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楊玄感是隋朝重臣越公楊素的兒子,出身名門弘農楊氏。楊素位高權重,文武雙全。在北周時代就輔佐隋文帝楊堅篡奪了北周江山,後來攻滅陳朝,統一天下,立下絕世功勳。後來楊素又扶隋煬帝楊廣登上皇位,可以說是兩朝元老,權傾天下,即使是隋煬帝也對他忌憚不已。

楊素生病的時候,隋煬帝暗地裡問醫生他的病情,總怕他還病死。果然,楊素一死,隋煬帝就開始排擠打壓他的兒子楊玄感。楊玄感同樣名聲響徹天下,但他聲名噪忌,面對隋煬帝的猜疑,內心極為不安。於是,趁隋煬帝親征高麗的時候,楊玄感決定起兵造反。

楊玄感起兵聲勢浩大,很多不滿隋煬帝的關隴集團成員四十多人都投奔了他。在楊玄感的幕僚中,就有隋末群雄之一,同出關隴集團的蒲山公李密。李密給楊玄感出了上中下三策:上策攻打涿郡,扼守榆關(即今山海關),截斷隋煬帝回國歸路;中策進軍長安,回到關隴集團老巢的關中,與隋煬帝東西對峙;下策則是攻打洛陽,佔領國都。最後,楊玄感選擇了下策,最後這次叛亂很快就被平定,甚至都沒等到隋煬帝回師。

那麼,楊玄感造反,李密給了他上中下三策,為什麼他偏偏選擇下策呢?

楊玄感本人對李密的解釋是,之所以選擇攻打洛陽,在於隋煬帝以洛陽為國都,百官家眷皆在,只有拿下洛陽才能取得政治優勢,動搖隋煬帝出征大軍的軍心。如果經過洛陽卻不入,這不是膽怯的表現嗎?

其實,楊玄感的選擇不能說不對,只是受限於形勢不得已而為之。李密的策略固然高明,但實際的操作性上看,風險極大。上策要楊玄感北方涿郡,直接與隋煬帝的百萬大軍對峙。這是畢其功於一役的方式,收益巨大,但風險無限。孫子兵法有云:歸師勿遏,說的就是想要阻攔敵人歸路,是風險非常大的。要楊玄感率領造反意志不那麼堅決的叛軍,抵擋百萬想要歸家的隋朝精銳,無異於以卵擊石,恐怕是不堪一擊。如果楊玄感有這等野戰能力,也就無所謂上中下策了。

再看中策,當時楊玄感在黃河以北,如果要西進關中,這是直接要挑戰函谷關要塞。當時留守關中的諸將對他態度如何並不明確,說不定一戰未打,他的部下就先潰散了。日後李淵能經略關中的難度比楊玄感要小得多,一是李淵在太原起兵,地勢高屋建瓴,比在中原的楊玄感近得多。二是李淵起兵時已經天下大亂,反隋義軍風起雲湧,而隋煬帝帶著驍果軍主力早就跑到江南了,關中極為空虛。

所以說,雖然李密給了上中下三策,但其實楊玄感能實施的不過是下策。而這下冊也不是那麼容易,畢竟洛陽是座大城,不是輕易能得手的。實際上,楊玄感也沒能打下洛陽,陷入了絕對被動。所以李密給的上中下三策,似乎有很多選擇,可是真一分析,其實並沒有那麼多選擇。北上涿郡要與隋煬帝百萬大軍直接對決,去關中要在地形劣勢的情況下與周遭敵友不明的情況孤注一擲。到最後還不如就地佔據河內洛陽,然後利用隋煬帝不得民心,修運河徵高麗讓天下徹底大亂,亂中取勝。

所以李密給的上中下三策,未必是實際的上中下,和主君的上中下更是不同。實際上,楊玄感被殺後,李密投奔瓦崗繼續造反,然後輪到他面對楊玄感的選擇了。可這個時候,李密仍然選擇了死磕洛陽,而不敢深入關中。最後,太原留守李淵起兵進入關中,然後唐朝建立了。

8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楚令尹囊瓦貪汙勒索,導致吳、蔡、唐聯手,在柏舉之戰中吳敗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