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年輕寡婦人稱“清末女馬雲”,在“義”上,沒有多少男人比得過她

周瑩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傳奇女性,她在最好的年華,遭遇了那個年代可以扼殺女性一生的事情,但是卻有超越那個年代大多數女性的“堅韌心性”。她因“沖喜”嫁給病弱的丈夫吳聘,又在丈夫、公公死去以後,將即將落敗的吳家發揚光大,甚至在那個動盪年代,將家財經營到“富可敵國”的地步。

她創造的財富,已經讓她成為人中龍鳳,但真正讓人記住她的,是她在富有之後的“大義”,她曾在清朝有難的時候仗義疏財,被慈禧認為“乾女兒”。

從一位年輕喪夫的寡婦,到商海博弈的女商人,她的傳奇故事流傳至今,甚至被拍成了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但是這麼一位傳奇人物,她人生的終點,並沒有想象中那麼輝煌。

她在40多歲的時候因病去世,死後並未葬入她曾花重金修葺改建的吳家陵園,也是遺憾。

1、因“沖喜”嫁入吳家,相繼失去丈夫、公公,年輕寡婦振興家業

周瑩的家境其實並不好,但是周瑩的祖上,卻也在經商上獲得了讓人矚目的成就。

據記載,周瑩的祖父以前是鹽商,經營得不錯,同時為人豪爽,樂於助人,當時人送外號“活財神”。

但是,富有的是周瑩祖父,周瑩出生的時候,周家已經家道中落,而周瑩的父親母親過世得早,周瑩小小年紀就在親人的幫襯下長大。

為了讓周瑩改變命運,過上好日子,周瑩的親人思索再三,決定讓她嫁給當地有名官商的獨子吳聘。

只是這吳聘娶周瑩,原因之一是為“沖喜”。

其實,吳聘在16歲的時候,已經被宣佈得了不治之症,他娶周瑩的時候,已經病得不成樣子了。因此周瑩後來即便嫁給了他,也沒能懷上孩子。

而吳蔚文收周瑩作為兒媳婦,除了給兒子沖喜外,實則也是看上了周瑩祖上是有名的“鹽商”。

因吳蔚文字身就是承辦江蘇、江西、安徽等省份的鹽業專賣權。

也就是說,吳蔚文找來周瑩也有讓她幫忙打點家業的意思。

婚後沒多久,周瑩的丈夫吳聘便去世了,吳家家大業大,周瑩也開始跟著公公打點吳家的生意。

但是,安穩的日子並沒有持續太長,周瑩18歲的時候,他的公公意外去世,時逢鴉片戰爭,吳家生意落敗,幾近破產。

但年輕的周瑩在接連失去夫君和公公後並沒有消沉太久,她很快振作。

在她的籌謀下,亂世中的吳家生意不僅起死回生,還積累了鉅額財富。

2、大義成就了她

說起周瑩的成功,她算不算是個幸運的人呢?不算,她的成就,或許源於她性格里的“大義”。

雖然祖上有經商經歷,但周瑩偏偏在家道中落的低迷階段出生。

她的盛年時期,不太平的不僅是她的家,連家國山河都在外敵的入侵下動盪不安。

她小小年紀喪父喪母,是她的哥哥庇護她,又為了她能在亂世中過得好些,即便知道她可能在花一般的年紀守寡,還是將她嫁給了病弱的大官商之子。

或許周瑩的親人打的算盤是待到吳家家主去世後,繼承吳家產業再改嫁,畢竟吳蔚文就吳聘這麼一個病弱的兒子。

但是周瑩可能也繼承了她祖父的“義”,對吳家可謂是從一而終。

周瑩頂著家族壓力和亂世的動盪,年紀輕輕,將家族產業發展壯大。她打破的不僅是那個年代對女性的輕視,更是打破了那個年代人們對“寡婦”的輕視。

將吳家產業發展壯大以後,周瑩不僅沒有改嫁,反而從吳家本族的後人中挑選了一個孩子,過繼到自己名下,作為吳家產業的繼承人。這是她作為吳家媳婦的“義”,即便她的丈夫並沒有陪伴她多久。

同時,吳家在周瑩手裡發展壯大時,國家動盪,她亦慷慨解囊,解燃眉之急。

據記載,光緒二十六年時,清政府在外國列強的洋槍洋炮下,有些潰不成軍。

家國,家國,心中充滿家國情懷的周瑩沒有置之不理。

她先後兩次為搖搖欲墜的清政府捐贈白銀,讓十分感動的慈禧把她認作乾女兒。這是她於國表現出來的“大義”。

大家可能覺得周瑩這麼做不值得,但是值不值和該不該,是兩個概念。

即便是知道自己捐贈的白銀可能並不能挽救什麼,但是聰明如周瑩,能看不清當時的局勢?她所維護的,不是慈禧,而是“清朝”,是她的“家國”。

於吳家,她都重義自此,更何況是於“家國”呢?

3、人稱“清末女馬雲”,但落幕卻相對慘淡

周瑩作為吳家媳婦,年紀輕輕守寡,還在亂世守住搖搖欲墜的吳家產業,不僅守住了,還將吳家產業發揚光大,一度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

那個時候的周瑩,完全可以再嫁,或者說將自己發揚的吳家產業,變成“周家產業”,留給“周姓後人”。

但是她飲水思源,既不改嫁,也沒將自己一手操持及發揚光大的巨大家財留給周家。沒有子嗣的她過繼了一個吳家本族的孩子解決繼承問題。

同時,做事“義”字當先的周瑩對自己手下的員工,也是非常講誠信、有擔當的。比如,她並不是一味壓榨員工,擠佔員工利潤,繼而將自己的利潤最大化,而是透過讓員工佔股、解決員工的養老問題,增加員工的積極性,繼而保質保量,在商業場上打下一片天,說她是“清末女馬雲”,並非過譽。

只是讓人有些遺憾的是,為吳家奉獻了一輩子的周瑩,並未因她的“大義”,在死後得到應有的優待。她生前,過繼來的“兒子”野心膨脹,多次為了利益和她“對簿公堂”不說,在她死後,吳家堡有萬人送葬,但卻因為她是寡婦,沒有給吳聘生下後代,吳家人不讓周瑩葬入她生前改建的“吳氏陵園”。

於此,周瑩的“大義”和封建禮教的“冷漠”、以及人心的“貪婪”形成鮮明對比,但這更加凸顯周瑩的“不一般”。

雖然死後沒有葬入吳氏陵園,但顏小二覺得,這不是周瑩的損失,而是所謂“吳氏”的損失。

而周瑩的“義”,更是讓她的事蹟流傳至今。

毫無疑問,讓她名垂青史的,更多不在她的富有,而是她富有後的“大義”,各位覺得呢?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一個二婚農婦,憑什麼進宮封皇后?漢武帝的母親歷史最成功的改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