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秦國在商鞅變法後,雖然強大不少,但在秦昭王前期,內有宣太后的霸權,外有貴族專政,真正的大權並不在秦王手中。
國家的開拓是以私人利益為主,尚缺乏統一天下的方向,始終與各國之間在僵持,缺乏真正的開疆拓土,但好在其他國家也大都出現這樣的問題。
最終秦國率先採取改變局面的對策,就是採取範睢的策略——“遠交近攻”。
01、“不知有秦王”秦國自秦昭王即位以來,宣太后和穰侯魏冉、華陽君等人一直把控朝政,掌握了大權,雖然秦昭王已經即位三十多年了,功績也不少了。
如南面奪取楚國的鄢、郢,而楚懷王也因在秦國被囚禁而死,還曾多次圍攻韓、趙、魏三國,擴張了領土,更與其他國家聯合攻破齊國。
但不少是穰侯等人的傑作,穰侯擔任國相,華陽君、涇陽君和高陵君都擔任過將軍,他們不僅有優渥的領地,還有宣太后的庇護,導致他們的權力極大,又極為富有,秦王、秦國的財富甚至都不及他們的私家財富。
可是他們的做法以獲取自身利益為主,就如穰侯,他擔任秦國將軍後,雖然帶兵攻打齊國,但卻是假公濟私,因為攻打齊國可以幫助他擴大自己的封地,可是卻犧牲了國家的力量,還是越過韓國和魏國去攻打的。
整個秦國的實力雖然在商鞅變法後得到大大增強,可是卻沒能較好地發展,這是因為秦昭王無法較好地掌握權力、局勢,直到範睢為秦王開始謀劃。
02、不增強王權,怎麼實現想法秦國內部最大的麻煩,就是貴族勢力過於強大,但範睢畢竟是外國來的人,還未能站穩腳跟。
不過,在多次幫秦王出謀劃策後,逐步獲取信任,就開始與秦王一同設法解決秦國的大問題,這自然就是解決貴族專權。
他們果斷採取手段,也算是比較雷厲風行,先把太后廢棄,不再讓太后干預朝政,另外還把穰侯、高陵君、華陽君、涇陽君驅逐出國都,讓他們回封地,這就直接解決貴族在中央的造成的矛盾了。
而讓人驚訝的是,穰侯的家當是由朝廷派給車子幫他拉走的,竟然需要過千輛車拉家當,國都關卡的守關官吏檢查他的珍寶器物,足夠讓人震驚傻了——珍貴奇異的寶物比國君還多。
但無論如何,秦昭王終於任命范雎為相國,讓範睢幫助自己大展拳腳,而秦國的王權也真正掌握在秦王手中,也給了範睢建功立業的機會。
秦昭襄王:昔周文王的呂尚以為太公,齊桓公得管夷吾以為仲父,今範君亦寡人之叔父也。
03、得寸即寸,得尺即尺要說範睢幫助秦王增強王權,是讓秦國中央集權得到加強的關鍵,那麼,範睢的“遠交近攻”則是讓秦國開統一天下之路的關鍵。
他增強王權的措施,也只是“遠交近攻”等大戰略的基礎。
範睢“遠交近攻”的思想和措施如何?
一方面是“近攻”,他主張將韓、魏、趙等作為秦國兼併的主要目標,因為“三晉”與秦國相鄰,要麼打他們,要麼被他們打,而佔領他們的土地也便於固守。
若如同穰侯魏冉跨越“三晉”攻打其他國家,又容易被夾擊,也不利於真正掌握佔領的土地,最終也不利於擴張。
另一方面是“遠交”,就是派人前往遠處國家搞外交,以親近楚、趙國等強大國家,特別是趙國強大就親近楚國,楚國強大就親近趙國,這樣就容易採取外交讓楚國、趙國都親附秦國,以讓齊國恐懼。而齊國作為東方大國,若親附秦國,韓、魏二國也就可以收服了。
《戰國策》:“王不如遠交 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今舍此而遠攻,不亦繆乎?”
結語秦國採取範睢“遠交近攻”的策略後,很快拿下魏國的不少土地,逐步先滅亡了韓國、魏國,步步蠶食諸侯,也導致齊、楚、趙等大國內部混亂,受到範睢的反間計等策略影響。
“遠交近攻”作為秦國擴張的指導思想、是秦國一統天下前後的重要國策,大大加快了秦國一統天下的程序。
但這僅僅是秦朝對範睢“遠交近攻”的重視和成功運用,殊不知,該策略千百年後一直被後人推崇和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