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公元1277年,蒙元帝國已幾乎佔據整個東亞大陸。但貴為大汗的忽必烈卻並不滿足,還希望將勢力範圍擴張到所有周邊地區。因此,在尚未遭徹底剿滅南宋殘部的同時,又將魔爪伸向了中南半島。經過多次無疾而終的外交嘗試,最終還是同緬甸的蒲甘王朝走向尖銳對立。發生在當年的牙嵩延之戰,便是雙方有過的最大規模衝突。

忽必烈在確立元朝國號後 就遣使要求緬甸進貢

其實早在1271年,忽必烈就有派使團造訪緬甸,要求蒲甘王朝的君主向自己納貢。此舉的經濟和軍事目的近乎為零,卻包涵了非常現實的政治需要。因為當時的蒙古貴族已決心徹底攻滅南宋,並取代其成為東南亞各邦的名義宗主,自然不會錯過有相當統御範圍的緬甸。但給出的要求卻相當寬容,僅僅希望蒲甘方面為自己送來具有象徵意義的大象。

以中緬甸為統治核心區域的蒲甘王朝

然而,讓忽必烈沒有想到的是,這樣寬厚的外交條件居然在緬甸起到了嚴重反作用。這是由於蒲甘中央王權的長期衰退,讓治下的大片土地由王室直屬轉化為寺廟資產。雖然佛教僧侶對君主地位並不構成直接威脅,卻在有意無意中削弱了宮廷實力,造成全國上下的凝聚力渙散。包括王室子弟在內的大部分貴族,也不願輕易奉獻出自己的名下產業。只是因為缺乏外來的強刺激,才勉強維持原有的穩定架構。一旦負有盛名的蒙古大汗有意交涉,儲存原有氛圍的環境便不復存在。以至於有毗鄰雲南的邊境部族,直接派人去大都要求重新冊封。

蒙古勢力的南下 讓許多部族嘗試更換門庭

於是,蒲甘王朝的末代君主那羅梯訶波帝,就必須將自己豎立到蒙古人的對立面。不僅拒絕同元朝使者見面,還在稍後派人將他們請出邊境。自己則迅速集結王室部隊,直撲靠近雲南的叛亂部族。忽必烈則忙於同南宋進行戰爭,並已開始籌備對日本的跨海遠征,所以對緬甸方面的柔性抵制沒有任何反應。

對日遠征的失敗 讓忽必烈暫時無法對緬甸用兵

到了1273年,第二支使團進入緬甸,帶去了口吻更為強硬的大汗親筆信。那羅梯訶波帝也繼續施展拖延戰術,稍後還以蒙古人穿馬靴上殿是對其個人的侮辱為理由,直接下令將來著全部處死。隨後又再度出兵緬北鎮壓叛亂部落,致使兩國的外交聯絡徹底中斷。忽必烈則因對日遠征的失敗,暫時不想再啟動第三戰場。所以只要求監管雲南的色目人奧馬爾保持戒備,而不是對蒲甘王朝發起大規模進攻。僅僅是出於戍邊目的,向當地派遣了大批來自中亞被征服地區的徵召降兵。

征服大理王國後 蒙古勢力可直接出兵緬甸

當然,只要忽必烈與那羅梯訶波帝的核心訴求如此對立,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也只是時間問題。於是在1276年,位於今日雲南盈江的牙嵩延部落便再次投誠蒙元。蒲甘王朝的宮廷部隊也如期而至,準備想過去那樣實施高壓懲戒。結果,卻被提前進駐的蒙古帝國軍隊攔住,只能在後撤的同時要求更多援兵支援。緬甸國王雖自知騎虎難下,卻也對未來的局勢走向抱有僥倖心理。於是下令開展全國性動員,將大量分散在基層的兵源招致麾下,準備對強敵的邊境駐軍進行一次大規模突襲。

戰象與騎兵 是蒲甘王朝的核心軍事力量

公元1277年4月,那羅梯訶波帝開啟御駕親征模式,率領準備好的80000大軍抵達牙嵩延。其中既包括約萬人的中央宮廷衛隊,還不乏大量由基層寺廟動員來的普通徵召民兵。許多地方上的中小貴族也應徵參戰,並帶來了由本家領地供養的騎兵力量。但正在的核心戰力,卻是以各種手段湊集的120頭戰象。

率軍對抗蒲甘王朝的 納速剌丁

相比之下,由大將納速剌丁指揮的蒙古帝國軍隊,則幾乎完全由騎兵部隊組成。雖然在蒙元自己的史料記錄中,僅有700人參與這場激戰,但這不過是蒙古本部的到場士兵人數。真正在牙嵩延挑起重擔的力量,還是12000名從自中亞各地徵召的色目軍戶。雖然分別來自撒馬爾罕、布哈拉、花剌子模、尼沙普然、某夫和伏爾加河流域,但基本都是運用類同戰術的突厥化騎兵。不僅能同蒙古軍事體系天然契合,還省去了不少協同訓練時間。這對他們贏得同緬甸人的初戰勝利,有著不可估量的正面影響。唯一的問題,就是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從未見過大象,胯下的坐騎也不熟悉這種陌生巨獸的身體氣味。

蒲甘軍隊的進攻 基本以大象作為嚮導

果不其然,那羅梯訶波帝下令全軍以戰象為嚮導,後面還緊跟著貴族騎兵和平民步兵。無疑是要用數量優勢,對缺乏步兵力量的蒙古人展開全面碾壓。那些初次邂逅巨獸的色目軍戶,也因本能的恐懼感而被迫策馬後退。加之戰場本身的空間非常有限,自然也無法分兵到側翼試試包抄迂迴。哪怕身後還有蒙古宗主壓陣,也止不住全軍上下的集體恐慌。僅僅靠暫時加速脫離接觸,才沒有引發更大規模的全面崩潰。

蒙古騎兵在戰象的壓迫下節節後退

此刻,還是納速剌丁保持冷靜,迅速傳令各百人隊就地完成重組。然後讓所有人要離開馬背,到戰場邊緣的樹林裡步行列隊,並將生死與共的坐騎都留在後方由專人統一看管。等到緬甸象隊進入複合弓射程,再以穩定而密集的箭矢予以迎頭痛擊。

利用密林獲得地形掩護的色目步弓手

雖然蒲甘王朝本身就靠發展騎兵起家,卻很少經歷高強度的大規模血戰。因此也對這樣強大的反擊火力沒有什麼辦法。儘管每頭大象都配有弓箭手和僕從步卒,卻需要在彼此間預留相當空間,謹防在混亂的戰場上形成相互干擾。但這也會讓遠端輸出變得稀疏,對已經躲入密林的步行射手缺乏反制能力,反倒會因自己從未見過的漫天箭矢而手忙腳亂。

早期中南半島風格的戰象部隊

結果,被國王寄予厚望的大象受到嚴重驚嚇,開始不受控制的掉頭奔逃。色目軍戶們也立即獲准上馬,發起以重騎兵為嚮導的反向衝擊。在大量緬甸步騎兵還來不及反應的同時,就完成了對整支敵軍的初步包圍。那羅梯訶波帝雖能在侍衛保護下提早跑路,卻也徹底失去了對數萬部下的有限指揮。唯有那些意識到自己被控制的貴族,才會拒絕輕易投降並做到了血戰到底。他們的努力也確實起到了拖延作用,甚至可能給蒙古方面也造成了相當損傷。

牙嵩延之戰的勝利 為蒙古人在緬甸開啟勝利之門

事後,蒙元官方宣佈已全殲整支緬甸軍隊,自身卻僅有1人因抓捕大象而不幸被殺。考慮到此戰基本是由色目軍戶們負責,這種荒誕記錄也就顯得不無道理。納速剌丁也很快感受到中南半島的炎熱氣候,提早結束了當年的南下征程。至於僥倖逃過一劫的蒲甘王朝,則必將在此後的內憂外患中走向解體。

13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曹魏作為三國時期最強的國家 魏國究竟是怎麼滅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