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戰國,那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大爭之世,在那個年代裡,各國或是為了問鼎天下霸主的神壇,或是為了存國,不斷主動或被動地發動戰爭,各國伐交不斷。

在這種情況之下,天下湧現出了一批以“起翦頗牧”為首的戰國一流名將。就各國的軍事實力來說,自商鞅變法之後,因魏國霸業轟然垮臺,秦國躋身“第一梯隊”,直至秦王政橫掃天下,滅亡六國。

由此可見,秦國的名將數量也應當是冠絕七雄,我們今天的歷史小問題就是,除卻白起和王翦這個“起翦二人組”,在你的印象裡,戰國時期秦國的一流名將還有哪幾位?

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智囊、司馬錯、王齕以及蒙驁。

樗裡先師、秦國智囊:嬴疾

嬴疾,秦孝公庶子,秦惠文王異母弟,秦武王、秦昭襄王叔父,又稱樗裡子、樗裡疾、又因受封嚴君,世人也將其稱之為嚴君疾。

嬴疾自幼聰穎,長大之後能說會道,足智多謀,被秦惠文王譽為“秦國智囊”。隨著秦國老一輩將領的凋零,嬴疾被秦惠文王委以重任,先是以右更的身份率軍攻打魏國,攻佔了晉國故都曲沃,公元前318年又擔任秦國上將軍,率領秦軍主力扼守函谷關,與三晉聯軍激戰於修魚,幾乎全殲了三晉聯軍。

公元前312年,因“張儀欺楚”,秦楚關係急劇惡化,楚懷王憤然出兵攻打秦國,嬴疾與魏章、甘茂三人臨危受命,兵分三路抵禦楚軍的進犯,嬴疾統率秦軍主力與韓魏聯軍,先行擊敗了楚將景翠,而後率軍南下丹陽,全殲老將屈丐率領的楚軍,俘殺包括屈丐在內的七十餘名將領,立下了赫赫戰功。

秦惠文王死後,在秦武王、秦昭襄王統治時期,嬴疾兩度拜相,開始輔佐兩位侄兒東出爭霸,直至病死。

得蜀即得楚:司馬錯

司馬錯,秦國河西少梁人士,戰國時期頂尖的縱橫家、軍事家,是太史公司馬遷八世祖:

自司馬氏去周適晉,分散,或在衛,或在趙,或在秦。其在衛者,相中山。在趙者,以傳劍論顯,蒯聵其後也。在秦者名錯,與張儀爭論,於是惠王使錯將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錯孫靳,事武安君白起。而少梁更名曰夏陽。靳與武安君坑趙長平軍,還而與之俱賜死杜郵,葬於華池。靳孫昌,昌為秦主鐵官,當始皇之時。蒯聵玄孫昂為武信君將而徇朝歌。諸侯之相王,王卬於殷。漢之伐楚,卬歸漢,以其地為河內郡。昌生無澤,無澤為漢巿長。無澤生喜,喜為五大夫,卒,皆葬高門。喜生談,談為太史公。

這裡是為了“防槓”特別說明的,之前總有“ETC”自動抬杆……

司馬錯在秦惠文王時期被拜為秦國客卿,曾在修魚之戰後與張儀有過一場關於秦國未來國策的爭論,張儀主張先攻韓魏,司馬錯則獨樹一幟地提出“得蜀即得楚”,列出了攻取巴蜀的種種好處,被秦惠文王所採納。

公元前316年,司馬錯奉命率軍入蜀,先後滅掉了巴蜀兩國,而後又與甘茂再度領兵入蜀,平定了陳莊之亂。公元前280年,司馬錯奉詔南下攻打楚國,為白起發動“鄢郢之戰”打開了通道。此後司馬錯便消失在了史書之上……

後白起時代的秦國宿將:王齕

王齕,戰國末期秦國名將,早年曾多次擔任白起副手,協助白起南征北戰。公元前260年主持了長平之戰,曾將廉頗率領的趙軍主力壓制在長平一線,而後因秦趙兩軍長時間對峙,秦昭襄王為求尋找時機擊敗趙國,便讓白起出任長平一線的秦軍主將,王齕再度擔任白起副手,成功殲滅了趙國的主力大軍。

公元前257年,秦趙兩國再度交惡,秦昭襄王為了壓制白起,先是以王陵為秦軍主將,率領秦軍進攻趙國,而後又以王齕代之,繼續進攻趙國,卻因魏楚聯軍夾擊,秦軍敗北。

在魏楚聯軍的追擊之下,王齕仍舊收攏了一定數量的秦軍,退保河東,而後伺機攻克魏國重鎮寧新中,迫使魏楚聯軍退兵。

公元前247年,王齕再度出征重新攻佔了上黨郡,將其納入秦國版圖。

歷仕四代秦王的齊人:蒙驁

蒙驁,齊國人士,戰國末期秦國名將,官至上卿。

蒙驁的一生,歷仕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昭襄王、秦王政四朝,先後攻取了韓國十餘座城池、魏國五十餘座城池、趙國三十餘座城池,為秦國的版圖添加了三川郡、東郡,使得六國被秦國一切兩半,秦國直接與齊國接壤,對韓、魏兩國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為秦王政統一六國奠定了堅實基礎。

除了智囊、司馬錯、王齕、蒙驁,秦國的一流名將當然還有蒙恬、王賁,你印象中的秦國名將又還有誰呢?

14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從朝鮮戰爭看美國的紙老虎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