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現在的德意志人,看起來像一隻溫順的小綿羊,人畜無害,鄰家乖乖女打扮。但是記住,這是遭群毆之後的模樣,閹割之後的效果。德意志人在二戰中已經被盎格魯撒克遜人、法蘭西人、俄羅斯人連手抽去了脊樑!

歷史上的德意志人,那可是侵略成性,狂傲的很。

1900年八國聯軍,德皇威廉二世曾經對即將出發的德國部隊說過這樣的話:“我們不要留活口,不要留情,我們的目的就是讓中國人在一千年後提到德國仍然渾身顫抖,甚至要讓我們的旗幟永駐長城。”

對萬里之外、毫無瓜葛的中國都這樣,何況對近在咫尺、糾紛不斷、彼此有宿怨的鄰國?

德意志人屬日耳曼族群。在羅馬帝國崩潰後的歐洲,日耳曼人是個無敵的存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向西征服了英格蘭;法蘭克人向南, 征服了高盧(法國);

所以,從溯源上看, 德、法、英三個民族本是兄弟。

而俄羅斯人則屬斯拉夫族群,與德國人並沒有太多的瓜葛,甚至於,俄羅斯人對德國人的前身普魯士曾經有過大恩。1890年之前的德國俄國,還是同盟關係!

但是結果我們都看到了,一戰、二戰中,盎格魯撒克遜人法國人俄羅斯人群毆德國人。

為什麼?

德國人是怎麼把他的兩個兄弟法國人英國人以及他曾經的恩人俄羅斯人變成自己仇敵的?

01,法國人

和法國人結怨,還真的不怨德國,是法國人太嘚瑟了!

法國人是歐洲大陸上比較早的軍事強權。這要感謝英國人,英法百年戰爭打醒了法國人的民族意識,戰爭結束後,法國趨於統一,王權逐漸強大。而此時的德意志還在分裂狀態,公國林立,彼此勾心鬥角。

所以,強大的法王就喜歡有事沒事在他北方的表兄弟身上找點樂子,三十年戰爭、七年戰爭就是如此。

不過這些都不算什麼。

真正的屈辱,來自拿破崙。

1806年,耶拿戰役後,拿破崙進入柏林。在柏林無憂宮,拿破崙拿走了腓特烈大帝的戰劍、頸甲、勳章,交給巴黎榮軍院,並說:“在繳獲的普魯士國王的戰利品中,我最喜歡的是這些!”同一天,拿破崙還命令把腓特烈大帝為紀念在羅斯巴赫打敗法國軍隊而建立的紀念圓柱運回巴黎。

這是打在所有普魯士人臉上重重的耳光,普魯士所有的光榮都被拿走了。

然而屈辱才剛剛開始。

1807年,在佛裡德蘭戰役中,拿破崙徹底擊敗普俄聯軍,普魯士幾乎亡國,隨後的和約更是屈辱到極致:普魯士割讓易北河至萊茵河之間的所有領土;放棄所有波蘭領土;普魯士軍隊總數不得超過四萬人;賠償法國1.5億法郎(相當於普魯士四年財政總收入)!

至此,德國人和法國人的樑子,算是正式結下了。

德國人的報復是在六十多年後。

1870年普法戰爭中,法國戰敗,皇帝拿破崙三世被俘,普魯士軍隊開進凡爾賽宮。

1871年,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宮加冕,成為德意志帝國皇帝,德國完成統一。

然後就是割地賠款:法國割讓阿爾薩斯-洛林,賠償50億法郎。

初中語文都德的《最後一課》,反映的就是這個時期法國人的情感。

德國人對法國人的恨,源於拿破崙戰爭;法國人對德國人的恨,則源於普法戰爭。

從此,法國人整天只想一件事:打德國。

02,俄羅斯

俄羅斯和普魯士曾經是長期的盟友。

只說一點,你就明白兩國的關係曾經好到什麼程度:彼得三世之後,俄羅斯沙皇都有德國血脈,歷任沙皇討老婆,首選聯姻目標就是德意志諸公國。

甚至於,俄羅斯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就是一名德國人!

在七年戰爭時期,普魯士已經精疲力竭,瀕臨絕境,腓特烈大帝已無力再戰。就在此時,俄羅斯的伊麗莎白女皇病死,續位的沙皇彼得三世突然退出反普戰爭,單獨簽訂和平條約,無條件歸還普魯士的所有領土!

可以說,彼得三世救了腓特烈大帝,也救了普魯士。

電影《帝國的毀滅》,美國總統羅斯福病死,眾納粹頭目狂喜,他們是在希望歷史能夠重演一次,好運能再次降臨到德國人頭上。

春秋大夢!

拿破崙戰爭時期的俄、普、奧三皇同盟以及俾斯麥的德、俄、奧三皇同盟,在長達一個世紀的時間裡,德意志和俄羅斯一直是盟友關係。

這裡,不得不重點說一下俾斯麥。

首先得承認,這是個牛人!

德意志俄羅斯都是恃勇好鬥,噬土成性的國家,且兩國相鄰,而他竟然能將二者揉在一起,不簡單。

普法戰爭後,德國統一,取代法國成為歐洲陸上No1。法德之間的矛盾無法調和,單憑法國的力量,無法自保,更無法復仇,法國人願意同任何與德國敵對的國家結成同盟!

孤立法國就成為德國外交的第一要務。

當時歐洲的大國主要是五個:英、法、德、俄、奧。無論法國德國,只要抓住剩下三國中的兩個,就能達到孤立對方的目的。

英國奉行的是光榮孤立政策,不與任何大國結盟。

於是,俾斯麥的三皇同盟應運而生。

德俄奧三國能結成同盟,各有所求。

德奧本是同族,普魯士崛起統一德國後,奧地利的德意志人已經接受既成事實,兩國再無矛盾,是天然的盟友,不用多說。

俄羅斯人的主要目標是向南,分成三路:西路針對奧斯曼帝國,中路針對中亞以南伊朗印度,東路針對清朝。

三路都和英國有衝突!

十九世紀中期,英法甚至聯手在克里米亞半島胖揍了俄羅斯一頓。

所以,俄羅斯在向南擴張的時候,也需要同西面的鄰居德國結成同盟。

但是,三皇同盟也有缺陷,最致命的關鍵點在巴爾幹。

奧匈帝國一直把巴爾幹半島當做自己的後院經營;但是巴爾幹居民大多屬斯拉夫族群,而在俄羅斯人眼裡,沙皇是所有斯拉夫人的沙皇!

1885年10月,保加利亞危機爆發,俄羅斯和奧匈帝國為了爭奪保加利亞的控制權,幾乎到了兵戎相見的地步。俾斯麥夾在其中,只能左右逢源。

1887年,德俄簽訂《再保險條約》,俾斯麥勉強維持了與俄國人的盟友關係。

不過,據俾斯麥自己說,在他執政晚年,德俄關係一直困擾著他,德國人將來可能不得不兩線作戰的前景讓他坐立不安。

奧地利是德國人同族,是德國外交不可能拋棄的一環,而俄奧之間的矛盾,和德法矛盾一樣,也是不可調和的!

果然,1890年,德皇威廉二世即位,俾斯麥被迫下臺。在缺乏耐心和戰略眼光的威廉二世領導下,德俄關係迅速變壞,法俄迅速接近。

1892年,《俄法軍事同盟條約》簽訂,條約規定:

1,若德國進攻法國,俄羅斯須動員軍隊160萬人進攻德國。

2,若德奧進攻俄國,法國須動員軍隊130萬人進攻德國。

就這樣,俄羅斯人從德國人的盟友,變成了噩夢一般的敵人,而德國也將不得不兩線作戰。

03,英國人

很長時間,英國人對歐洲大陸各國的政策,一直是光榮孤立,不和任何國家結盟(比利時、葡萄牙除外)。

英國人和法國人是死對頭,從中世紀起兩國就是敵人。同樣,英國人和俄國人也是死對頭:在奧斯曼、伊朗、阿富汗等地,兩國有廣泛的利益衝突。

本來,這三個國家是很難走到一起的!

但是因為德國,他們最終走上了軍事結盟。

1884年,德國奪取了奈米比亞和多哥、喀麥隆,1885年又佔領坦噶尼喀,不久,盧安達、蒲隆地又相續落入德國人手裡。

德國人在非洲的殖民極大地威脅了英國人的利益,雖然兩國在1890年簽訂協議,但協議並未終止兩國的矛盾。

威廉二世上臺後,一改俾斯麥穩健的外交政策,尋求“陽光下的土地”,繼續四處搶佔殖民地,使英德矛盾愈演愈烈。

而同一時期,英法之間也衝突不斷。

1904年,英法兩國為爭奪殖民地,險些爆發小規模戰爭。為緩和矛盾,兩國展開談判,簽訂了一系列協議(共3份)。法國人把這些協約叫做《摯誠協議》!

協議內容是:1,法國人放棄紐芬蘭的捕魚權;2,法國人承認英國人對埃及的宗主權,英國人承認法國有權在摩洛哥維持治安;3,以湄公河為界,泰國西部屬英國勢力範圍,東部屬法國勢力範圍。

看到沒?這些協議就是有關劃分殖民地的一些“小事”,沒有一絲一毫政治軍事同盟的意思,更不針對德國!

但是,這些協約開啟了英法雙方互信之門,正如協約的名字,雙方開始彼此顯示“摯誠”。

1907年,在法國的撮合之下,英俄之間也簽訂了類似的協議。

而與此同時,德國人卻在作死的道路上狂奔!

1900年,威廉二世推出“艦隊法”,宣佈為防範法俄同盟,計劃每年建造兩艘戰列艦,提高德國的海軍實力。

英國人當時奉行的是“兩強標準”,即英國的海軍實力要高於排名其後的任意兩強之和!德國人的海軍起步晚根基差,所以起初“艦隊法”並未引起特別關注。

直到1906年,英國費舍爾勳爵強力推進的“無畏艦”的下水。

無畏艦是一種全新型火力倍增的主力戰列艦,德國人原先建造的主力艦根本不是它的對手。

德國人立即跟進,緊急修改“艦隊法”,宣佈從1908年到1911年,每年建造三艘無畏艦。

這一下,德國人的戰略意圖暴露無疑:它未來確定的作戰物件就是英國!

敵意大增。

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宣佈,海軍“兩強標準”改為“對德雙倍標準”:德國每開工建造一艘無畏艦,英國就建造兩艘!

雙方在軍備競賽中越走越遠。

1911年7月,第二次摩洛哥危機爆發,德國人派出軍艦到摩洛哥和法國人對峙。在這場危機中,英國人一改過去孤立、不饞和的態度,堅定地站在法國一邊!

危機過後,英國人更是與法國人商定,將其在地中海沿岸的利益交由法國人保護,地中海艦隊撤回本土,防衛北海及英吉利海峽。

至此,法國人的摯誠得到回報,而德國人也為他們的蠻橫與衝動付出代價!

三國協約終於從原先的殖民地劃分協議變成真正意義上的軍事條約。

04,總結

我們現在回頭看一些歷史的關鍵節點,總是充滿著無數種選擇和可能。

威廉二世在洶洶民情裹挾之下放棄與俄羅斯的同盟關係,未必是德國人走向深淵的開始。

因為,既然德國人無法拋棄奧匈帝國,則三皇同盟註定無法維持下去,分裂是遲早的事,俾斯麥即使還在,也不行。

但是英國……

1900年的英法矛盾,英俄矛盾,遠遠大於英德矛盾。

威廉二世和他那一輩德國人,以及後來的希特勒,缺乏的是:戰略定力!

1914年的德國,1939年吞併奧地利捷克之後的德國,都沒有到非戰不可的地步!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6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東漢末年的一位名將,平定黃巾起義,曾是孫堅的上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