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摘要:曾經稱霸世界的大英帝國在其早期的不同歷史階段也曾遭受過幾次異族入侵。這些入侵者在劫掠的同時都將自己帶有的明顯異域特徵的文化留在了不列顛島嶼上, 並與先前的凱爾特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文化相融合, 逐漸形成了極具多元性的不列顛文化。

  

  歷史上的大英帝國曾稱霸世界, 一度佔有全球四分之一的地區, 包括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1]但在其早期的歷史階段也曾多次遭遇過異族入侵。這些入侵者, 無論是羅馬人、北歐海盜還是諾曼人, 在劫掠的同時都帶來了自己的語言和習俗, 並將這些帶有明顯異域特徵的語言和習俗作為永久的文化符號留在了不列顛島嶼上, 且與先前的凱爾特文化及盎格魯-撒克遜文化融合, 經過歷史的洗禮, 逐漸演化成獨一無二的不列顛文化。

  一、凱爾特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文化

  凱爾特人雖然並非是最早出現在不列顛群島上的原住民, 卻將人類文明的曙光帶到了這個古老的島嶼上。

  凱爾特語是大不列顛島上唯一具有史料依據的最早的語言, 後來逐漸發展成大陸凱爾特語和海島凱爾特語, 其中, 大陸凱爾特語現已不復存在。海島凱爾特語又可細分為兩支, 即愛爾蘭語和不列顛語:前者包括愛爾蘭語、蘇格蘭蓋爾語和曼克斯語;後者主要是威爾士語, 通行於威爾士。直至今日, 凱爾特語還出現在英國的許多河流、溪流名中, 諸如艾爾河、阿馮河、迪河、德爾文特河、默西河、塞文河和泰晤士河。此外, 在一些英國的地名中也能尋覓到古老的凱爾特語蹤影, 如利茲, 其是用凱爾特語命名的最大的英國現代化城市;撒奈特、懷特島和克拉文, 其名稱也都源於凱爾特語。[2]

  從公元五世紀中葉到1066年, 盎格魯-撒克遜入主不列顛對現代英格蘭民族的形成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 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英格蘭民族的歷史。

  大約在公元449年, 原先分佈在北歐日德蘭半島、丹麥諸島、德國西北沿海一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趁不列顛由於羅馬軍隊的撤離而出現權力真空時, 乘船橫渡北海, 入主大不列顛諸島, 並將這片土地更名為"盎格魯領地", 後來這一名稱慢慢演變為"英格蘭".他們的方言成為英格蘭的語言, 並逐步演變成現在的英語。

  盎格魯-撒克遜人所帶來的語言在後來英格蘭民族的形成過程中發揮著奠基性的作用。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和朱特人這三個部落原先各自所說的方言同屬低地西日耳曼語, 有許多相同之處。隨著這三個部落的逐漸統一, 他們各自使用的部落語言也逐漸融合, 一種新的語言---盎格魯-撒克遜語形成了, 這就是古英語的起源。早期的拉丁學者稱古英語為Englisc, 意為"盎格魯人的語言", 今天的English一詞就是由Englisc演變成的。盎格魯-撒克遜語在它形成後的100多年內一直是英格蘭唯一通用的語言, 但有趣的是, 它作為英語開山鼻祖的身份起初並未得到認可, 直至1871年英國語文學家斯威特對這一傳統觀念提出挑戰後, "盎格魯-撒克遜語"才逐漸被"古代英語"這一術語所取代。

  二、異族入侵

  儘管英國在16世紀至20世紀初透過瘋狂的侵略擴張而成為一個稱霸世界的"日不落帝國", 但它在早期歷史上也曾多次遭受過異族的入侵。羅馬人、北歐海盜和諾曼人接踵而來, 這些外來入侵者給英國帶來了異質文化。

  公元43年, 登基不久的古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利用不列顛諸部落王國之間的矛盾佔領了不列顛, 並在不列顛設定行省。省的名稱是從古凱爾特語衍生出來的, 叫不列塔尼亞, 是不列顛這個名稱的起源。羅馬人的佔領給廣大不列顛人民帶來的是沉重的賦稅和穀物輸出, 以及官吏的壓榨和高利貸的盤剝, 無疑會激起不列顛人的反抗。其中, 最著名的是波迪卡起義, 這次起義雖以失敗告終, 但沉重地打擊了在不列顛的羅馬統治者, 使其對不列顛的統治不得不採取比較寬容的政策。羅馬帝國的衰弱最終導致羅馬人在不列顛統治的結束, 公元409年, 大批羅馬軍人和官員撤回羅馬, 就此結束了羅馬帝國統治不列顛群島的歷史,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 盎格魯-撒克遜人乘虛而入, 成為不列顛的主人。

  在盎格魯-撒克遜人站穩腳跟後不久, 不列顛經受了北歐海盜長達近4個世紀的侵擾。自公元8世紀始, 北歐海盜就曾多次侵擾不列顛群島。最初是熱衷於尋找殖民地的挪威海盜, 緊接著是熱衷於搶劫戰利品和貢品的丹麥海盜, 其中以丹麥海盜的入侵為甚, 他們的主要活動地點在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儘管期間出現瞭如阿爾弗雷德大帝那樣偉大的民族英雄, 但當時的英格蘭還未建立一個強大的封建王朝, 無力抵抗北歐海盜的大規模侵襲, 所以最終還是被丹麥人控制。1016年, 丹麥國王斯韋恩一世之子克努特輕而易舉地控制了整個英格蘭, 直至1042年丹麥王室絕嗣, 英格蘭人才得以擺脫海盜政權的統治。

  發生在1066年的諾曼征服給英國帶來的影響無疑是史無前例的, 它不僅再次打破了這個古老島嶼上的平靜, 而且是英國曆史上的一次"巨震".[3]1066年1月, 英王愛德華 (懺悔者) (1042-1066) 逝世。1066年9月, 住在海峽對面的諾曼底公爵威廉藉口愛德華生前曾許以繼承英格蘭王位, 在教皇的支援下, 率領諾曼貴族和來自法國各地的騎士渡海打進大不列顛島。1066年10月, 威廉在南部海邊的黑斯延斯與剛在當年繼承英格蘭王位的撒克遜族國王哈羅德二世展開大戰。經過一天的激戰, 威廉打敗了短命的哈羅德政權, 佔領倫敦, 於1066年12月自立為王, 稱威廉一世, 建立了強大的諾曼王朝。

  三、不列顛文化的多元性

  細究不列顛的早期文化, 不難發現它具備的最為顯著的特徵之一是多元性。由於不列顛歷史上遭受過數次異族入侵, 使不列顛文化擺脫了單一性, 呈現出多元文化氣息。

  "羅馬不列顛"時期, 羅馬人在不列顛大量傳播拉丁文明, 將不列顛引入了文明世界。阿古利可拉---羅馬著名史學家塔西佗的岳父, 擔任不列顛總督期間尤其重視教育和提倡使用拉丁語。不列顛的居民, 尤其是貴族們, 在其影響下迅速羅馬化, 他們紛紛拋棄原先的生活方式, 開始說拉丁語並效仿羅馬貴族的生活方式。拉丁文明對不列顛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 5世紀初, 隨著羅馬統治者退出不列顛群島, 羅馬文明對不列顛的影響也漸漸淡化, 但羅馬文明的精氣已經進入不列顛文化的基因。

  北歐海盜近300年的入侵孕育了不列顛文明中最為顯著的海盜文化。原本大多操行海盜生涯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在北歐海盜身上找到了一種文化歸屬感和認同感, 海盜所特有的無所畏懼的冒險精神與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海外冒險和對外擴張的渴望一拍即合。此外, 大批北歐海盜定居不列顛後帶來了他們的語言, 北歐語, 特別是丹麥語, 給英語帶來了兩大文化遺產:一是豐富了英語詞彙, 如我們平時所熟悉的sky、take、want、odd、anger、cake、cut、get、ill、knife、happy、law等英語單詞都來自丹麥語;二是促進了古英語詞形曲折的簡化, 同時增加了詞序變化的自由度。

  與前兩次入侵相比, 發生於1066年的諾曼征服對於不列顛文化的形成意義也許更為重大。首先是語言的變化。諾曼征服後, 法語取代英語成為英國當時的官方語言, 諾曼統治者們"用了150年的時間將法語在英吉利海峽兩岸的封地上傳播, 在很大程度上, 用於法律、政府、行政、文學和宗教的法語, 已經深深紮根於英國".[4]法語對英語的影響主要體現在詞彙和習語兩大方面, "據統計, 那時有一萬多法語單詞被引入到英語中, 其中75%沿用至今。現代英語有50%的單詞源於法語和拉丁語, 其中有一半是在諾曼征服時期借入的".[5]大量的法語詞彙被借用到英語中, 這無疑對英語的發展過程有著深遠的影響力, 諾曼征服因此戲劇性地成了中古英語的起點。其次是英國傳統文化的改變, 在諾曼征服前的五六百年中, 英格蘭文化基本上是屬於日耳曼型的, 而諾曼征服促成了盎格魯-撒克遜文化同法蘭西文化的融合, 將大不列顛島重新與歐洲大陸的文明中心聯絡起來。

  四、結語

  歷史上的大英帝國所開拓的疆域面積之大、統治的人口數量之多, 是人類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所不能比擬的;在人類文明發展的程序中, 也沒有哪一個文明在擴張規模和影響方面能與不列顛文明相抗衡。即便是在全球化蔓延的當下, 不列顛文明的影響仍不可低估。因此, 對不列顛文化的形成過程進行考察, 揭示其本質特徵, 進而審視其發展趨勢對於英美文化、乃至全球化研究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參考文獻

  [1]CE Carrington, RP Dutt.The Crisis of Britain and the British Empire[J].International Affairs, 1958, (3) :365.

  [2]阿薩·布里格斯。英國社會史[M].陳叔平, 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1.29.

  [3]Pollock, Frederic Maitland, Frederic William.The History of English Law before the Time of Edward I[M].New Jersey:The Lawbook Exchange, 2007.79.

  [4]Leith, Dick.A Social History of English[J].Routledge&K.Paul, 1997, (1) :194-199.

  [5] 侯維瑞。英國英語與美國英語[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995.25.

9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中日本軍國主義的形成和日軍的殘暴行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