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如果僅從簡單的實力對比來看,黃巢之亂後的大唐帝國還有機會中興,唐僖宗並不是漢獻帝。

漢獻帝上位前,宦官團隊已被人連根剷除了,這樣一來,他就喪失了與自己利益根深蒂固的團隊。在這種背景下,漢獻帝所能依賴的就只有朝臣和軍人兩大勢力,但這兩大勢力都不是漢獻帝能有效控制的。

唐僖宗雖然狼狽出逃了,但是宦官集團依然完整地儲存著,而且還擁有強大的軍政影響力。皇帝以這種力量為基礎,自然可以有效地維持朝臣集團的忠誠度。

由於宦官集團與皇帝的利益根深蒂固,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能號令天下,宦官集團的地位才有機會鞏固;如果皇帝代表的中央政府成了傀儡政權,宦官集團就啥也不是了,而且隨時會面臨被大清洗的命運,因為在現實的輿論環境中,宦官集團早已成為邪惡的化身。

因為有宦官集團拱衛,所以朝臣集團就缺乏真正控制皇帝的機會。在這種背景下,朝臣集團的利益,也會與皇帝緊密地聯絡在了一起。

一切是顯然的,你是中央政府高階官員,你沒有機會控制皇帝,那你維護自己利益的最好方法是什麼?自然是想辦法讓中央政府成為一個貨真價實的中央政府,如果中央政府就是個侷限於一隅之地的草臺班子,或是是受制於軍方大佬的傀儡政權,你作為中央政府的高階官員,恐怕也就是一個個擺設。

因為宦官集團完整地儲存著,所以黃巢之後的唐僖宗,絕不是董卓亂政後的漢獻帝可以相比。

更主要的是,董卓被清理出局時,天下的地盤已被軍閥勢力瓜分完畢了。

關中很快成了李榷、郭汜的天下,西南已成為劉璋的天下。這種強大的軍閥勢力興起,意味著西部地區,已和中央政府沒有什麼關係了。至於關東地區就更不用說了,因為它早就和中央政府沒什麼關係了。

在這種背景下,漢獻帝想翻盤,好像是看不到什麼機會的。

黃巢被清理出局時,天下的地盤並沒有被軍閥瓜分完畢。

關中也好、西南也好,當時還沒有一個敢公然和皇帝分庭抗禮的軍人勢力存在,至於說能控制皇帝的軍人勢力,就更不存在了。在這種背景下,關中、西南的所有權,顯然還在皇帝手中。

唐僖宗控制著關中、西南片廣闊的地區。其它軍閥呢?實力顯然都是非常有限的。

因為當時還處於海選階段,所以當時真正控制一個省的軍閥,好像還沒有出現,因為哪一個省,現在也是眾多實力派並存著。在這種背景下,皇帝控制著兩個省的地盤,那可不是一般的強大。

當時山西有四個實力派。李克用只是四大實力派之一。李克用到死,也沒有真正統一山西。

當時河南有四個實力派,朱溫也只是四大實力派之一。朱溫統一河南,那是十多年後的事。

山東有三個實力派,而且一直並存了十多年。

河北有四個實力派,而且此後又並存了二三十年。

淮南的高駢雖然實力比較強,但是在高駢集團內部,能與他分庭抗禮的大佬多了,所以高駢才會被很快淘汰出局。

這樣算來,黃巢之亂後的唐僖宗,實力還真不是一般的大。因為無論從地盤上、物力、財力上,絕沒有哪個軍閥,能與唐僖宗相比。

唐僖宗能否使大唐中興的關鍵點就在於,他能否削藩成功,結果很不幸,他失敗了。

唐僖宗與董卓亂政後的漢獻帝相比,自然是實力非常雄厚;但是與安史之亂後的大唐皇帝相比,實力還是弱得很;安史之亂後,大唐皇帝讓軍閥們折騰要死要活,唐僖宗在黃巢之亂後,想真正削藩成功,似乎是有些不可能的。

在黃巢之亂後,從整體實力上看,雖然還是以皇帝為代表的軍政集團勢力最為強大。但是地方勢力在攻擊中央政府時,隨時可以拿宦官說事。總而言之,任何對他們不利的政令出現,他們都會說,這是宦官的意思。

總而言之,他們抗拒的不是中央政府的號令,他們抗拒的是大太監田令孜的號令。這種方法,本身就會讓中央政府的合法性蕩然無存。

更主要的是,為了爭權奪勢,以皇帝為中心的宦官集團、朝臣集團、軍人勢力,常常會完全無視中央政府的利益。

雖說以皇帝為中心的宦官、朝臣、軍人勢力聯手,讓中央政府勢力越來越大,他們的地位才會得到真正的上升,問題是,在具體的博弈中,他們更熱衷於內訌。

中央政府勢力大了,但是我被擠到邊緣,甚至當了炮灰,那中央政府勢力強大了,關我什麼事呢?

中央政府勢力衰弱了,我卻能在各過程中,得到各種好處,那中央政府衰弱了,又關我什麼事呢?

這個集團最大的危機還在於,西北、西南僅剩的國有資產,也存在被軍人勢力瓜分的危險。

後來,中央政府削藩時,讓軍閥勢力一通猛揍,結果那就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因為關東的藩沒有削成,關中、西南的藩卻成長起來了。當然了,這是後話,這裡就不多說了。

總的來說,太監是皇帝最可信任的力量。

因為其它力量興起,都有可能讓國有資產外流,但是宦官集團沒有這種能力。因為宦官再強大,也不可能甩開皇帝,割據一方的;這是因為他們特殊的身份決定的。至少宦官離開皇帝、離開中央政府割據一方,這想一想都讓人感覺有點不可思議。

但是宦官強大後,顯然有可能擁有和皇帝分庭抗禮的權力。

這種分歧,說得誇張一點,就好像爹和兒子有了分歧,應該聽誰的?爹說了,應該聽我的,我這全是為了你好。問題是,兒子會說,你該給我自由了,我已長大了。爹說了,我吃的鹽比你吃的米也多,你懂得啥,你應該聽我的。兒子說了,都什麼年代了,還和我擺這老資格。

你說,誰的觀點正確呢?

宦官與小皇帝的關係,常常是如此的。當然了,這樣說也未免把宦官捧得太高了。

宦官與小皇帝的分歧,在許多時候,就如小主人和老管家之間的矛盾。小主人和老管家之間有了矛盾,應該聽誰的。小主人難免會認為,應該聽他的;但是老管家會認為,你應該聽我的。你爹把你託付給我,我必須得對你負責,要知道,我吃過的鹽比你走過的路也多。

後來,唐莊宗李存勖與張承業的關係,大約就是如此的。

當然了,這是因為唐莊宗也算成就了事業;關鍵是,張承業在唐莊宗走向輝煌時就死了。如果張承業活得久些,或是唐莊宗早早就敗了家。張承業在歷史上的形象,估計和田令孜不會相去太遠,總而言之,一個專權的太監,能是什麼好鳥?

這樣說田令孜,也未免把田令孜說得太偉大了。

但是田令孜的利益關係,顯然是與皇帝捆綁在一起的。因為田令孜離開皇帝,還能幹什麼呢?一個宦官領銜大家割據一方,一個宦官領銜大家統一天下,這想一想,也會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問題是在許多時候,人的利益博弈是非常複雜的。比如,皇帝與宦官之間其實也是充滿了矛盾,最簡單的矛盾就是帝國誰說了算?更大的矛盾就是,如果皇帝不願意聽宦官的話,宦官是不是可以廢立皇帝呢?

更主要的是,對於中央政府的宦官、朝臣、軍人,都有一個最簡單兩難選擇。

一種選擇是:帝國中央政府權力會漸漸走向中興,但你的權力有可能會越來越小,甚至有可能被淘汰出局。

另一種選擇是:帝國中央政府會漸漸走向衰亡,但是你在這個日漸衰亡的中央政府裡,會擁有說一不二的權力。

你會選擇哪一個?這種兩難選擇中,人們通常都會選擇第二種,因為對於最普遍的人而言,大約不會高尚到第一種境界。所以在一個缺乏強大核心的團隊,通常總會因為類似的原因走向沒落。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類似的原因,所以大唐帝國中央政府一直內訌不斷。所以在黃巢之亂後不久,關中、西南也漸漸脫離了皇帝的控制,最後皇帝控制的範圍,也就是長安為中心的一隅之地了。

11
最新評論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二戰真正的大輸家,積累幾百年的家底都沒了,如今成為小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