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對於喬治·華盛頓,相信大家都有這樣一個共識:他是美國首位總統,也是領導美國人民推翻殖民統治,贏得獨立自由的國父級人物。

這個認識是在歷史發展中不斷修正完善的,也是集體認識的結果。對於美國而言,華盛頓的地位無法撼動。

華盛頓帶領美國走向民主獨立,給世界帶來很大影響,尤其是給東方帶來了很大沖擊。同時代的東方人是怎麼看他的呢?

喬治·華盛頓生於1732年,卒於1799年,對應我國的清朝,剛好是清雍正十年和嘉慶四年。順便說下,乾隆與華盛頓同一年去世,這就比較有意思了。

華盛頓死後的50年,清朝有一個叫徐繼畲的人寫了一本書,叫《瀛寰志略》。徐繼畲根據自己的瞭解,對華盛頓做出了評價,內容如下: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里,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駸駸乎三代之遺意。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餘嘗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合眾國以為國,幅員萬里,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及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幾乎就在同時,為紀念首任總統華盛頓,美國人計劃修一座紀念碑。奠基伊始,美國向各州、各國徵集紀念物。在來華美國傳教士幫助下,浙江寧波府向美國贈送了一塊花崗岩石碑,用中文刻下了上述兩段按語。這塊石碑至今鑲嵌在華盛頓紀念塔中。

這兩段話代表了清朝的部分知識分子對華盛頓其人及其民主思想的認識。

在徐繼畲看來,華盛頓是強於陳勝吳廣,比曹操、劉備還要厲害的人物。比較難的是,華盛頓打出江山後,不尊崇自己的地位,也不世襲後代,而是建立了選舉之法,以公平而待天下。這太了不起了。

徐繼畲是傳統知識分子,與雅裨理對話時已做到了福建布政使;成書時,也就是形成如上觀點時,已是福建巡撫兼任閩浙總督,成為主政一方的大員了。

比較難能可貴的是,徐繼畲透過華盛頓,表現出了對民主制度的希望,率先突破了存在已久的天朝意識和華夷觀念。

近代以來,東西思想少不了碰撞。一方面,西方社會早著先鞭,率先進入了近代化;另一方面,清朝則備受欺凌,傳統文化根深蒂固,國人在奮發圖強中加速推進近代化程序。

在這種背景下,清朝人看待西方世界就會帶著一種比較獨特的眼睛,人們的思想也逐步發生改變,但也不可避免地帶有時代烙印。

要知道,當時在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鴉片戰爭已經過去8年,國人雖然一時痛,但很快將原因歸結為技不如人,對世界以及制度建設並未做深入思考。

如鴉片戰爭後的第二年,魏源就曾寫成50卷的《海國圖志》,其目的就很明確:

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長技以制夷而作。

相對於魏源瞭解“夷情”的科普類讀書,徐繼畲並不滿足風土人情的介紹,對於西方民主制度也進行了思考,其認識無疑更為深刻。

徐繼畲在書中摒棄了 “天朝中心”的史地觀念,大膽提出中國為世界的一隅,這對天朝上國的觀念是重重一擊。徐繼畲之後的幾十年裡,仍有很多知識分子陶醉在天下觀裡走不出來,或由於“隱惡”“傷國體”的原因,選擇性忽視。相比之下,徐繼畲的見識和勇氣更勝一籌。

《瀛寰志略》正式刊行後,由於“即騰謗議”,遭到了種種打擊之後,後來被迫止刊印。這本書只在少部分知識分子中間傳閱,但仍影響了康有為等人,啟蒙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後來的戊戌變法可看作一種探索。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瀛寰志略》傳到日本後,大受追捧,日本人將其定位於“通知世界之南針”,隨著影響的加深,日本的明治維新也逐步開展起來。

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朱棣為什麼要在朱元璋去世後才起兵發動靖難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