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初年,三晉新立,銳氣迸發,雖有群雄環伺,仍然相爭不已,愈演愈烈。魏居於中,成為趙、韓拉攏的物件。
韓國試圖向魏國借兵,共同伐趙,魏文侯以魏、趙乃兄弟之國,婉拒韓國。同樣,趙國也想借助於魏國,聯手伐韓,魏文侯以魏、韓有手足之情,婉拒趙國。韓、趙借兵不成,都遷怒於魏國,事後知道文侯用意,都朝拜於魏國。魏文侯既是雄霸之主,更是清醒之人。晉、齊、楚、秦為四大方伯,趙、魏、韓三家新立,如果“刀刃向內”,必然引發內陷式瓦解。如果三晉擱置長期的歷史性爭議,肉還是爛在鍋裡,背靠背消除內患,差異性選定拓展方向,或許能夠各自開啟局面。
韓趙矛盾看似情勢洶洶,實則不過一時長短,魏文侯左右上下其手,重新將三晉拉在一起,將堅持三家和睦,作為發展基本策略。三家分晉,沒有陷入頹勢,反而進入新階段,趙、魏、韓無後顧之憂,各自專注發展。魏國向西長驅而進,公元前419年(魏文侯六年),在河西少梁築城,逐步縱橫河洛之間,秦居然無招架之力。三晉消弭罅隙,成功快速擴充套件,趙、魏、韓出現了難得的和平局面,鞏固了互利互助的發展型同盟。
魏文侯眼光氣魄令趙、韓折服,“魏由是始大於三晉”。公元前405年,以趙為首,三晉聯軍合力解除廩丘之圍,甚至一度攻入齊國長城之內。公元前400年,魏國策動,三晉伐楚,十年之後魏攻取了楚之大梁、榆關,打開了立足中原的新天地。魏國抓住戰略機遇期,兼修文武,內和三晉,外破秦、齊、楚三強,“諸侯莫能與之爭”,成為戰國時代最先崛起的大國,趙、韓也深受其益。
內部穩定是高效發展的基礎,魏文侯深諳其道,立德立威,廣收實利。魏至惠王,改弦易張,近圖趙韓,攻伐不止。賢臣季梁進言勸諫,留下“南轅北轍”之嘆,魏逐漸敗落,陷於四戰之禍,也就不足為奇了。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