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十一年,樞密使張俊與秦檜合謀排擠岳飛,秦檜令万俟卨彈劾岳飛對部將發表“山陽不可守”等“反動言論”,万俟卨自然遵命,秦檜命御史中丞何鑄審理。
何鑄秉性剛直,早在紹興初年擔任殿中侍御史時,就在奏論時政時提出,為官應“光明正大,賞罰分明,取信內外”,對於對秦檜等人對岳飛的誣陷,何鑄調查後報告秦檜說,岳飛是冤枉的,根本沒有那些事,秦檜非常生氣,這是皇上的旨意(此上意也),難道你敢抗旨?
也許真是皇上的旨意,他秦檜只是個執行者,但何鑄明白岳飛不能被害,將秦檜頂了回去:“強敵未滅無故戮一大將,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長計!”
秦檜憤怒至極,你既然不聽我的,就滾一邊去,自然有人聽老夫的,万俟卨同志,何鑄不識好歹,我叫他一邊涼快去了,你來審理岳飛一案!
秦檜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万俟卨自然明白,先是逼供,無奈岳飛寧死不屈招,還差點絕食而死,万俟卨便給岳飛羅織了“指斥乘輿”“坐觀勝負”等多條罪名,正合宋高宗心意,因為那時,他正想打壓主戰派將領,目的是為與金和議掃清障礙。
當大理寺丞李若樸、何彥猷替岳飛辯護被罷官,當布衣劉允升上書為岳飛申冤被處死,當時賦閒在家的韓世忠終於忍不住了,質問秦檜:岳飛到底犯了什麼罪?秦檜大概也覺得,万俟卨給岳飛羅織的罪名太離譜,但他又不能出賣這個忠實的走狗,就回答韓世忠說“莫須有吧”。
紹興十一年十二月,岳飛被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於大理寺獄中(有說岳飛被害於風波亭,但宋代史料無此記載),部將張憲和兒子岳雲也被斬首。
秦檜做夢也沒想到,合謀害死岳飛父子及張憲、万俟卨升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之後,這條他忠實的走狗,竟然搖身一變而為一隻白眼狼!
公元1142年(紹興十二年),升任參知政事不久的万俟卨,奉命以報謝使(南宋為感謝金國准許議和所派的使臣)身份出使金國,剛從金國回來,秦檜就把他叫去,吩咐他說,你去跟皇上說,金人對我很讚賞,說我很了不起,凡是提到我的金人,無不豎大拇指。
我去,還有這種操作?万俟卨有點發呆——岳飛說我人品不行,沒想到與你相比,我這是小巫見大巫啊!
秦檜的無恥,把“人品不行”的万俟卨都雷了個外焦裡嫩。
按理說,這個提攜自己的恩人說的話就是聖旨,可是這一次,万俟卨來了個“抗旨不遵”。
也許和其他人一樣,他早就對秦檜大權獨攬不滿了,而如果他真聽了秦檜的吩咐,借金人之口在他臉上塗脂抹粉,那麼秦檜的地位將更加鞏固,他在皇上面前將更加受寵,權力的舞臺上,就更沒有他万俟卨多少戲了。
當然了,万俟卨是否真是這樣想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也許,他拒絕執行秦檜的“命令”,僅僅是認為他的無恥,超出了一個人做人的底線。
那以後不久,秦檜又將底線重新整理了一次。
一天退朝後,秦檜坐在殿中批閱聖旨,趁機提拔自己的親信,然後吩咐小吏,把他批閱過的聖旨送給万俟卨,意思是叫他照此辦理,誰知万俟卨說“不聞聖語”,意思是皇上沒這麼吩咐過,他不能這麼辦。
原本一根藤上的兩隻螞蚱,從此形同陌路,見了面連招呼也不打。
可畢竟同朝為官,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老是這樣,難免尷尬,所以,當言官李文會、詹大方接連上奏彈劾万俟卨,不想死得很難看的万俟卨,就坡下驢請求辭官。
然並卵,他是幫自己除掉岳飛的功臣,高宗怎麼能“忘恩負義”呢?不過宰相副宰相不和,確實是個問題,有損朝廷威嚴,乾脆這樣吧,你万俟卨既然不想在朝廷呆了,就到外地去做官吧。
秦檜蒙了,也怒了,心裡還有點涼涼——皇上你偏袒新歡,考慮過舊愛的感受嗎?
好在給事中楊願認為皇上的決定不當,並歷數万俟卨之罪,万俟卨這才被罷職。
關於這個楊願,有關史料說他“依附秦檜”,這樣看來,他對万俟卨來這麼一手,很可能出於秦檜的授意,當然也可能是他主動替秦檜分憂。
這一手很管用,万俟卨被貶到湖北秭歸居住,秦檜的小心臟,這才好受了一點。
只是他沒想到,高宗雖然被迫屈服,但心裡一直沒有忘掉這個“新歡”,所以,當秦檜掛掉後的第二年,高宗就把万俟卨召回朝廷,官復原職,第二年又升他為宰相。
皇帝重新起用万俟卨,是想讓他改變秦檜之前的做法,沒想到万俟卨擔任宰相後,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主張與金國議和,繼續搞秦檜那一套。
與秦檜一樣,万俟卨搞的那一套,自然不得人心,遭到鄙視和非議,也就在所難免了。
然而,於紹興二十七年(公元1157年)三月二十六日去世的万俟卨,居然得以“善始善終”,並活了七十五歲高齡,死後還得了個“忠靖”的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