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任何時代,所謂打仗,在一定程度上打的都是後勤,即使是以戰養戰不需要後勤補給的北方異族的騎兵部隊,也是要就地徵糧才能保證部隊的戰鬥力。我們經常可以在歷史上看見的“打草谷”,就是金、遼等國計程車兵進行就地徵糧的手段。
對中原王朝來說,由於其農業帝國的本質,一旦發動戰爭,就勢必需要大量的糧草才能保證軍隊的正常開拔,否則就會陷入彈盡糧絕的絕境,最終導致全軍覆沒的悲劇下場。歷史上無數次證明了,一旦軍隊出現斷糧的情況,基本上都會發生大潰敗的現象,很少有能逆轉。
當年長平之戰時,趙國因為斷糧幾十天最終被白起坑殺了四十萬趙軍;官渡之戰時,曹操也面臨糧草告急的危險,但是他聽從了謀士的建議,大膽出擊燒了袁紹的烏巢糧倉,最終使得袁紹軍隊軍心渙散,其本人也兵敗身亡為天下笑。
古代士兵不打仗的時候也要吃飯,很少聽說過有士兵吃不上飯餓死的情況,但一旦打起仗來就會有糧草不夠,因糧受困的現象。
勞動力的減少雖然現在的社會有許多的女性加入到軍隊中,擔任著許多重要的角色,比如文職裡有女性官兵,她們處理起來一些日常事務,可能比男兵要更加的細緻和嚴謹。醫護人員裡也有許多的女軍醫等,在治理傷員的時候,她們更加的要貼心。
而許多部隊裡也有一些文藝兵,這些人很多都是女性,她們的存在可以滿足官兵們的精神需求,給枯燥乏味的兵營生活帶去許多的靚麗風采。當然,“巾幗不讓鬚眉”,在許多戰鬥部隊裡,女兵和女軍官也經常見諸報端。她們駕駛著戰鬥機,開著坦克,和男兵一樣肩負著國防任務,同樣是護衛共和國的旗幟和標杆。
但是在古代,由於男尊女卑的觀念和女子不能登堂入室等諸多因素的限制,女子不能進入軍營,還有一種觀點是女子性偏陰,進入軍營是一種大不吉利的現象,會導致失敗。
尤其是在儒家文化盛行的封建時代,軍隊裡是沒有女性存在的。當然,偶爾也有一些女強人能夠帶兵打仗,比如梁紅玉、秦良玉等巾幗英雄。但絕大部分的時候,戰爭都是男人的世界。
由於古代打仗往往需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兵力,而這些男丁都是從事生產的健壯的勞動力。一旦戰爭開啟,這些人就會丟掉鋤頭和鐮刀,轉而拿起刀槍劍戟等兵器開始集合,為戰爭做準備。
古代戰爭的動員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決定戰爭到集合士兵,再到最終全軍開拔出徵,往往最短也需要三四個月,慢一點的甚至要大半年的時間。但是,從開始徵集士兵起,這些從事生產的勞動力就會離開田地,為戰爭做準備。
由於大量勞動力的離開,戰爭還沒有開始,就已經會出現田地荒蕪無人打理的現象,因為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種地是一件十分艱難也繁瑣的事情,需要大量的青壯年去耕田,犁地,完全依靠人工去種地。由於物質的貧乏,甚至連種地的老黃牛和水牛等重要物資也只能是十來家共用一頭。
在趙匡胤建立北宋之前,所有計程車兵都是需要從事生產的,這些人平時的時候以種地等為生,一旦打仗,不但要荒廢掉自家的田地,甚至還會自備武器裝備。《木蘭辭》裡花木蘭為了替父從軍,就“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一連串的行頭都自己備齊。
正是由於這些人的離開,導致了勞動力的嚴重不足,使得朝廷的糧食稅收等下降,打仗的時候,就會出現糧草不夠的現象。
糧草運輸過程中的損失即使是在近代時期,打仗的消耗和後方的補給是不能完全重合的,由於各種原因,朝廷集中的糧草等物資,不可能全部運送到前線。在生產力不發達的古代,道路建設也特別的落後,再加上運輸工具的低效率,往往運送的過程中就要消耗大量的糧草。
《孫子兵法》中就有記載:“國之貧於師者遠輸,遠輸則百姓貧”。意思就是說,國家貧困的原因就是窮兵黷武的發動戰爭,而之所以打仗會使得國家窮困,就是因為長距離的運輸使得百姓苦不堪言,難以負擔。
常言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一旦戰爭開啟,除了集合部隊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集結糧草。但是這些人吃馬嚼的糧草不是動物,自己沒有腳,不能主動地跑到軍營和前方戰場裡。是需要人力運輸才能到達目的地的。
這個“糧草先行”就是要將糧草運送到合適的位置,不僅要輸送到最前線的一線部隊,保障在前面打仗的將士們有飯吃,保證戰馬有豐富的營養來維持戰鬥力。沿途還要選擇合適的地點作為屯糧的倉庫,並派出重兵把守,畢竟糧草就是生命線。
戰爭不僅僅是需要士兵的參與,更大程度上是需要征伐民夫去做後勤運輸和保障工作。大量不能上戰場的;勞動力都會被徵集去運輸糧草。有時候甚至運輸糧草的民夫比打仗計程車兵的都還要多。
由於古代道路狀況並不好,而且運輸工具也十分簡陋,運輸效率往往低得驚人的可怕。在沒有卡車和公路等現代化設施的古代社會里,糧草運輸靠的就是驢子、騾子等簡單的運輸工具,就是這樣也不能完全保障,很多時候只能靠人背車馱。
在運輸的過程中,除了正常的損耗之外,最嚴重的就是運輸過程中這些民夫對糧食的消耗。畢竟這些人也是需要吃飯的,否則誰能餓著肚子完成這樣的運輸任務呢?所以運輸一石糧食反而需要消耗五石糧食甚至更多,但是這些消耗必須承擔,不然就無法將糧食運到前線。
這也是為什麼一旦開戰就會出現糧食不夠現象的原因之一。所以《孫子兵法》裡又說道:“故智將務食於敵,食敵一鍾,當吾二十鍾;萁稈一石,當吾二十石”,意思就是最好的方法就是因糧於敵,從敵人那裡獲得一石糧比自己運輸二十石糧還要好。
糧道被截中國的古代戰爭裡,經常會有糧倉被燒,糧道被截的現象,一旦發生這種事情,那被毀壞的一方基本上就只有輸掉戰爭的唯一下場。長平之戰趙軍之所以斷糧,就是因為秦軍截斷了趙軍從長平到都城邯鄲的糧道,使得四十萬大軍斷絕糧草,只能投降。
很多時候,打仗是能夠一錘定音的方法就是斷絕敵人的糧草,就像打蛇打七寸,一旦糧道被截,己方計程車兵就會出現糧食不夠吃的現象。
“皇帝都不差餓兵”,更何況是打仗的時候呢。但是,一旦糧道被截,而帶兵指揮的將領又沒有好的解決方法的話,那等待的只能是將士無糧可吃,戰馬也會捱餓掉膘而失去戰鬥力。這也是戰爭時期最容易導致糧草缺少的原因。
結語打仗打的就是後勤,無論任何時候,一個出色的將領不僅要考慮敵我雙方的兵力部署和實情,也要保障好糧草的正常供給,否則就會導致失敗的下場。
當然,無論什麼樣時候,戰爭對於老百姓來說都是一件艱難的事情,我們呼籲和平,抵制戰爭,但是我們絕不畏懼戰爭,一旦有敵覬覦我們國家的領土和主權,陰謀發動戰爭,我們也必須堅決的回擊,以雷霆之怒將來犯之敵徹底的消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