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0年12月25日聖誕節,羅馬教皇利奧三世(Leo III),在羅馬城的聖彼得大教堂(Basilica di San Pietro in Vatican),把一頂皇冠戴在法蘭克國王查爾斯(Charles I)的頭上,宣佈他為羅馬人的皇帝(Emperor of the Romans)。從此之後,查爾斯就成了查理曼大帝(Charles the Great)。
這件事情的政治隱喻,遠大於其實際意義。
羅馬教皇和查理曼大帝,屬於各取所需。而教皇與東羅馬帝國之間,算是做了一個了斷。
其實這些年來,羅馬教皇與東羅馬的皇帝們之間,糾結的無非只有一件事情——君權神授。在羅馬教皇眼中,君權應該是神授的,但這個神,必須是教皇;那麼在東羅馬的皇帝們眼中,君權也應該是神授的,但這個神,絕對不是教皇。這一次查理曼大帝的加冕,只是教皇用非常和平的方式進行宣示——君權神授,既然你認定我不是你的“神”,那麼從此以後,你也不必是我的“君”。大家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而且不僅如此。
頗為黑色幽默的是,教皇選擇此時為查理曼大帝進行加冕,在時機上也必然是動了一番腦筋。因為此時此刻的東羅馬,坐在皇帝位子上的正是我們前面提到的伊琳娜,她是羅馬帝國的第一位女皇,也是伊蘇里亞王朝的末代皇帝。
羅馬教皇屬於蔫壞型別,在他的眼中,東羅馬女皇帝篡位上臺,況且又是個女兒身,這個羅馬皇帝的法統,顯然不是那麼名正言順。考慮到羅馬人民的感受,國不可一日無君,我趁著你羅馬人沒有皇帝,幫你們選一個皇帝還不行?
這麼搞法,東羅馬帝國當然不幹,不幹就一直不承認查理曼的合法性。
沒有東羅馬帝國的官方認定,日耳曼蠻族出身的查理曼也沒有辦法,只能是硬著頭皮搞外交攻勢,各種說服教育工作。一直到公元812年,東羅馬第六個王朝弗裡吉亞王朝(Nikephorian dynasty)末代皇帝米海爾一世(Michael I)在位期間,東羅馬才承認了查理曼這個皇帝的合法性。但即便如此,也只是承認查理曼“皇帝”這個稱呼,而不是“羅馬人的皇帝”。
值得玩味的是,就在第二年,東羅馬帝國破壞聖像運動再起,進入如火如荼的二次土地革命。這次運動又持續進行了30年,到了公元843年,東羅馬第七個王朝阿摩里亞王朝(Amorian dynasty)的末代皇帝米海爾三世(Michael III)在位期間,持續了一百多年的破壞聖像運動才被官方通告予以廢止。無巧不成書的是,就在同一年,查理曼大帝的帝國也分崩離析,被他的三個孫子三分天下。
這段恩怨糾葛,看上去已經平靜地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