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不要以為只有現在人愛裝壁,古人也樂此不疲。

魏晉時期,在上層社會計程車大夫中間,流行吃五石散,五石散原本是一劑中藥,在漢朝就有了。但是到了魏晉時期,著名的嗑藥公子何晏把五石散的配方改良了一下,降低藥用成分,增加催情效果,吃了之後讓人感覺神清氣爽,飄飄欲仙。很快就在上層名士圈裡流行開來。吃了五石散之後,面板會很敏感,不能穿較硬緊身的衣服,必須穿寬袍大袖;渾身發燙,需要吃涼的食物,所以五石散也叫寒食散,但是酒卻必須喝熱的,此外還要在外面走路發汗,讓熱燥散發出去,叫做“行散”,所以我們現在管走路遛彎叫“散步”。五石散在當時屬於高階玩意,沒有一定的經濟實力是吃不起的。所以很多人為了裝壁,雖然沒吃五石散,可也穿著寬袍大袖或在路上閒逛,或躺在大街上,逢人就說自己在行散。

東晉時,丞相謝安才華出眾,在當時屬於超一流的巨星,他的一言一行都是士人競相模仿的物件。有一次,有個老鄉送給他一把蒲扇,謝安隨手拿著那把蒲扇上朝。這一下不得了,京城大小士人爭相模仿,把蒲扇價格炒高好幾倍。 西晉滅亡後,大批士人流亡到南方。來自北方河南的謝安也來到了南方。由於謝安有鼻炎,說話發音鼻音較重,南方人覺得謝安的洛陽口音加上濃重的鼻音,聽起來優雅極了,於是紛紛模仿,見人就囔著鼻子說:“咦,你這是走啥裡?”逼格瞬間爆棚。多年以後,雖然我們不再以“洛生詠”為裝壁標準,但是其他形式的裝壁語卻出來很多,比如:“雜交英語”。“歡迎大家來到我們company,這是我們的teamleader, today, 我們將帶領大家完成一個project model……”如果能再新增點港臺腔,那就perfect極了,Nice。

在古代,文化人始終是比較上檔次的存在,甭管肚子裡學問如何,冷不丁蹦出幾個之乎者也,總是那麼的高階有逼格。可是在古代,並沒有九年義務教育,老百姓受教育程度非常低,十里八鄉難有一個識字的。所以電視劇裡每當在城門口有告示的時候,總有一個人站出來高聲宣讀,這不是沒道理的,因為圍觀的人群可能都不識字。古人用毛筆寫字,很多人有個習慣,愛用嘴舔毛筆,於是很多文化人,嘴角常有墨跡。有很多人,他們胸無點墨,目不識丁,但是也想裝裝文化人,於是就在自己的嘴唇上塗上一點墨水,然後走在大街上洋洋自得。多年以後,人們不再往嘴上塗墨水了,而是在上衣口袋裡插一支鋼筆,筆扣一定要露在外面。類似的行為還有行李箱上的機場託運單常年不撕,網購LV購物袋,團購奢侈品,買車摳標等。

南朝劉宋時期,皇帝劉駿的母親路太后,出身寒微,她的哥哥路慶之曾經給當時的資深豪門大族琅琊王家趕馬車。後來路太后富貴之後,家人也都封侯拜相,路太后有個侄孫叫路瓊之,就是她那個馬車伕哥哥的孫子,當時官至撫軍參軍,並且富可敵國。當時,太后侄孫路瓊之和出身琅琊王氏的貴族王僧達是鄰居,有一天,路瓊之帶著重禮去拜訪王僧達,王僧達認為路瓊之出身卑微,非常厭惡他,躲在臥室裡遲遲不見,路瓊之生生等了一上午王僧達才勉強相見,王僧達見了路瓊之就問他:“當年在我們家趕馬車的那個人是你什麼親戚”?路瓊之羞愧難當,悻悻告辭。他剛走,王僧達就讓手下人把剛才路瓊之坐過的胡床扔出去燒了。事後,路太后得知此事,異常惱怒,讓皇帝劉駿殺了王僧達。雖然皇帝沒有立刻殺了王僧達,但是後來劉駿還是找了個藉口把王僧達殺了。

時代在發展,裝壁始終走在進化的道路上,花樣紛繁,永不絕滅。

12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邊疆時空」孫競昊 | 鄭和下西洋中的軍事行動研究述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