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曾國藩並非出身書香門第,他的祖父是個小地主。為了後代不再重複自己辛苦勞作的生活,他的祖父花了大力氣在子孫的教育上。可惜曾國藩的父親資質實在一般,一連考了十多次秀才也未能得中,而曾國藩自己也是考了七次才中了秀才。不過在此之後,曾國藩的考運頗佳,在28歲的時候中了進士,進了翰林院。

生活在怎樣的環境中,自然就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承載著曾家兩代人的希望,曾國藩心目中的志向便是在科名上、仕途上有所成就,將來可以光宗耀祖。這和大多數人一般無二,可以說這時的曾國藩也只是個“俗人”。到了京城進了翰林院以後,他真正接觸到這個國家中最為優秀的一批人,他們以修身為根本,過著嚴格要求自己的生活。在這些師友的夾持之下,曾國藩在三十歲時立下了新的志向,即成為聖人、完人。

三十歲以前的曾國藩有三大缺點:1,喜歡社交和宴飲。這就導致他沒有充裕的時間讀書、學習;2,傲慢,脾氣大。他總以為自己比別人高明,愛好爭論,三言兩語不合便與人家吵了起來;3,虛偽。不能真心指出朋友的錯誤和不足,而是為了表面上的和諧假意逢迎。為了成聖,為了改掉這些缺點,曾國藩向當時的理學大家倭仁學習做日課,每天堅持用工楷寫日記,透過這種方式檢索自己行為中的不妥之處。曾國藩下的這番功夫,最直接的效果是他成功地戒了煙。他自己形容戒菸之難,就像是小兒斷乳一般。我最敬佩的人有兩種,一種是能成功戒菸的,一種是能成功減肥的,這兩件事情如果沒有堅強的毅力和科學的方法是極難辦到的。現在我自己就在嘗試減肥,一年了,毫無成效,慚愧慚愧。

我想,如果曾國藩沒有立志成聖,只是一味地想著升官發財,他不會遭受京官時期的那兩大塹。正因為想要有所作為,心中有所堅持,他才會不惜以性命為賭注直接上疏指出咸豐皇帝的錯誤;如不是要貫徹自己的理想,他也沒必要堅持秉公對待琦善和賽尚阿,進而得罪京城權貴以至到食不同席的地步。如不是想建立內聖外王的功業,曾國藩也不會認認真真地接受皇帝的旨意在休假期間勤勤懇懇地辦團練。三十歲的這次蛻變,是曾國藩立下一生功業的基礎,但是想要獲得最終的成就,他還需要有第二次的脫胎換骨。

5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急就章中難掩的悲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