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上週我們分享了元末農民大起義的第二階段,回看了陳友諒的興亡和朱元璋的迅速崛起,本週我們繼續沿著歷史的車輪,走進人民大起義的尾聲,見證明朝的統一大業。

1.“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公元1367年,即吳元年十月,朱元璋命徐達、常遇春率二十五萬大軍北伐元庭,宣稱只要能夠遵守封建禮法、願意臣服,不論什麼膚色和民族,都可以“永安於中華”。他的主張極大減少了民族矛盾,分化了元朝內部高層陣營。

很快徐達、常遇春從淮安北上,益都、般陽、東平、濟南、濟寧紛紛來降,僅僅過了兩個多月,整個山東之地盡歸朱元璋。看到時機成熟的他,在穩固山東之地後,於南京宣佈繼承元朝大統稱皇帝,國號“大明”,改元“洪武”。公元1368年春,徐達溯流而上向西進攻,鄧愈率軍攻佔襄陽以北,三月開封左君弼投降大明,四月常遇春攻佔洛陽。潼關以東全部歸順。五月明太祖朱元璋暫停向西用兵,集中兵力攻打元朝大都。

為了迅速佔領大都,防止陝西李思齊、張良弼和山西擴廓帖木兒聯合起來勤王。朱元璋集中全部兵力重點進攻元朝大都,選出精兵強將為先鋒,命徐達率水陸大軍為後繼,正面驅趕元庭,企圖逼迫他們返回塞外。這一舉動為明朝留下了長達兩百多年的北方邊患問題,因為正是朱元璋急於驅趕元庭,沒有做好徹底消滅元朝政權的準備,才使得明朝兩百多年不得不同北邊遊牧政權周旋,耗費了巨大人力和財力,間接拖垮了明朝財政,並導致女真後金的崛起和清軍的入關。

但看歷史不能一味地用現代上帝視角評判歷史人物,當我們還原到當時的歷史背景時,就會發現朱元璋的做法是正確和必要的,因為只有迅速逼迫元庭離開大都,才能使山西、陝西的元軍失去名義上的統一,才能迫使元朝內部軍閥各自為政。從後來的史實看,朱元璋的舉措也的確為大明王朝的統一大業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當年九月,徐達、常遇春率軍從開封出發,一路凱歌攻佔衛輝、廣平,並在臨清同山東明軍會合。之後戰場形式呈現一邊倒的現象,長蘆、直沽、通州相繼歸於大明,當月二十八日元朝皇帝妥懽帖睦爾令淮王帖木兒不花監國,駐守大都,自己則同太子、后妃連夜逃往北邊的上都。十月明軍攻破大都齊化門,元朝政府名義上宣告滅亡,第二年大都更名為“北平”。

北平攻佔後,徐達、常遇春向南攻佔保定、河間、懷孟,進軍山西。公元1368年十二月,明軍打敗山西軍閥擴廓帖木兒,佔領了太原、大同和朔州等地。1369年二月,徐達入陝西,軍閥張良弼聞風而逃,奉元、鳳翔歸順大明。張良弼的逃走,迫使元朝地主武裝軍閥李思齊退守臨洮,徐達窮追猛打,攻克隴州、秦州、鞏昌、蘭州,最終李思齊投降大明。張良弼見李思齊兵敗投降,留下弟弟張良臣駐守慶陽後逃亡寧夏,被擴廓帖木兒抓獲。看到哥哥被俘,張良臣嚮明軍開城投降。關隴之地全部歸順朱元璋。

2.平定浙、閩、兩廣、四川

朱元璋北伐的同時,對南方各個軍閥也展開了征伐。為了穩定浙江東部,減少敵對勢力,朱元璋對軍閥方國珍一直實施拉攏政策。但公元1367年九月,就在朱元璋大軍攻克平江時,浙江東部的軍閥方國珍拒絕向朱元璋稱臣,反而接受了元朝的封賞。於是朱元璋命大將朱亮祖率江浙水陸大軍進攻方國珍的台州,台州方國瑛不敵,攜家帶口乘船逃亡。十月朱元璋命湯和率常州、江陰水路大軍攻打慶元,方國珍敗走海上。等到朱亮祖和湯和匯合,朱元璋又令廖永忠率水軍攻打海上的方國珍,方國珍走投無路只能投降。

同方國珍作戰的同時,朱元璋命胡廷美為徵南將軍,進入江西攻打福建,同閩地的陳友定展開對峙。十一月杉關、光澤被攻克,十二月,邵武、建陽相繼歸順。公元1368年,大明建立,胡廷美率明軍攻佔建寧,湯和從北向南攻打延平,陳友定兩面受敵,堅守城池不出。困局之下,陳友定疑神疑鬼屢殺大將,導致人心惶惶、內部不和。在被圍攻的第十日,陳友定部下大將劉守仁投降,致使每天逃跑計程車兵數量與日俱增。很快在明軍的進攻下,陳友定喪失了戰鬥的勇氣,服毒自盡(但還未來得及死就被明軍俘虜,之後被斬殺于軍前),其餘部眾開城投降。

拿下福建後,朱元璋命令湯和鎮守福建,令廖永忠、吳禎馬不停蹄向南攻打軍閥何真。公元1369年二月,廖、吳從海陸進攻廣州,陸仲亨從韶州南下攻打廣州。四月,明軍攻打至東莞,何真見狀自知不敵,嚮明朝獻上降表,廣東平定。五月,明軍進攻廣西抵達梧州,廣西郡縣紛紛來降。與此同時,朱元璋從荊州、湖廣進軍廣西。元朝廣西行省平掌也兒基尼長期統治廣西,同明軍展開激烈的攻守戰,六月西城破,也兒基尼被俘虜,廣西諸郡盡歸大明。

此時四川、重慶等地還在明玉珍建立的“大夏”統轄內。在軍閥明玉珍統治時期,蜀地相對平穩,處於中立地位。等到明玉珍病死,其子十歲,政權立刻陷入了混亂,內部權臣為爭權奪利互相攻伐,亂象直到明軍佔領元朝大都、平定關隴之地後還在持續。公元1371年,朱元璋命湯和為主帥,率領周德興、廖永忠等部隊,沿水路攻打重慶,命傅友德率何文輝從陝西經秦隴進攻成都。當年六月重慶守將開門投降,聽聞重慶失守,成都守將喪失了鬥志,也開門投降。

至此除西藏、新疆、蒙古草原和遼東等地外,全部歸順了大明王朝,由漢民族為主的帝國又重新建立了起來。

三、北元和蒙古大帝國的消亡

公元1368年夏,當徐達攻佔通州後,元朝皇帝妥懽帖睦爾帶著太子和后妃從居庸關逃回了上都(內蒙古多倫)。至此元朝結束了在長城以南的統治,蒙古勢力退回了它的出發地。

妥懽帖睦爾在蒙古廟號元惠宗,並不是朱元璋給他的稱號“元順帝”。返回草原後,元朝年號仍在繼續使用,史稱政權為“北元”。從廟號也能夠看出,元庭在返回蒙古後並沒有立刻滅亡,而是同明朝並列存在了一段時間。待到朱元璋統一了南方,明軍立刻北上對北元窮追猛打,迅速攻佔了遼西、山西、漠南、嘉峪關外以及哈密,並在當地設立了蒙古衛所。公元1387年,明軍在呼倫貝爾打敗妥懽帖睦爾的孫子,名義上的北元勢力才終於滅亡。

但北元的滅亡並沒有帶來草原的穩定和平。沒了北元制衡,蒙古草原再次陷入了混戰,僅僅二十年後,經過互相征伐和吞併,草原上又興起了兩支強大的蒙古勢力,一個是東部蒙古“韃靼”,一個是西部蒙古“瓦剌”。最終瓦剌太師也先打敗了韃靼,統一了蒙古諸部。並在公元1449年,同明朝爆發全面戰爭,俘虜了明朝皇帝明英宗,這就是“土木之變”,不過這是後話,以後再說。

接下來我們將視野放大,看看同時期其他幾個蒙古王國的結局。經過成吉思汗、窩闊臺、貴由和蒙哥等四任大汗的努力,廣袤歐亞大陸上除了大元還相繼出現了四個主要的汗國,分別為窩闊臺汗國、伊爾汗國、察合臺汗國和欽察汗國。

窩闊臺是成吉思汗的三兒子,在成吉思汗征服乃蠻國後,將其領土封給了他。窩闊臺以新疆額敏縣的也速裡城為都城,統治額爾齊斯河上游和巴爾喀什湖以東。成吉思汗死後,窩闊臺和其子貴由相繼成為第二、第三任蒙古大汗,窩闊臺汗國達到鼎盛。

然而當拖雷一系的蒙哥在爭奪汗位中勝出後,誅殺了窩闊臺一系。導致窩闊臺汗國同大元的矛盾與日俱增。終於在窩闊臺汗國的第三任汗王海都時期,窩闊臺汗國同大元爆發了長達四十年的戰爭。最終雙方兩敗俱傷,元朝耗盡了國庫,窩闊臺汗國也陷入了統治危機。

海都死後,繼任者察八兒同察合臺汗國發生糾紛,遭到了大元和察合臺的兩面夾擊。公元1306年秋,窩闊臺軍團在同察合臺軍團酣戰之時,被元朝大軍捅了後背,察八兒不敵向察合臺汗國請降。公元1309年,篤哇為了限制察八兒,立其弟弟為察合臺傀儡皇帝,察八兒不得已逃往元朝,被封寧王。窩闊臺汗國成為了滅亡最早的汗國。

伊兒汗國是蒙哥的五弟建立。公元1252年蒙哥繼任大汗後命他進攻伊朗等地,1260年攻佔大馬士革,整個西亞被納入了蒙古帝國版圖。但正當旭烈兀同埃及大戰時,蒙哥去世,忽必烈同阿里不哥爭奪皇位,旭烈兀為支援忽必烈率大軍主力返回蒙古,只留下五千人對戰數倍於自己的埃及軍隊,駐守敘利亞。致使蒙古遭受失敗,從此止步亞洲,再沒能進入非洲。

等旭烈兀剛剛走到波斯地區時,忽必烈就獲得了勝利,於是旭烈兀決定駐紮在當地建立汗國。之後因擁立之功受到了忽必烈的冊封,從此伊兒汗國建立,名義上附屬於大元。疆域以波斯為中心,東至阿姆河,南臨阿拉伯海,西至地中海,北至高加索地區。

在旭烈兀的統治下,波斯地區獲得了相對和平安寧的發展,各民族相互融洽,一時間成為了中亞較為繁榮的國家。猶太人薩德·埃爾·定都做到了首相,猶太人拉史德·埃爾·定都在伊兒汗國成為了傑出政治家、歷史學。旭烈兀去世後,後世的汗王很快接受了當地的文明成果,被伊斯蘭文明同化,尊奉伊斯蘭教為國教。公元1353年,秉持對各個種族和宗教都寬容和優待的伊兒汗國,被曾經依附自己的封建主——新崛起的波斯薩菲王朝擊敗。兩年後衰敗的伊爾汗國被同為蒙古的欽察汗國滅亡。

察合臺是成吉思汗的次子,當西遼和新疆地區被蒙古征服後,這裡就成為了察合臺的封國,中心是伊犁北部的阿力麻裡。公元14世紀初,元朝和察合臺汗國結盟打敗了窩闊臺汗國,察合臺汗國達到鼎盛。然而當第二任汗王篤哇死後,察合臺陷入了繼承糾紛。其大兒子和小兒子互相爭奪汗國的統治權,導致察合臺汗國分裂。大兒子也先不花統治喀什和吐蕃,小兒子怯伯以撒馬爾罕為中心統治河中地區。

公元1370年,突厥化的蒙古貴族帖木兒攻打西察合臺汗國,將其滅國,公元1500年,欽察汗國的分支藍賬汗國後裔打跑了帖木兒在這片土地上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公元1514年,東察合臺汗國被賽依德建立的葉兒羌汗國取代。察合臺汗國徹底滅亡。

欽察汗國又稱“金帳汗國”,由成吉思汗長子朮赤征服伏爾加河流域後建立。赤朮死後,其長子分封到了西伯利亞和哈薩克地區,建立了“白賬汗國”,次子拔都繼承了赤朮的領地繼續以“金帳汗國”自居,幼子昔班被分封到了南烏拉爾一帶,建立了“藍賬汗國”。白賬和藍賬建立之初,均以金帳為宗主。

等到同為蒙古族的帖木兒(突厥化的蒙古族)率軍摧毀了金帳汗國的繁榮城市薩萊,金帳汗國由盛轉衰。之後分裂出了喀山、克里米亞、阿斯特拉罕、西伯利亞等汗國,雖然各國都承認金帳汗國的宗主地位,但國家威懾力已大不如從前。公元1380年,就在明朝打敗北元的同時,曾經依附於金帳汗國的莫斯科公國一步步壯大起來。到了伊凡二世時期,莫斯科公國拒絕向金帳汗國繳稅,同金帳汗國展開大戰,打敗了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軍隊。公元1473年,伊凡三世娶了東羅馬帝國的公主,莫斯科公國更加囂張,宣稱自己是第三羅馬帝國的領袖。公元1547年,伊凡四世(母親是金帳汗國王族後裔葉蓮娜)自稱沙皇,開始了征服之路,“可怕的伊凡”連續進攻金帳汗國和其附庸國,透過擁立成吉思汗黃金家族後裔西米歐·畢庫拉圖維奇為王,征服了廣大蒙古汗國,又透過政治手段讓其放棄王位,自己成功成為了蒙古國的繼任者。此後,俄羅斯皇帝在歐洲自稱“沙皇”,在亞洲自稱“察合汗”,開啟了俄羅斯幾百年的征伐。公元1783年,最後一個蒙古汗國克里米亞韃靼汗國被征服後,幾乎整個欽察汗國的領土均被俄羅斯征服。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1428年曾經的藍賬汗國出了一位少年英雄阿不海,率軍南下中亞打敗了帖木兒,建立了“烏茲別克”汗國,獨立於金帳汗國,成為了今天烏茲別克的前身。

茫茫歷史,悠悠長河,成吉思汗曾經一腔熱血建立的蒙古大帝國,終究湮沒在了子孫們的手中。歷史彷彿有一個每一位征服者都繞不開的迴圈,使得他們如同矇眼拉磨的驢,以為走了萬里之遙,最終不過是繞了一個圈。可悲、可嘆、可敬,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如此,常笑夸父追日渴死途中,卻又因追日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每日名人本紀—愛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