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歷史冷知識#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中、美兩國幾乎不約而同地、各自爆發了一場慘烈的“南北戰爭”。對這兩場戰爭的命名和稱謂雖然有所不同,但是從戰爭的直接結果看,這兩場戰爭最終都實現了兩個超級大陸文明的再統一。而關於這兩場戰爭性質的演變,也值得進一步比較和辨析。

一、中華大清國晚期南北戰爭性質辨析

隨著西方工業文明的突飛猛進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及自由民主與宗教思想對中華農牧文明和封建禮制文化的野蠻衝擊,中國滿清皇朝政府的統治逐漸力不從心,漢族與滿蒙貴族、農民階級與地主階級之間的矛盾鬥爭愈演愈烈,總體上推動了中國歷史前進、升級的各地農民起義不斷出現。洪秀全領導的太平天國農民起義,總體上是中華大清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農民革命運動。由於這場人民革命運動歷經十幾年,中間又伴隨著第二次鴉片戰爭即反西方侵略、保家衛國戰爭,因此,可以對最終失敗的太平天國運動即中國南北戰爭和內戰的性質,進行進一步辨析。

(一)太平天國與中華大清國南北戰爭即大清國內戰第一階段的性質主要是革命與反革命

1.戰爭性質的主要分類與決定因素。戰爭是政治分化不可調和時期的武裝鬥爭形態。戰爭存在正義戰爭、非正義戰爭之分;也有革命戰爭和反革命戰爭、進步戰爭與倒退戰爭之分;還有中國與外國(近代以來主要是與西方或西化國家、西方代理)戰爭即中外民族戰爭之分,近代以來發生在衰弱中國領土、領海和勢力範圍的中外戰爭,大都是中國(或和附屬邦國、同盟國共同進行)的反侵略民族革命與解放戰爭。

人心向背往往決定了戰爭的性質,戰爭程序和結果的演變,也能反映戰爭性質的變化。

2.中國晚清南北戰爭第一階段戰爭性質

太平天國運動即太平天國與中華大清國之間的南北戰爭,直到1856年、1857年英、法發動第二次侵華鴉片戰爭前夕,都可以認為是中國國內被壓迫民族與被壓迫階級的革命正義戰爭

在中國晚明農民階級革命浪潮中脫穎而出的滿蒙貴族地主階級聯合漢族地主階級,重新構建了新的大一統中華農牧文明融合體,把中國地主階級封建專制統治和農牧文明發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當政期間,中華文明再次迎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輝煌盛世。然而,人類文化技術和政治文明的發展沒有止境,至少從十八世紀後半期,中華大清國的思想文化和工業技術變革已經跟不上西方的步伐,中華大陸封建農牧文明的優勢地位,逐步讓位於西方資本主義海洋和工業文明。

新興世界頭號強國——英國透過第一次侵華鴉片戰爭,打敗了驕傲自滿的中華大清帝國,中國國門洞開,沿海地區遭受西方工業商品傾銷,中國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被破壞,地主剝削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階級矛盾和國內民族矛盾日益嚴重。隨著西方基督教、天主教和科學文化與民主思想在中國的傳播、滲透,中國的儒教文化和傳統宗教習俗也受到西方文化的衝擊。

在此背景下,洪秀全、馮雲山等透過改信“天主”、創立“拜上帝會”來發動西南部廣西省貧苦農民組織武裝起義,發起了大清南北戰爭,打擊官府和清軍,奪取地主土地,平分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這是農民階級領導的、正義的土地革命戰爭和國內民族解放戰爭。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後,頒佈《天朝田畝制度》等法令,宣佈男女平等、平分地權、推翻滿族皇家貴族統治,這都是符合大多數中國人民特別是漢地十八省南方多省多數漢族同胞意願的目標,因此,可以說,前期太平天國運動和中國南北戰爭是農民階級領導的、正義的、國內人民與民族革命解放戰爭。

2.中國晚清南北戰爭第二階段戰爭性質

1853年,勢如破竹的南方軍——太平天國革命軍定都天京後,直到1856年,經過北伐(最終失敗)和西征(有限勝利),以及打破清政府軍向榮和琦善的江南大營、江北大營,取得了軍事上的重大勝利,達到了革命的高潮,給中華滿清皇家帝國統治以沉重打擊。

此時,中華南方軍即太平軍如果有實力一鼓作氣推翻中華大清國滿蒙漢貴族和上層官僚地主階級統治,建立以漢族為主體、各民族和睦團結的、新的大一統中華太平天國農民革命政權,並推進反帝、反封建鬥爭和資本主義革命,那麼,這場南北戰爭還會保持革命性而不至於迅速演變。可惜,晚清文明歷史的發展邏輯並非如此——隨著英、法聯軍以滅亡中國為目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沙俄、美國等侵華行動的加劇,以及太平天國內部封建等級制的固化、高層權利鬥爭激化引發楊秀清、韋昌輝內亂和暴亂,石達開被迫率部出走分裂等一系列重大事變的出現,中國晚清南北戰爭第二階段的性質已經悄然改變為分裂和反分裂、反統一和再統一戰爭特別是慈禧皇太后掌權之後,更是如此。主要理由是:

第一,英、法聯軍配合南方軍發動第二次侵華鴉片戰爭,目的是肢解中華大陸文明共同體,沙俄大肆侵吞中國領土,嚴重擠佔了中華民族的生存和安全空間。此時,中、外和東、西方民族矛盾迅速上升為中國主要矛盾,太平天國農民革命階級矛盾應該讓位於中外民族矛盾。統一中華,一致對外,保家衛國才符合中華民族的共同根本利益。

第二,太平天國後期的軍政實踐證明,中華南方農民革命軍沒有先進理論和強大實力來迅速取代滿清皇朝和打敗西方列強。

南方北伐軍最後全軍覆沒;無力建立穩定政權、擅長流動作戰的中北部捻軍只做配合而不受太平天國節制;江浙、雲南、兩廣、陝甘青疆等大東南大西南大西北各地獨立自主的反清起義加劇了中華內戰和邊疆分裂與被侵略瓜分的領土危機。在內憂外患、亡國滅種的重大危機面前,一意孤行地擴大南北內戰和叛亂戰爭,是不明智的,也根本得不到整個北方中國乃至南方大多數中國人民的支援了。

總之,中國晚清南北戰爭後期,主要是反分裂、再統一戰爭,這為後來的中國反侵略民族革命與解放戰爭奠定了必要的政治基礎。

二、美利堅合眾國南北戰爭性質辨析

美國南北內戰的性質比較容易辨析,原因在於美國北方文明代表了先進,而南方叛亂政府和軍隊從始至終都不具有人心上的政治優勢和軍事優勢及經濟實力優勢。美國南北內戰也分為前後兩個階段,戰爭性質也發生過演化。

(一)美國南北戰爭第一階段性質是北方和合法政府的反分裂、再統一正義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和第一次資本主義革命勝利後,不斷擴張、地大物博、人口不多的美利堅合眾國,通過幾十年的發展,已經成長為陸洋結合型新興超級大國,特別是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完成工業革命後,美國資本主義政治、經濟、社會面臨著加速發展以趕超英、法等歐洲先發國家的歷史機遇。此時,南方種植園奴隸主階級透過壓榨黑人奴隸維持腐朽生活和統治秩序、並搶佔和擴大西部新開發州區以對抗北方工商業資本主義擴張的言行,實際上成為阻礙美國社會和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巨大障礙。

美國南方沒落階級利益集團透過加重剝削、組建軍隊和政府、發動南北戰爭等倒行逆施,已經把自己置身於與美國聯邦政府平起平坐和打算取而代之的分裂叛亂者角色了。

所以,林肯總統領導的北方軍反擊南方軍分裂叛亂戰爭,前期主要是爭奪地盤、戰略要地包括對方首都,是難解難分的反分裂與分裂、統一和反統一內部戰爭。

(二)美國南北戰爭第二階段的性質是解放黑奴、廢除奴隸制、推進資本主義文明的資產階級繼續革命戰爭(第二次美國資產階級革命戰爭)

1862年9月22日,林肯發表了預備“解放(奴隸)宣言”,美國南北內戰從此轉變為資產階級繼續革命戰爭。

1863年元旦,林肯頒佈《解放宣言》和《宅地法》,美國黑人奴隸制被廢除,黑人紛紛參加北方軍隊,美國南北戰爭勝利的政治天平徹底倒向北方和聯邦政府。

戰爭後期,北方格蘭特、謝爾曼等率領的革命軍隊和南方名將羅伯特•李等帶領的反革命軍隊,經過了多次對決。1863年7月1日,北南軍隊在葛底斯堡對決,7月3日南軍失敗,這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的軍事轉折點;第二年,謝爾曼領兵攻入亞特蘭大;1865年4月9日,陷入包圍的南軍統帥羅伯特•李向格蘭特投降,美國南北戰爭和內戰及第二次革命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總之,十九世紀五十六十年代中華大清國和美利堅合眾國各自爆發的南北戰爭、國內戰爭,其戰爭性質包括正義性都發生過戲劇性的變化,北方再統一是共同特點,中國的反侵略民族革命戰爭性質和美國的資產階級繼續革命戰爭性質,都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6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最短命的王朝——南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