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中國古代王朝即使是後世公認的盛世,其“硬幣”兩面的圖景也截然不同。

以西漢為例,漢初奉行“無為而治”國策,開創了“文景之治”,但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一方面,對漢朝很少給予溢美之詞的司馬遷《史記·平準書》記載:“至今上(漢武帝)即位數歲,漢興七十餘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餘貨財。京師之錢累鉅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

而董仲舒對此歷史節點有另一種表達:“今漢繼秦之後,如朽木、糞牆矣,雖欲善治之,亡可奈何。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司馬遷、董仲舒為同時代的思想者,面對同一社會竟然得出如此不一樣的觀感,這到底哪面是真,哪面是假?

《歷史的季節:讀史當明勢》聚焦中國14個長壽王朝,對其發展的關鍵歷史節點作切片式分析, 別開生面圖解王朝興盛衰亡之歷史軌跡,並對打破“歷史週期率”做了獨到的思考。作者對歷史複雜性的冷峻思考、對中國古代政治興衰和傳統文化積弊的慎思與明辨才妙趣橫生而又發人深省,使我們在璣珠妙語和另闢蹊徑中感悟歷史的滄桑與魅力:孔子的籠子從1.0版到4.0版,強而無韌的秦王朝,隱士之多與少,武則天那無字碑該補何字?“婦人之仁”與“明主之仁”,皇帝被後儒越寵越壞了,史上的“貿易戰”等等,遍地金甌,蘊藉風流。

目錄

序:歷史的天花板,抑或喇叭口(馬勇)

引言:讀史明勢

第一章 西周:王道微缺

美國傳記作家歐文· 斯通在《梵高傳》一書中評論:“藝術家的作品和他的私生活,就像正在分娩的婦女和她的嬰兒。你可以看她的孩子,但卻不可以掀起她的內衣去看她是否沾滿血汙。”王朝出生之狀,要麼是被遮掩的假相,要麼是不忍直視的真相,這些不看也可以想象。我們還是著重看他們是否及時“洗禮”,華麗轉身,不再製造新的血汙。

開國風光:儒家最推崇的盛世

昭王南征兵敗身亡

穆天子登基

穆天子伐犬戎

千古之嘆:孔子的籠子1.0版

第二章 東周:浴火中的文明軸心時代

有學者認為,歷史地看,春秋戰國時期戰事頻繁也並不完全是壞事,因為各諸侯國之間激烈的競爭“迫使各個國家不斷改革自己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制度,以應付多輪戰爭對國家資源和能力提出的要求”,從而促進了當時經濟、政治、社會生活等方面的發展變化。在思想文化領域,“周衰文弊,諸子爭鳴……思以其學易天下”,出現了百家爭鳴的盛況,可以說這一時期是浴火中誕生的“文明軸心時代”。

植物人王朝:周王失控,諸侯紛爭

春秋三小霸

·鄭莊公:膽大包天射天子

·齊僖公:妹妹、兒女們更出名

·楚武王:第一個自立為王

和氏璧見證歷史

千古之嘆:孔子的籠子2.0 版

第三章 西漢:內多欲而外飾以仁義

董仲舒特別賣力地推行“天人感應”的實踐活動。高祖廟及其陵寢偏殿相繼發生火災,董仲舒還抱病起草一份奏章《災異之記》,進一步闡釋說:朝政有失,上天會降災譴責帝王;如不自省,會出怪異現象警告;如果還不悔改,上天會改變授命。這顯然是借火災說上天已經對漢武帝不滿。武帝震怒,董仲舒嚇壞了!這好比想把老虎關進籠子,結果自己差點被老虎吃掉!

開國風光:厚積薄發開創新紀元

“自己人”成了燙手山芋

“喪家狗”們揚眉吐氣

明顯的貨幣經濟時代

久有凌雲志

千古之嘆:孔子的籠子3.0 版

第四章東漢:光芒被西漢和北宋蓋住了

河內太守曹褒救災舉措得當,中規中矩,然而事後卻有人說他救災不力,被免職。無獨有偶。《孔子家語》卷二:子路在蒲地做縣令,率民眾修渠防災,給民工每人發一簞飯一瓢水。孔子聞訊,立即派子貢去勸阻,責備說:“你既然知道民眾在捱餓,為何不向國君報告,請他來發放救濟呢?你這樣私自救濟,就彰顯國君沒有美德了,還不快停止,會獲罪的!”用現代話來說,你子路、曹褒搶領導的鏡頭了。孔子真有“遠見”啊!

開國風光:沒有存在感的盛世

最注重教化的朝代

以一敵國的孤膽英雄封侯

不乘勝追擊就要被斬

官員救災與國君救災之爭

盛世之終

千古之嘆:娃娃皇帝為何層出不窮

第五章東晉:流亡政府驚魂未定

南遷的晉政府實質上是一個流亡政府,由一些在北方幸而沒有被殺,又幸而逃到江南的士大夫組成,統治一個他們根本不了解的世界。稍久之後,流亡政府變為殖民政府,土著人士在政府中沒有地位,且受到輕視。土著人士也用輕視來回報,稱呼流亡客人為“傖人”,意思是沒有教養的俗漢。主客互相仇恨,引起不斷的摩擦,甚至流血……

流亡政府:曲水流觴與新亭對泣

宮外無可用之官

宮內無可用接班人

娛樂至死

千古之嘆:隱士之多與少

第六章 北魏:血腥中的理性

“五胡”政權除了割據紛爭、不同程度上漢化之外,還要爭“中國”之正統。漢(前趙)開國皇帝匈奴人劉淵就公然說:“夫帝王豈有常哉?大禹出自西戎,文王生於東夷,顧惟德所授耳。”他們居然也會“文鬥”了!會利用“天命靡常”的儒家理論,跟他們的前輩判若兩人。孝文帝拓跋巨集明確北魏繼承的是晉,並問大臣:“你們希望朕遠追商、周呢,還是想讓朕連漢、晉都不如?”他們不認為自己只代表某一族,而直接以中華正統自居。

開國風光:與中原“零距離”

子貴母死

皇帝為被誣者擔保

不許“借外婆名義吃雞”

馮太后保駕護航

千古之嘆:反思“漢化”與“胡化”

第七章 唐:僭於上而治於下

孔子去見衛靈公夫人南子,因為南子“作風問題”名聲欠佳,子路有意見,孔子只得跺著腳發誓自己是清白的。《論語》記載,孔子曾罵衛靈公“無道”。可是《孔子家語》又載,魯哀公問晚年孔子:“當今天下,你看哪位國君最賢?”孔子回答:“最賢的我沒見過,比較賢的應該算衛靈公吧!”哀公大吃一驚:“聽說靈公夫婦淫亂不堪,還比較好?”孔子說:“臣語其朝廷行事,不論其私家之際也。”這就是說不以私生活否定政績。由此可見,孔子有挺開明的一面,並沒有將女人視為“禍水”。

開國風光:永遠的回憶

乾元殿改建明堂

殺人先堵住其口

自加尊號“聖母神皇”

李家人站出來說“不”

詩人勸阻戰爭

終圓女皇夢

千古之嘆:武則天那無字碑該補何字?

第八章 北宋:文人的樂園

一向很不謙虛的乾隆說他只佩服三個皇帝:一是他的祖父康熙,二是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個就是宋仁宗趙禎。王素勸趙禎不要親近女色,趙禎說:“近日,王德用確有美女進獻,我很中意。”王素堅持說:“臣今日進諫,正是怕陛下為女色所惑。”趙禎只好下令:“王德用送來的女子,每人各贈錢300 貫,馬上送離宮。”王素慌忙說:“不必如此匆忙!既然已經進宮,還是過一段時間再打發為妥。”趙禎笑道:“朕雖為帝王,與平民一樣重情。我怕久了,會不忍心送走。”

開國風光:現代人最嚮往的時代

四方來賀之辯

皇帝還是想成仙

科舉取士與柳永《鶴沖天》

比米還重要的鹽

文曲星閃耀時

“君子黨”“小人黨”之爭

千古之嘆:“婦人之仁”與“明主之仁”

第九章 遼:忍不住讚賞的遊牧民族政權

923 年,耶律阿保機圍攻沙陀失敗,撤退之時又遭寒流襲擊,平地積起很高的雪,糧草更加匱乏,逃出戰場的人馬大都餓死凍死在途中。後唐莊宗李存勖親自率大軍追擊,追到幽州,竟然發現契丹軍每一處營地都井然有序,根本看不到半點敗逃的殘跡,不由對身邊人大發感慨:“蕃人法令如是,豈中國所及!”契丹“正處在一邊遵守草原遊牧國家的傳統、一邊適當引入中華的國家形式、摸索草原和中華相結合的國家形式和理想方式的最高潮階段”。

開國風光:“一國兩制”的卓越踐行者

討伐女真戰利品豐盛

党項變親家

對宋贏得扳頭之戰

南北相峙

千古之嘆:千古未有之大變局

長江採石磯,志在混一天下的金主完顏亮殞命於此

第十章 金:從至賤者到小堯舜

北宋和金經過艱難談判,終於達成聯合滅遼的“海上盟約”。滅遼之後金軍撤兵,童貫、蔡攸率員步入燕山府交接,大失所望,因為燕京的財物、官員和百姓全被金人捲走,只剩一座空城。金人聲稱這是宋帝的旨意:“只要土地,不要臣民。”這話太讓人寒心了!冷靜想想,悠悠數千年,“只要土地,不要臣民”的豈止宋帝?那些遊牧民族往往倒是相反—只要臣民,不要土地。

開國風光:“夷狄中至賤者”的逆襲

尋根,尋根

何以為“小堯舜”?

“女真文化復興運動”失敗

千古之嘆:兩宋對外挑戰何以一再失敗

第十一章 南宋:理學的陰霾浮現,浮現

朱熹在服飾方面相當保守,批評“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甚至認為“今上領衫與靴皆胡服”,直接批評宋高宗趙構,主張“而今衣服未得復古,且要辨得華夷”。1938 年版《福建通志》有一個細節:朱子主薄同安及守漳時,見婦女街中露面往來,示令出門須花巾兜面。民遵公訓,名曰公兜。朱熹居然還要讓中國女人出門蒙面!

王業偏安:接連四代太上皇

阻止理學的陰霾

生態環境保護早就有了

鹽場的反叛

得不償失的毀約

千古之嘆:孔子的籠子4.0 版

丘處機與成吉思汗雪山論道

第十二章 元:舊制度改革與大革命賽跑

同北魏孝文帝激進的漢化改革不同,雖然漢族儒臣一直致力於把忽必烈塑造成傳統的中國皇帝,可忽必烈的統治政策充滿了折中主義色彩,在有條件地吸收漢文明的同時,又頑強地保持了遊牧民族的多數傳統,即所謂的“內北國而外中國,內北人而外南人”。其結果是,激進的漢人認定他的漢化程度遠遠不夠,保守的蒙古人卻認為他已走得太遠。忽必烈的繼承者們基本延續了他的這種搖擺政策。

開國風光:第一個統一中國的馬上民族

皇帝因改革無望而墮落

兩項最大開支用於民生該多好

天災與造反

病急亂投醫

千古之嘆:皇帝被後儒越寵越壞了

第十三章 明:北虜南倭交相侵

據說,還在朱祁鎮學說話的時候,父親朱瞻基曾將他抱到膝上,問:“他日為天子,能令天下太平乎?”

小朱祁鎮應聲答道:“能。”

朱瞻基又問:“有幹國之紀者,敢親總六師往徵其罪乎?”

小朱祁鎮回答說:“敢。”

這則記載,對於朱祁鎮後來的命運來說,真是一種諷刺。朱祁鎮倒確實是敢親率六師御駕親征,但最後帶來的不是成功,反而使自己成了俘虜。

開國風光:建構“儒教國家”

“三楊”開泰

工匠用腳說話

第三條“家規”也破了

蔑視強胡,皇帝親征被俘

千古之嘆:史上的“貿易戰”

·不能貿易只能搶

·不想貿易只想貢

·不敢貿易只敢禮

雍正行樂圖,共十四幅。雍正分別著古裝、道裝、佛衣、戎裝等不同服飾進行各種不同的行樂活動

第十四章 清:不堪承受全球化之重

民諺曰“十年的雞頭賽砒霜”,就是說雞越老,雞頭的毒性越大。我們有些傳統文化就像老雞頭,越老毒性越大。老雞頭不會長智慧,不會新陳代謝,只會積儲毒素。先秦儒家有些毒素但不大,到漢儒增大些,宋儒更大。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慨然指出:“誤人才,敗天下事者,宋人之學也。”《哈佛中國史》說:“這些堅守一般儒家基本教義之積極人士反對任何制度的改變,包括工業化在內。”

開國風光:盛世的隱憂

皇帝推廣自己培育的新稻種

禁燬小說淫詞

反貪終於動些真格

清官未必識時務

海禁仍搖擺不定

千古之嘆:“狗腳鬆”與“老雞頭”

·健忘的“貂皮帝國”

·拒絕成長

·比醬缸更糟

結語 歷代興衰的天時地利人和

16 世紀地理大發現之後,西歐已經能遠航來到中國。明朝萬曆年間,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的世界地圖給中國帶來極大震撼。葛兆光說這標誌著“中國人才真正開始看到了‘世界’,在思想上出現了‘天崩地裂’的預兆”。越來越多讀書人開始省悟,如明末瞿式谷認為自古以來的“天下”“四夷”說是不成立的,而應當樹立“東海西海,心同理同”、平等交往的觀念。明末清初著名反清志士朱舜水說:“世人必曰‘古人高於今人,中國勝於外國’,此是眼界逼窄,作此三家村語。”

馮敏飛 著 2019年10月中旬全面上市

著名歷史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馬勇傾情作序。著名出版家、前中國出版集團Quattroporte、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著名文學評論家、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白燁,《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謝泳聯袂推薦。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搶佔先機的劉邦,惹怒項羽,引鴻門之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