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歷史>

#二戰風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這種血腥無比的戰場上,軸心國中的德國,日本都是以兇橫侵略者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上。但是,只有法西斯主義出現最早的義大利反而是以屢戰屢敗的形象出現在歷史之中。但是,義大利再怎麼也是歐洲的列強之一,為什麼會那麼不堪?在這篇文章中,筆者會從幾個方面來講講義大利的戰力問題。

意軍素質低下(上樑不正下樑歪➕花裡胡哨)

墨索里尼作為義大利軍隊最高統帥過分看重形式,他認為形式決定軍隊的戰鬥力。他的手下都曾經提到過,“他極關心(1939年)檢閱民團的準備工作。事無鉅細,他都親自過問。他多次站在辦公室遮有藍窗簾的窗戶旁,一站就半個小時,觀察各個部隊的動作。他下令 鼓號齊鳴,並精心挑選了樂隊的指揮杖。他親自教授各種動作,修改 指揮杖的尺寸和式樣。他堅信武裝部隊也是形式決定實質。“這還突出表現在要求義大利軍隊學習德國軍隊的“鵝步”。義大利各級軍官無論從盡職盡責角度還是從為保住自己的官職角度,都只能將主要精力放在操練形式上,而不是軍事戰略戰術的演習研究。雖然墨索里尼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但是沒有及時重視予以改正。“他有一種感覺,而且很正確:部隊頗講究儀表,但無實力。”“他(墨索里尼)的精力似乎都用於形式問題:如果持槍敬禮,動作不規範,如果一名軍官不知道如何走羅馬步(即法西斯說的鵝步),就覺得大禍臨頭。然而,領袖對於他無疑自知甚深的弱點卻關心有限。"此外,墨索里尼剛愎自用,缺乏指揮才幹,不信任軍隊指揮,也不聽取作戰問題的建議與勸誡,經常以最高統帥身份剝奪總參謀部的軍事決定權,常突然改變軍事計劃,這一點也降低了義大利總參謀部的工作積極性。

此外,高階將領貪生怕死。意軍北非最高指揮官格拉齊亞尼元帥很少親臨前線,總龜縮在地下室裡遙控指揮意軍,戰場軍情瞬息萬變,遙控指揮勢必對意軍的作戰效果大打折扣,同時也不利於鼓舞士氣。”更使他(墨索里尼)惱火的是,由他派到利比亞去的卡瓦萊羅什麼也未曾看到就匆匆而歸。正如領袖所料,卡瓦萊羅歸來是擔心個人的安全。以此我們反觀,德國的指揮官都經常親臨戰場,在最前線以獲得最新的戰況來進行戰術有效的調動。沙漠之狐隆美爾就曾在法國戰場上自己的指揮車,就差點被法國的火力所擊中。

隆美爾在北非前線

士氣低落(老百姓就是不想打仗呀!)

義大利軍隊士氣低落,投降率極高。義大利軍隊投降情況:“我們獲悉德卜勒塔博爾(衣索比亞)投降的詳細情況。八週內, 我們四幹人中二人陣亡、四人受傷。" 墨索里尼但依然還是被輕微損失所激怒。11月份戰死在貢德爾的有六十七人,被俘虜一萬人。”墨索里尼對大批義大利軍隊投降而不是頑強抵抗的現實也保持了默許。他也認為投降符合義大利傳統,義大利人注重享受生活,並不將投降視為恥辱,軍隊普遍存在厭戰情緒。義大利軍隊投降率極高也在於義大利軍法過度寬容。政府對於棄職潛逃的軍人們下大赦令,令軍官脫去軍裝,易以便服,將軍刀取下放入營庫。義大利近代軍隊源於撒丁王國軍隊,長期主要職責是服務國王,維護治安,不習慣軍事戰爭。”他解釋說,軍隊一度成為義大利王室的獨有財產,唯一的作用是作為維護治安的輔助警察力量。而今一改從前,軍隊以戰爭為首要任務,不免使許多軍官困惑不解。”

指揮部的分裂(願意支援老大哥的和罵“德棍”的)

早在一戰結束後,意德兩軍之間就不友好,德國隆美爾在義大利考察一戰情況就受到了義大利軍官的阻撓。二戰時期,德意兩軍矛盾依然存在,甚至激化。意軍高階將領主要分親德派和反德派兩個派別。親德派代表有卡瓦萊羅、格拉齊亞尼,馬拉維尼亞,人數很少,但得到德國支 和墨索里尼的信任而被委以重任。反德代表有巴多格里奧、甘巴拉、梅塞等,佔據了意軍高階將領的絕大多數。兩派爭鬥加大了義大利軍隊的內耗。格拉齊亞尼公開表明他是主戰派和親德派。他公開指責巴多格利奧另外,格拉齊亞尼贊成同德國並肩戰鬥,勸領袖趕快行動。但是,另外一邊卻認為德國會打破歐洲的平衡並且不管輸贏,德國都不會讓義大利獲利很多。

其次是分贓不均。德國人在利比亞的行動引起了(義大利)軍界內部的強烈不滿。他們攫取了所有的戰利品,並且派德國計程車兵看守戰利品,任何走進戰利品的人都要遭殃。分贓不均引發了義大利軍隊的不滿,德意聯軍的凝聚力 降低,影響了意軍作戰的積極性。

第三是德軍歧視義大利軍隊。德軍在戰場上的各方面都佔據優勢。作戰時德軍佔據大量的卡車和摩托車,負責主動進攻,而可憐的意軍只能負責被動防守。勝利時德軍最先得到戰利品。失敗時德軍撤退也比意軍快。義大利軍隊大部分只能步行,機動性很差。(這也是為什麼義大利老是在戰敗後容易投降的原因之一)。在北非戰場,由於沙漠炎熱乾旱,加大了義大利軍隊的傷亡數量。“隆美爾疲於奔命,繼續快速撤離利比亞。德意部隊摩擦甚多。他們甚至在哈爾法亞互相開火,因為德國為了更快撤退,搶走了我們的全部卡車,使我們的幾個師困在沙漠中部,大批人簡直快要死於飢渴了。”這篇日記描述了阿拉曼戰役結束後撤退之中的德意兩軍矛盾。日記中描述的幾個師主要指義大利第十軍的三個師:佈雷西亞師,Folgore師和帕維亞師,這三個師位於利比亞南部防線,在撤退中被完全擊潰,大部分成為英軍俘虜。“關於德國對我們的態度,馬拉斯將軍深感悲觀。他認為,德國人的憎恨和蔑視態度仍然未改。現在,他們所指責的第二次背叛(沒有在德國要求的時間參戰)加深了憎恨和蔑視。”

補給和工業基礎脆弱(國家的小身板還是比不過老牌列強)

義大利軍隊武器裝備遠低於英軍和德軍。在隆美爾看來,"他們(指義大利軍隊)的戰車和裝甲車都太輕了,引擎的馬力不足,行動半徑也太短。炮兵所使用的火炮都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舊貨,射程極短。戰防炮和高射炮差不多,甚至步槍和機關槍都是舊式的。義大利陸軍中絕大部分,都還是非摩托化的步兵。非摩托化的軍隊在強調機動性的沙漠作戰中是發揮不了什麼作用的。”武器裝備的落後在心理上也嚴重影響了軍隊的作戰。“義大利部隊對自己的武器已經喪失信心,他們心中有一個非常嚴重的自卑情結。在此後整個戰爭期間都一直如此,因為法西斯政府 始終都沒有能力提供足夠的裝備給它在北非戰場上的戰士。“1943年從隆美爾對義大利官兵生活待遇的評論中也可以看出義大利軍隊戰鬥力差的原因:“他們(義大利)的口糧也極惡劣,義大利計程車兵常常向德軍士兵討東西吃。(注意!這裡相比於很多地攤兒文學描述義大利人還能吃到紅酒和意麵的觀點是截然不同的,能吃到的是上級軍官)軍官和士兵之間生活水準差得太遠。當士兵在餓著肚皮作戰的時候,多數的軍官吃的還是好幾道 菜的正式西餐。彈藥庫缺乏彈藥。大炮陳舊不堪。防空和反坦克武器配備不足。”“義大利海軍和空軍的情況也非當時法西tuan斯報紙所吹噓的那樣 強大。截止1940年6月,義大利空軍僅有戰鬥機2300架,海軍共 有各種艦艇256艘,包括:主力艦2艘,重型巡洋艦7艘,輕型巡洋 艦12艘,驅逐艦54艘,魚雷艇68艘,潛水艇113艘,共計50萬噸, 並且其中有的正在大修,有的需要大修。”

義大利武器制式繁雜。義大利早在二戰之前就已經擁有了套體系完備、品種繁多的槍械彈藥生產體系。由於武器彈藥品種 過於繁雜,導致武器制式不統一,降低了戰鬥力。“義大利槍彈型號繁雜,可直到二戰結束,義大利軍事工業部門仍然沒有完全調整好自己的武器裝備生產體系。因此,裝備義大利軍隊的槍械及彈 藥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受到很大限制,嚴重製約了義大利軍隊作戰 能力的發揮,這也是導致其作戰屢屢失利的原因之一。

7
  • 毛新宇妻子劉濱:剪了短髮,嫵媚成熟,戴上口罩也遮不住高顏值
  • 梟雄曹操:將6個女兒全部嫁於一人,此人憑的什麼讓曹操如此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