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允功名洗馬才,舊僚陪送有誰哀。
臨湖殿裡彎弓客,卻向宜秋灑涕回。
——納蘭性德
在納蘭性德的這幾句詩歌當中,所描述的正是發生在公元626年7月2日的 “玄武門之變”。因為皇權,即便是同為手足,也依舊是相殘。追溯歷史,古代因為皇權而引起的爭端並不少,為了坐上那個至高無上的位置,很多人摒棄手足血緣,甚至不惜父子反目,很多無辜的性命更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隕落,令人感嘆。
在整個的歷史長河之中,論說這因為皇權之爭而造成的最大一件“皇室滅門案”,當屬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元氏皇族滅門案”。
元氏皇族即在北朝時期稱霸了158年的北魏皇族——鮮卑拓跋氏,
公元493年七月,時年27歲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帶領著百萬大軍向南齊進軍,意欲征討南齊,只是,這天公不作美,偏巧著遇到了暴雨天氣,導致百萬大軍難以前進,隨後南征作罷,卻改為“遷都”,最後定洛陽為新都。
北魏孝文帝為了讓本族人和當地的漢人密切聯絡,施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政策,後來甚至是將原本的拓跋氏改名為“元”氏,為此,後世之人也習慣性的將北魏皇室稱之為“元氏皇族”。
“元氏皇族”的人數並不少,最開始在當時的北方可謂是個大民族,只是,這個原本繁盛的皇族,最後也因為三次“人禍”而慘遭滅族,而這第三次“人禍”,更是成為了將“元氏皇族”徹底推向深淵的一次災難。
第一次“人禍”是發生於公元528年的“河陰之變”。
在這一場災難之中,元氏一族被契胡人爾朱榮帶兵攻打,隨後被誅殺的宗親以及權貴大臣等人數達到了3000多人,可見契胡一族之兇狠。隨後,契胡首領爾朱榮雖說是很想登基為帝,但是他的威望並不足以支撐他的野心,最後作罷,依舊是讓皇室幼子登上了皇位。
雖說,在這一場災難之中,“元氏皇族”被誅殺的人並不少,但是,依舊是留下了不少的人。
第二次“人禍”是發生於公元534年的“鄴城之變”。
公元534年,也是整個北魏王朝的最後一年。在這一年中,不同的勢力之間爭端不斷,此時北魏孝武帝元修在這動亂之間連連敗退,只好退守到關中。而此時,原本與爾朱榮一黨的高歡在同一年的八月便帶領著軍隊向洛陽進軍,在這一場動亂之中,北魏大量的朝臣被誅殺,隨後甚至將整個的北魏政權瓦解,一一佔據 。
後來,高歡將都城從原本的洛陽遷至鄴城,並且讓“元氏皇族”所剩之人都一一跟隨。表面上,這元氏依舊是那至高無上的皇族,但是實際上,元氏早就已經成為了高歡的傀儡。
雖說是將都城遷到了鄴城,但是,此時的“元氏皇族”已經不是往日那個風光的皇族了,不僅是落魄,甚至是連當地的豪強都不如。
第三次“人禍”發生於公元559年的“天保十年慘案”。
此時,“元氏皇族”影響力已經是微之甚微,高氏一族建立了北齊之後,元氏皇族殘餘之人更是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殘害,尤其是高洋在位期間,對待元氏一族更為的殘忍。當時,他總是一心提防著元氏宗族,為了讓自己安心,他甚至是派人每日裡跟隨,但凡是有什麼事情是他不順眼的,便會大開殺戒。
隨著時間的推移,高洋愈發暴戾,天寶十年正月份將元氏宗親一一抓捕,隨後不過兩月,元氏上下,包括老幼婦孺在內的721名皇族都在一夜之間消失。原來,這高洋直接下令將其都處理扔進了漳河,成為了魚食,漁民一度不敢下河打漁。對此 ,在相關史籍中也有清晰記載:
“誅諸元世哲、景式等二十五家,男子無少長皆斬,所殺三千人,餘十九家並禁止之。韶幽於京師地牢,絕食,衣袖而死。及七月,大誅元氏,壯者斬東市,嬰兒投於空中,以槊承之,悉投屍漳水,剖魚者多得爪甲,都下為之久不食魚。”
在這一場浩劫當中,元氏宗族便不復存在,而高洋,最後也因為自身的暴戾不得民心。
皇權之爭,何其慘烈,只是,無辜者總是居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