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古埃及,你或許會想起金字塔與木乃伊、法老與埃及豔后、尼羅河和沙漠……但鮮少有人會想起古埃及的軍隊。相比於恢弘的殿堂和燦爛的文化,古埃及軍隊的知名度確實不算高。但若是沒有這支軍隊,古埃及也不會有令世人驚歎的成就。
一、 古埃及的軍事典型——新王國時期
就像中國古代存在夏、商、周多個朝代一樣,歷史久遠的古埃及也曾有許多王朝。其中,歷史上的第18至20個王朝,被統稱為“新王國時期”(或稱“埃及帝國時期”)。
這三個王朝之所以能被歸納到一起,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都進行了大量對外戰爭。他們不斷派兵進攻西亞、利比亞、努比亞、埃及三角洲等地,將古埃及的版圖擴大了幾近一倍。因而新王國時期是輝煌的。而這輝煌的直接創造者,就是實力強勁的古埃及軍隊。
二、 新王國的軍事體制
作為一支能征服周邊國家和民族的強大軍隊,新王國時期的軍隊體制自然是相對完善的。這一點從彼時的軍事指揮官結構也可窺見。
就像中國古代軍隊的最高領導人是皇帝,新王國時期軍隊的最高領導人也是法老。在大型作戰中,法老多會以“首席指揮官”的身份親臨現場,進行指揮。而在小型作戰中,法老雖然多不會到場,但也會指定一位王室子弟或重臣前去指揮。
在法老之下,被稱作“維吉爾”的宰相是軍隊在非戰時的最高級別官員。在戰時,維吉爾則類似“軍事總管”,也可前往前線。且據新王國時期的相關銘文記載,維吉爾還會和軍事委員一起制定軍隊的管理條例,接收各個軍隊的工作彙報,以及為各種軍事檔案蓋章。
軍隊中還存在由王室子弟或重臣擔任的“軍事總管”或“執旗者”。他們是法老以外的軍隊最高指揮官,直接對法老負責。而關於“軍事總管”和“執旗者”的源起、職責,以及與維吉爾等官員的關係,由於資料的匱乏我們尚且難以明晰。因而“軍事總管”或“執旗者”和維吉爾到底能否同時出現在軍事體制中,以及誰先誰後,我們其實也還不能得出定論。
不過在“軍事總管”或“執旗者”之下,倒是存在“軍事副官”。從名稱我們就不難看出,他們是最高指揮官的副手。古埃及常設定兩名副官,分別統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兩支軍隊。有時法老也會自稱“軍事副官”。但此時這一名稱不再是頭銜,而是法老在強調自己也是軍隊的一員。
此外,軍隊中還有與軍事副官同級別的要塞總管。在古埃及,最重要的要塞就是地中海沿岸要塞和努比亞要塞,所以要塞總管實際上也就是分別管理這兩地的二人。由於資料的匱乏,要塞總管的具體管轄兵力尚未可知,但其下存在“衛戍部隊總管”這一下屬。
而在已知的軍隊體制中,地位最底層的軍事將領是“五十人長”。顧名思義,他所領導的也就是手下的五十人小隊。而比他高一級的官員尚未可知。
此外,已知新王國時期的軍隊中還有軍中傳令官和軍中書吏。傳令官分為陸軍傳令官和水軍傳令官,都負責向法老或其他高階官員彙報戰況,以及向下級傳遞指令。書吏則類似現代的參謀,有多個級別,最低的一級為“士兵書吏”。
三、 新王國的兵種
大致瞭解了新王國時期軍隊的體制,我們再來說說古埃及都有哪些兵種。畢竟他們是戰爭的直接參與者,也關係到古埃及的軍事編制和作戰策略。
軍隊的主力自然是步兵。古埃及的步兵分為重灌步兵和弓箭兵。前者使用短兵器,應用廣泛。後者則配備弓箭與鎧甲,且幾乎存在於整個古埃及時期。
而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軍事技術的發展,新王國時期戰車兵成為了重要的新兵種。戰車往往配備一名戰車士兵和一名戰車馭手。前者負責攻擊,後者負責駕車和防禦。所以在一些文獻中,戰車馭手也被叫做“盾牌兵”。
當然,在軍隊中駕車的不一定都是戰車馭手。因為軍隊後勤所依賴的輜重兵,也就是運輸人員,也會駕車。軍隊中還有一種善騎馬的偵察兵。他們也會使用弓箭,但主要職責是偵察敵情。軍中還有號兵,負責在戰場或宗教儀典上吹奏號角。
此外,古埃及還有水兵。不過這種水兵應當不是單一兵種,而是進行水上作戰的陸軍。因為水兵中雖然多了“拋錨者”,但其他的還是弓箭兵、重灌步兵等。只是由於水域作戰的特殊性,士兵們的鎧甲可能換成了具有一定防水功能的。
另外,因為進行了大量對外侵略,古埃及軍隊中還有不少外族士兵。這些士兵或是被收編,或是被僱傭,總之都接受了古埃及的統一領導併為之作戰。
學界普遍認為,古埃及在新王國時期就已形成了以軍事為職業的常備軍,也有徵募而來的軍隊,且後者是作戰主力。但無論是誰挑大樑,埃及帝國的直接創造者就是這些軍人。他們是法老的利刃,將法老的野心化作現實,更支撐了古埃及文明的發展。雖然於周邊而言他們是惡魔,但於古埃及而言他們仍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