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中雲:“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
賄賂盛行,暗箱操作,是國家的悲哀
為政第一是要“正”,但在貪汙腐敗,髒官盛行的時代中,政之“正”已經黯然失色,自古歷朝歷代貪汙,受賄屢見不鮮。
總歸一句話,苦的是百姓,窮的是國家。
然而,有這樣的一個國都,從武將到文臣,不貪財,不怕死,他們清廉如水,甚至是愛民如子,他們用自身的事蹟無聲反映了傳統中國人對為政者的道德期待。
這個榜樣國都就是————三國時期的蜀漢。
從前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蜀漢這個最弱,受過失荊州、夷陵之戰等幾次創傷的國家,這個註定要滅亡的國家,為什麼會在諸葛亮去世之後堅挺了30年,為什麼作為為數不多的割據政權,卻被百姓們、後世的君主們稱頌了千年,讓百姓懷念,這個國的將領忠臣們一個個被君主追封?
安居樂業的蜀漢百姓
清廉,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古往今來,凡是清正廉潔,為國為民,踏實肯幹,兢兢業業的人,都會受到百姓的崇敬與愛戴。拿下益州後,劉備率諸葛亮、法正等人制定《蜀科》,以肅法章,其法雖然嚴峻,但一直公平公正,維護了川中穩定,百姓們沒有怨恨,有了這個法律,官員們廉潔自律,開誠佈公。
蜀科最重要的制定人,一代賢相諸葛亮帶頭示範,嚴於律己,清廉自守,從不以私廢公,就連被他親手處置過的託孤大臣李嚴都毫無怨言,諸葛亮之所以被成為千古賢相,本身這個終身榮譽含金量也非旁人可比。諸葛亮廉潔到什麼地步,到死都只剩下“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
至於臣在外任,無別調度,隨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別治生,以長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盈財,以負陛下。
諸葛武侯
寥寥數語,沒有官話,沒有套話,只有清清楚楚、條理清晰的資產清單,個人的財產來源只是每月正常薪水收入(悉仰於官),“無別調度”,澄清不存在非法收入;“不別治生”,表明沒有以權謀私,自己的收入從來不搜刮人民資產。
沒有牟利一文錢,以此不負皇帝的信任所託。後來一李姓大臣在諸葛亮病逝後直接對後主劉禪直言誹謗諸葛武侯,後主不信,帶人闖入諸葛的府邸檢視他的財產,結果果真如遺表所說,用窮字都不足以概況,簡直清白的不能再清白了。
結果,劉禪大怒,直接將這位李姓大臣砍了,這也是劉禪為數不多殺的人之一,但這位大臣真的死得不冤,更直接驗證了諸葛武侯言出必行,表裡如一的美好品質。
清清白白做官是每一位在位人的信條
諸葛亮終身以“撫百姓,示官職,從權制,開誠心,布公道”作為自己的人生信條,一直兢兢業業,為國為民,上對得起劉家父子,下對得起臣子百姓,諸葛亮帶頭示範,用一生的實際事蹟無聲卻重重落筆“廉潔廉政”的意義。
有了這樣的一個標杆,大家怎麼能不服?別說是親手處置的李嚴等人,就連敵國的孫權,曹叡,司馬炎都對其敬佩不已,司馬炎甚至都直言讚歎,如果我的手下大臣有一個如諸葛亮這樣的,他的朝政也就會輕鬆許多。
蜀漢大臣更是紛紛仿效諸葛亮,以至於這個國家的大臣都幾乎沒有貪汙,直到滅亡前。
費禕
郭攸之、費禕、董允等諸葛亮在《出師表》中所推崇的大臣,都能清廉自持。獲得諸葛亮的賞識。
其中諸葛亮的好朋友,董允之父董和為官二十年,沒有私產。
二十餘年,死之日家無儋石之財。
兒子董允深得其父之風,諸葛的教誨,臨終時,家中沒有一石糧食,更別說別的財產了,真的是父子一脈相傳。老子英雄兒好漢啊!
蔣琬墓
諸葛亮推舉的繼承人,蔣琬和費禕,前者雅量寬和,後者生性樸素,家中不積錢財,甚至是兒子穿布衣吃素食,出入不乘馬車,與百姓沒什麼兩樣;
鄧芝
《三國演義》中不懼油鍋,以三寸之舌勸說孫權復盟,後者協助趙雲突破箕谷伏兵的文武奇才的鄧芝,歷史上不僅也是文武雙全,私德也是讓人稱讚敬佩,為將二十餘年,賞罰明斷,體恤士卒,也從來不去以非法手段斂財,廉潔到什麼地步,連自己的妻子兒女都處於飢寒交迫,所得錢財都去撫卹士卒及親屬了,都不能為自己的家庭考慮。
董允的後繼人,尚書令呂乂生活儉樸,謙虛少言,為政簡明而不繁瑣,以清明能幹著稱。
就連大將軍姜維身居上將之位,群臣之首都
宅舍弊薄,資財無餘,側室無妾媵之褻,後庭無聲樂之娛,衣服取供,輿馬取備,飲食節制,不奢不約,官給費用,隨手消盡。
他們的事蹟讓更多的人熟知,就連後世以清廉有為的官吏如宋代包拯,明代于謙、海瑞,清代左宗棠等,無不以諸葛亮等人為楷模。
清正廉潔,不是隻靠嘴上說說就是理解全意,怎麼樣才能廉潔公正,蜀漢的官員們以身作則,以實際行動詮釋了廉潔奉公的含義,他們的事蹟感動百姓,百姓們甘願為他們祭祀,修廟,千年香火不斷,就是希望這樣美好的品質能夠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