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親政策在中國古代由來已久,據說在西周時期就有了和親的記載。西漢初期,白登之圍後,劉邦採用婁敬的建議,用漢室宗女和親匈奴的方式,換來短暫的和平。和親作為一種政治手段,貫穿整個兩漢時期, 共有16位和親公主。
如果再加上沒有記載的,或者代替公主和親的普通女子,這個數字只怕還會更多,《大唐西域記》(玄奘口述,辯機編著的地理史籍)裡就有一段關於漢朝和親公主的記載。
西域有一個小國叫做波利刺斯國,具體在哪個位置、是現在的哪個國家?書裡都沒有確切的說明,不過也極有可能是玄奘翻譯失誤造成的。
總之這是一個比較小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國王效仿匈奴和其他西域國家,向漢朝求娶和親公主。當時的漢朝皇帝是誰,書裡也沒有記載。
本來像這樣的小國,漢朝完全可以不予理會,但是為了實現遠交近攻的政策,就答應了這個要求,不過和親的絕不會是公主,應該是宮女或者民間的女子。
護送和親公主遠赴西域的,除了漢朝一個小部隊之外,還有波利刺斯國使團和使臣,他們一路長途跋涉,待走到了蔥嶺(帕米爾高原,中國古時稱蔥嶺)的時候,卻遇到當地一些割據勢力發生戰亂。於是漢朝護送軍隊就把公主和使臣轉移到一座高山上,他們則在山下日夜保護。
兩三個月過後,這場戰亂才結束。然而當公主下山以後,眾人才驚奇地發現,公主竟然意外地懷孕了。這突如其來的變故,讓一行人不知所措。
公主有了身孕還怎麼嫁給國王,關鍵這孩子到底是誰的?於是他們就被迫在當地停留了下來,波利刺斯使臣寫了一封信,派人送給國王,並由幾位漢朝軍士一路護送。
使臣信中這樣描述,說公主被保護在山上期間,漢朝的帶兵軍官擔心公主安危,經常上山去看望她。但是事後,他詢問公主懷孕的事情時,公主卻說在某一個夜晚,突然有好幾位神仙走進了她的住處,不久之後公主就有了身孕,因為人很多,她半夢半醒之間也不確定是哪位神仙賜給她的。這明顯就是一個謊話,可是不知為何,隨行人員竟然對此深信不疑。
波利刺斯國王看過信之後,竟然滿臉笑容的漢朝軍士說:“感謝大漢天子賜婚,對此安排,我非常滿意”,也不知他是在故意演戲,還是譏諷漢朝的所作所為。款待過他們之後,國王的臉色立刻變得鐵青。
因為國王卻不是那麼好糊弄的,他知道神仙降子之事純屬胡說八道,明明就是有人給自己戴了綠帽子。他回信囑咐使臣,待漢朝護送部隊走了之後,公主也不必送來了,隨便怎麼安排,反正他是不要了。
漢朝軍隊完成任務返回,使臣也不知道怎麼安頓公主,於是他和公主就地建國,這個國家就是“朅盤陀國(大約在新疆喀什境內)”,後來公主生下一個兒子,他就是朅盤陀國的第一代國王。
為了讓當地人擁護國王,他們還編造“漢日天種”的謊言,來製造輿論。那麼最大的疑問是,公主的孩子究竟是誰的?《大唐西域記》並沒有給出合理的答案。
難道真的是那位護送公主的漢朝軍官嗎?我看未必,反而是那個波利刺斯國的使臣嫌疑最大,他一路陪伴公主的機會最多。很有可能,是他們兩人日久生情,並一起導演了這場精彩的大戲。