易地打敗一切所抵抗的組織或聯盟。

在匯豐銀行把持著清帝國中央銀行大位的情況下,任何本土的金融機構都不可能成為足以挑戰國際銀行家核心戰略的競爭對手。而外國勢力之所以能夠入侵清帝國,歸根結底在於洋買辦。

縱觀世界各國,洋買辦現象幾乎是中國特色,無論是在亞洲的印度、日本、韓國,還是在美洲大陸,都不曾出現過這一特殊的階層,這是中國半殖民地、半殖民狀態下所獨有的現象。

在西方擴張的過程中,美洲、非洲最先被殖民,亞洲的印度和東南亞稍後被征服。

中國的情況比較特殊,西方殖民者來中國的時間太晚,而中國相對強大,無法在短時間內徹底垂直統治中國,所以必須依賴一箇中間階層來代行控制,這個階層就是官僚與買辦階層。

洋買辦的利益與外國銀行是綁在一起的,早期的洋買辦是獨立商人,與洋行只是代理人關係,為了取得洋買辦的資格,他們往往需要繳納一定的保證金。

如果生意不行,沒有達到預期的話,會出現虧損,而他們的保證金就會被扣罰。

同樣,如果業績不錯,那就會和洋行利潤分成。但是如果央行進行壓榨式貿易,外國銀行開展的不是普通的金融服務,而是控制貨幣的一場野心操控,這樣問題的性質就發生了改變。

洋行與外國銀行勢力越來越大,規模也越來越大,對中國,也就是清朝的經濟將會造成深遠的影響。

在這一過程中,洋買辦就變成了損害本國利益的幫兇,記住,這不是平等的交易,而是欺詐和具有野心的操控。

從更深層次看,但凡統治殖民地,必須要徹底消滅當地的文字,因為文字攜帶著文明的基因,維持著複雜的民族自我認同的精神歸屬,征服一個國家卻消滅不了他的文字,則統治者要麼被同化,要麼被驅趕。

被統治者從精神和情感兩方面認同統治者是統治成功的唯一選擇。古往今來,概莫能外,世界任何一處的殖民地也是如此。

葡萄牙、西班牙、荷蘭、英國、法國、德國、美國、日本等殖民帝國,無不首先滅掉殖民地的文字,使得被統治民族完全或徹底的集體失憶,重新接受殖民帝國的精神與情感灌輸,以實現其長治久安。

在當今世界,前殖民地地區的普遍貧窮落後,在很大程度上是殖民時代留下來的後遺症。

可怕的並不是這些地區的物質財富被掠奪,而是殖民地國家的文字被摧毀,所導致的精神世界極度的錯亂,和信仰體系徹底碎裂,要重建對自身文明的信心,卻遠不像經濟發展和物質繁榮那樣短期就能見效。

中國的幸運就在於頑強的漢字生命力,在此之上建立起來的巨大文明體系,無論是英國的狡詐、俄國的貪婪,還是日本的囂張,都不可能徹底征服中華文明。

正是在這種現實的無奈中,才依靠洋買辦來實現財富的掠奪和控制。在貨幣體系全面陷落的情況下,洋務運動也好,戊戌變法也罷,甚至推翻滿清王朝,都不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半殖民化的狀態。

正如毛主席所說的那樣,資本主義就是透過侵略和掠奪別的國家財富來實現自己的資本積累。

日本能在二十世紀上半葉稱霸遠東,就是資本主義的模式。但我能告訴你現在行不通,這個時代並不是一家獨大,霸權所制,而是合作共贏。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戰爭總是有人需要買單:日本被原子彈轟炸的前後對比,慘不忍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