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是承載歷史記憶的最好方式。一提起長城,我們就會想到留在時光深處的烽煙;一提到金字塔,我們就會想到古埃及人的智慧;一提到兵馬俑,我們就會想到秦始皇時代的國家力量。
中國古代,留下了許多精美的建築,看到這些建築,人們禁不住回望歷史,仰嘆古人智慧。
那麼,中國古代四大名橋、四大名樓、四大名亭、四大名塔,分別是什麼呢?
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秦始皇當年在修建都城咸陽城的時候,把在渭河上建設橋樑作為大事,他提出“橫橋南渡”的理念直到今天都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現代人修建的南京長江大橋、港珠澳大橋常常讓人精神大漲。而提到中國名橋,潮州的廣濟橋、河北的趙州橋、泉州的洛陽橋、北京的盧溝橋被稱為“四大名橋”。
位於韓江之上的廣濟橋是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潮州太守曾汪為了百姓能順利渡過韓江而建設的。此後,廣濟橋歷經風霜,多次被毀和重修。順治年間,鄭成功和清軍交戰,潮州城被困,廣濟橋在戰火中損毀,後來又經過多次修復。現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橋樑專家茅以升曾稱它是“世界最早的啟閉式橋樑”。
趙州橋由著名工匠李春設計建造,始建於隋,歷時十年,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遠、跨度最大、儲存最完整的單孔坦弧敞肩石拱橋”,元代世人劉百熙讚美它是“水從碧玉環中過,人在蒼龍背上行”,它既省材料,又擁有極高的承載力,實在是中國古人的一大智慧結晶。
福建泉州的洛陽橋始建於宋朝,它跨江接海,被譽為“海內第一橋”。因為它洛陽橋,才有了“閩中橋樑甲天下”的說法。
始建於宋朝的盧溝橋讓馬可波羅很是慨嘆,它精美的建築形式和雕刻技藝讓人仰嘆,但是,這座橋樑承載的歷史傷痛讓人難以忘卻。
中國的“四大名樓”是山西永濟的鸛雀樓 、江西南昌的滕王閣、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湖南嶽陽的岳陽樓。古代樓閣因水而建,因文人騷客的吟誦而名聲大震。
鸛雀樓早在北周便被開始建造,它形態奇巧、姿態壯觀,王之渙在此寫下“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的名篇。
滕王閣因為王勃的一篇《滕王閣序》而名揚海內,它無論是人文景觀還是自然風光都令人神往。
在四大名樓中,最著名的恐怕還是黃鶴樓,不管是“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還是“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都是著名詩人在此地留下的深刻記憶,它也被譽為“天下江山第一樓”。
與滕王閣類似,岳陽樓是因為一篇《岳陽樓記》而舉世聞名。“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岳陽樓和附近的懷甫亭、小喬墓等多處人文景觀,共同構成了一片文化聖地。
與名橋、名樓相比,名亭也是很有影響力的建築形式了。“四大名亭”分別是滁州醉翁亭、北京陶然亭、長沙愛晚亭,以及杭州的湖心亭。醉翁亭獨具風格,因歐陽修《醉翁亭記》而聞名遐邇;陶然亭則是古建築與園林的巧妙結合,因其美麗風景而被人們推崇;長沙愛晚亭因杜牧“停車坐愛楓林晚”的詩句而名聲不菲;顧名思義,湖心亭因為位於西湖正中央而吸引了無數目光。
在廣袤的中國大地上,留下了許多古塔名寺。儘管大雁塔、小雁塔、雷峰塔、應縣木塔廣為人知,但嵩嶽寺塔、千尋塔、釋迦塔、飛虹塔這四座塔還是被認為最能體現中國古代的智慧、技藝。
嵩嶽寺塔始建於北魏時期,最初是帝王宮殿,後來改為佛塔。武則天時期又因美好風光改回行宮,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磚塔,飽經歲月洗禮而始終高大挺拔。
千尋塔位於風景秀麗的雲南大理,它被認為修建於唐朝中前期,它高足有近七十米,有著兩重塔基、塔身,是中國邊陲地區與中原始終緊密聯絡的象徵。
釋迦塔修建於遼朝時期,與其它名塔不同,它採用的是木質材料修建,是中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被著名的吉尼斯世界紀錄認定為世界上最高的木塔。
建於漢代的飛虹塔,它最大特色就是琉璃塔身,這裡原本是供奉佛祖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塔,唐朝時重修並改名。此後,它歷經八級地震沒有塌垮,堪稱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